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概念股換血!更多中國廠加入iPhone 13供應鏈,3個關鍵原因曝光
蘋果概念股換血!更多中國廠加入iPhone 13供應鏈,3個關鍵原因曝光

蘋果新機iPhone 13預計在今年9月發布,《彭博社》報導,蘋果希望iPhone 13產量比去年iPhone 12產量提高20%,預計達到9,000萬支,代表蘋果看好新機的銷售量,iPhone 13供應商的營收也跟著沾光。

蘋果自2013年起公布供應商名單。今年6月蘋果更新2020財政年度200個供應商名單。該名單中,中國廠數量比2018年多9家,2020年達到51家,台灣廠則有48家,中國超越台灣擁有最多的蘋果供應商。

令人好奇的是,中美貿易戰之後,不斷傳出蘋果將中國產線移轉海外的消息,蘋果為何願意增加中國廠商數,強化中國製造呢?

原因1:多元採購,增加產品利潤

《日經亞洲》指出,中國廠提供了比競爭對手更具優勢的價格,願意接手其他廠商不做的低利潤業務,蘋果藉由尋找替代供應商、分散採購風險,增加與既有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在手機組裝代工上,蘋果主要是依賴富士康、和碩,但在iPhone13組裝上,新加入中國廠立訊精密,雖然訂單數只有3%,卻是蘋果首度讓新廠接新產品的訂單,過去新廠都只能裝舊機種,這說明蘋果有意扶植立訊,讓它與既有供應商競爭。

中國鏡頭廠舜宇光學也會進入iPhone13供應鏈,提供7P的高階鏡頭,儘管訂單量不多,隨著未來訂單增加、良率提升,勢必帶給大立光、玉晶光等既有廠商壓力。

蘋果在OLED面板布局也是如此,三星是中小型面板龍頭,擁有8成市占率,因此它與蘋果簽下有利的供貨合約。為了提高箝制三星,將樂金顯示器(LGD)及中國面板廠京東方帶入供應鏈。LGD在2020年OLED面板出貨量是2019年的5倍。

蘋果17.jpg
圖/ Apple

延伸閱讀:京東方首獲蘋果Mini LED高階訂單!郭明錤:明年MacBook Air帶旺整體營收

不過,供應商也不會一味巴著蘋果不放。2020年緯創將昆山iPhone組裝廠賣給中國立訊精密,製作iPhone金屬殼的可成科技把泰州機殼廠售予中國藍思科技。兩者藉由割捨低利潤的業務,至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發展、淡出手機事業,為自己尋求新的成長曲線。

新iPhone供應鏈的主要廠商

公司 負責項目
台灣富士康、台灣和碩、台灣緯創、中國立訊、中國藍思科技 組裝與機殼
台積電、台灣日月光、美國高通 半導體
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韓國樂金顯示公司(Samsung Display)、中國京東方 觸控面板
台灣大立光、台灣玉晶光、中國舜宇光學 鏡頭模組
日本村田製作所、台灣國巨 被動元件
台灣晶技、台灣欣興、台灣華通、台灣景碩、台灣穩懋、台灣宏捷科、台灣全新、台灣南電 其他功能元件

資料來源:時報資訊Investopedia

原因2:中國具備難以取代的生產優勢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具有東南亞短期無法企及的生產品質。根據《華爾街日報》,中國是穩定、高效、低成本的製造基地,擁有豐富的供應商網絡,幫助蘋果鞏固獲利,有300萬個中國工人直接或間接參與蘋果產品的製造。

《路透社》指出,2015年蘋果供應商有44.9%位於中國,2019年上升至47.6%。舊金山供應鏈公司Fictiv執行長戴夫・埃文斯(Dave Evans)認為,世界很少有地方像中國一樣,擁有每天生產60萬支手機的基礎設施。台資企業也不斷增加中國代工廠數,2015至2019年間富士康就從19個廠擴增至29個、和碩則從8廠增加至12廠。

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中國的疫情控制比東南亞和印度得宜,產能更穩定,因此儘管中美的政治局勢緊張,中國對蘋果來說,仍是短期內無法取代的供應鏈。

原因3:本地化生產,助於衝高中國的市占率

礙於中國生產體系難以撼動,蘋果在中美貿易戰後採取「中國+1」的策略,在其他國家布局的同時,保留中國作為主要供應商與消費市場。《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占蘋果總營收近20%,貿然將廠房遷出中國,不僅影響本地勞工就業,也會衝擊品牌的市占率。

蘋果在地生產、在地銷售的策略逐步見效。《路透社》報導,2020年第四季蘋果在中國的營收成長57%,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今年初表示,蘋果擁有中國銷售前三名手機中的其中兩款,升級機種(5G型iPhone)幫助蘋果在中國的營收推至歷史新高。大中華區是蘋果在全球成長最快的市場,目前營收占比僅次於美洲、歐洲,是第三大市場。

不過,蘋果仍考量地緣政治風險,將部分產能移至印度和東南亞,例如緯創、鴻海都已在印度設廠並生產iPhone 11和iPhone XR。印度媒體《Business Standard》指出,蘋果將在印度製造iPhone 12,有意把中國7%到10%的產能轉移到印度,地點可能是富士康位於塔米納杜省廠區。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耳機課徵關稅,加速蘋果將產能移轉越南。根據《華爾街日報》,以賽亞(Isaiah)研究中心的供應鏈分析師傑夫・羅(Jeff Luo)表示,蘋果要求中國供應商立訊精密及歌爾科技,在2020年3月底前在越南設廠,預計每月生產400萬台AirPods Pro。

目前來看,蘋果已經逐步按照規畫增設多元產地,但《路透社》指出,中國以外的代工廠規模較小,就印度和巴西來看,蘋果多用它們滿足在地市場需求。由此可知,大多數高階、新型機款仍是中國製造,各地產能要追上或自給自足,可能需要一陣子。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

責任編輯:林佳葦、蕭閔云

最新8月號雜誌《區塊鏈上的金融新世界》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關鍵字: #Apple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