momo、蝦皮都用它的紙箱!一紙禁廢令讓榮成損失17億,苦蹲3年疫情下創營收激增五成
momo、蝦皮都用它的紙箱!一紙禁廢令讓榮成損失17億,苦蹲3年疫情下創營收激增五成

2016年,工紙霸主榮成營收創歷史新高,擠入亞洲工紙市場排名前10大。想不到2018年,中國一紙禁廢令讓榮成跌到谷底,鄭瑛彬如何在原料匱乏下扭轉逆勢?

榮成
榮成紙業。
圖/ 榮成

一片綠油油稻田中,矗立了一座面積4萬多坪的鋼筋混凝土廠房,是台灣工業用紙龍頭榮成紙業彰化二林的廠房。光是這座造紙廠,產能就高達85萬噸,momo、蝦皮等知名電商的紙箱都少不了它。

紙箱
榮成紙箱製造。
圖/ 榮成

疫情期間,電商大幅成長,帶動紙箱需求,也讓榮成繳出亮眼成績單,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251億元,年增近51%。誰能想到在此之前,榮成才因中國一紙禁令,歷經長達3年的「寒冬」。

「過去3年在中國投資,我們少了3億美元利潤,但高興也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就好。」穿著剪裁合身西裝,榮成紙業董事長鄭瑛彬戴著黑框眼鏡在會議室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語氣不慍不火說著中國「禁廢令」對公司的衝擊。

2017年,榮成紙業市值突破575億元,超越台灣工業用紙同業永豐餘、正隆。當時,該公司名列全球前20、亞洲前10大工紙廠,子公司江蘇榮成環保科技更規畫申請上海交易所A股上市。

但2018年,中國啟動「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簡稱禁廢令)」,管制工紙廠重要原料海外進口廢紙總量和配額,只剩過去的4成,讓榮成從高峰墜落。當年湖北和無錫廠就虧損17億新台幣,導致公司2018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驟降到0.82元,獲利年衰退7成5,連「登陸」上市的計畫也不得不喊卡。

原料被逼到絕路,廢紙配額分配不公,只剩2%

紙
中國啟動禁廢令,進口廢紙配額只剩過去的4成,讓榮成從高峰墜落。
圖/ pixabay

為什麼一紙禁廢令,會重挫台灣工紙霸主?

廢紙是製造工紙的重要原料,來自美國的回收紙因再生纖維品質最好,一直是製作高檔工紙的必要原料。一旦沒有進口回收紙,工紙業者高機率就只能生產最低階工業用紙。

「玖龍、理文、山鷹3大中國工紙廠總計分配到(進口廢紙)60%的許可量,但榮成卻連2%都不到,根本是被逼到絕路。」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彭元興以「絕路」形容當時狀況。

禁廢令公布後,榮成僅取得13萬噸進口廢紙,占總配額不到2%;反觀中國第1大工紙廠玖龍,每年進口廢紙的量占所有配額31.2%,是榮成的16倍。

不只如此,隨著中國商品出口量每年大幅提升,紙箱需求大增,也導致當地原料短缺,價格攀升;甚至,中國當地廢紙價格竟然超越進口美國回收紙。於是,榮成只能眼睜睜看同業用便宜的原料生產高價工紙,自己卻只能用昂貴的當地廢紙,生產低價的工紙。

「商戰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既然原料匱乏已經成定局,就只能找新的路。」

面對政策導致不公平競爭,鄭瑛彬選擇坦然接受。他回憶,當年榮成為了環保理念,提早2年主動降低進口廢紙比率;想不到,當自己努力減少到極限時,當地政府卻以當時使用比重作為分配基準,並規畫再讓進口廢紙3年內歸零。

「我們太早做,反而把自己弄得沒退路,政策是對的,只能怪自己不熟悉遊戲規則。」當好學生卻受罰並沒有打擊他的信心,鄭瑛彬認為,成功的企業都會把不公平視為常態,重點在於有沒有認清現狀。

升級核心技術,用水量大減,生產能耗降10%

鄭瑛彬暫停了中國的大規模資本支出,決定更專注在公司的核心技術。例如,他在兩岸建立33座專業資源回收環保站,台灣和中國分別有4座和29座,以穩定原料採購管道;並結合中小盤商、上游供貨商,共同推廣廢紙的分類回收,提升當地廢紙的回收量與品質。

榮成環保製程
榮成「綠色製程」。
圖/ 榮成

根據榮成資料,2020年榮成在中國有29座環保站,數量為中國同業之冠,每年供應100萬噸廢紙,約是榮成全年用量的3分之1。又如,在製漿流程上,榮成每年雨水回收30萬頓,每滴水在廠內循環次數從13次提升到16次,用水量是同業一半。

3年來,榮成的再生纖維保留率提升了6%到8%,生產的能耗降了10%,空汙、水汙、減廢和空間處理技術也不斷提升;就連原本分配到的51萬噸碳權配額,榮成去年也只用了39萬到40萬噸,還有剩餘的碳權可交易。

今年起,中國全面禁止廢紙進口,前3大工紙廠的進口廢紙庫存將用罄,只能用本地廢紙,所有工紙業者的成本都回到公平競爭環境。

「如今榮成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了,最差的廢紙都能做出最好的產品。」
彭元興認為,榮成早就為全面禁止廢紙布好局了。他分析,儘管榮成從2018年中國禁廢令頒布後陷入苦戰,所幸,他們在這段期間掌握了3個要點,包括建構完整環保站收購系統、技術升級,以及建構海峽兩岸再生漿通路。這3點優勢,在未來中國沒有進口廢紙情況下,生產技術至少能超前同業2年以上。

回台調整結構,淘汰8成生產線,拚智慧製造

「春天來了,我們也準備得差不多了,未來5年到10年我有信心,因為體質的調整,不用擔心成本或技術沒有競爭力。」 展望未來,鄭瑛彬樂觀表示,一家合理的上市公司,每股獲利應該在2到3元之間,過去榮成也有這樣的條件,卻遇上禁廢令,如今結構調整中,明後年獲利可望大幅改善。

鄭瑛彬口中的結構調整,智慧製造扮演關鍵角色。為了研究智慧製造生產模式在工紙產業利基,他在2018年帶著核心團隊觀摩了10多家國際一流紙箱廠,並擬定了台灣3年改造計畫。

2019年時,經濟部推動「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榮成投入70億元啟動台灣智慧製造改造計畫,並將生產基地集中化。他淘汰8成台灣的生產線,引進新的智慧化設備,就連彰化二林2016年才投產的生產線也一併改造。

「老的設備根本連智能的插頭都不能接,台灣的廠都很老舊,沒接頭就必須放棄。」就像是過去割捨家庭用紙市場、處分杭州的「富春山居」度假村一樣,鄭瑛彬對於不具備成長必要條件的事物總能果決斷捨離,並專注在新領域。

去年,榮成將台中神岡廠整併進雲林廠,目前已完成投產,產能是過去的3倍,是台灣第1座智慧製造紙箱廠。

「榮成真的沒有讓我們失望!」和榮成合作超過20年的客戶、巨大機械全球製造中心採購主管透露,原本很擔心榮成將神岡廠併入雲林廠後,交貨時程會因為距離拉長而延誤,沒想到榮成不只維持交貨時間,還提出新改善方案,讓包材減量50%、包裝時間也減少30%。

今年,榮成規模最大的彰化二林廠新紙機、改造造紙機也已陸續投產,總產能高達85萬噸。

榮成
榮成彰化二林廠。
圖/ 榮成

「表面上,產能只增加20萬噸,但配合新生產線投產及舊生產線改造,讓我們高毛利產品比率從4成提高到6成,是很結構性的改變。」鄭瑛彬語帶驕傲。按規畫,改造後二林廠1年還可產出30萬噸的再生紙漿出口中國,串起兩岸上下游;接下來,龍潭、路竹和南崁的智慧製造生產線,也將陸續改造完成加入投產,預期都是下一波業績和毛利成長的動能。

「你看,我遇上禁廢令,中國上市計畫沒成功,才有機會回台投資,把生產線全面改造翻新,所以你說這是冬天嗎?」

採訪最後,鄭瑛彬感性地談起這3年寒冬的心路歷程,「也未必,我絕不讓自己陷入低潮,否則還要花力氣爬出來,冷靜去看才會發現大有可為。」他引用道家哲學分享,無論世界或人生都是跟著春夏秋冬運轉,一如他打造工紙帝國,在冬天做準備,就有機會等到春夏,爬得更高的收成時刻。

責任編輯:傅珮晴、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最新8月號雜誌《區塊鏈上的金融新世界》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關鍵字: #疫情動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