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過往被動元件容易在第二季傳出降價雜音,今年在IC缺料影響拉貨及海運嚴重塞車等因素影響下,市場昨(18)日傳出全球晶片電阻龍頭國巨針對大中華區代理商標準型將自9月1日起降價10~15%。國巨不對市場價格傳聞做評論,但也表示目前訂單狀況穩定、營運正向;其他台系電阻廠則無降價打算。
由於國巨罕見在第三季傳統旺季出現降價傳聞,法人對科技產業需求是否降溫看法不一,但肯定的是,即使此降價傳聞屬實,對國巨全年營運影響微乎其微。
晶片電阻營收佔比已<2成,全年影響微小
國巨過去標準型產品比重大概佔7成、特殊品比重3成,只單獨看國巨本身,2017年時,營收比重幾乎都在大中華區,但在合併普思(Pulse)與基美(KEMET)加上公司內部產品組合優化調整後,目前高階特殊品比重剛好反過來達75%、標準品則降到25%,可有效降低景氣波動影響。
就第二季合併營收277.12億元中,晶片電阻在所有產品中營收佔比為19%,至於大中華在所有地區別中佔營收約3成(見圖,國巨法說資料),法人表示,以平均降幅約10%為基礎估算,由於國巨標準型晶片電阻約佔6成,則若此次降價屬實,國巨全年將因此少掉的營收不到0.4%,再以9月1日才生效,則對今年的影響程度更只剩0.1%左右。
科技產業需求是否降溫?法人看法分歧
而對關心科技產業發展的投資人來說,或許背後的意義更重要,亦即整體景氣是否已降溫?對此,法人圈則出現較分歧論點。
有一派認為這次的調降是國巨主動所為,著眼點在產能利用率可因此往上爬到目標水準,並進一步拉升大中華區市佔率,尤其在東南亞疫情狂掃下,中國近期雖也有Delta威脅,但對疫情的控制仍優於其他地區,拉升在中國市場的話語權有其必要;至於另一派法人則擔憂這確實是市場需求已經要反轉向下的跡象。
不過,國巨在歷經數波併購與產品組合持續優化的體質調整下,標準品佔比已大幅降低,調降10~15%報價的影響絕對不會到傷筋動骨的程度。公司仍釋出訂單狀況穩定、營運正向的訊息。
事實上國巨先前即曾提到,展望第三季,整體營運穩健並維持高產能利用率,雖然「消費性電子市場庫存有趨增現象」,但利基型市場客戶需求仍持續強勁,國巨公司的營收及獲利將保持穩定成長動能。
本文授權轉載自:MoneyDJ理財網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