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批准汽車晶片可以賣華為,全面封鎖的實體貿易禁令開始鬆綁?
美國批准汽車晶片可以賣華為,全面封鎖的實體貿易禁令開始鬆綁?

距離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採購清單已經過去了兩年多,對於此前一路高歌猛進的華為來說,這兩年無疑是愁腸百結的。

「無晶片可用」的窘境嚴重打擊了華為的全球業務,令其5G訂單大量流失、在建項目紛紛停工、手機全球市場份額從第一跌至第六。在美國的打壓下,華為可以說一度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不得不向非硬體業務轉型求生。

延伸閱讀:6人裡就有1人用小米手機、市佔超車蘋果!雷軍喊:3年內要拿全球第一

而最新消息顯示,華為將有望迎來重振旗鼓的曙光。據路透社剛剛發布的報導,美國商務部內部人員透露,美國當局已批准供應商可以向華為出售價值數億美元的汽車晶片。此舉似乎也給之前密不透風的實體貿易清單撕開了一個小角。

只給汽車晶片「鬆綁」

從2019年5月川普政府首次將華為列入實體貿易清單以來,美國不斷收緊對華為的限制,對任何與華為關聯的企業進行無差別打壓。至今已經有超過150家的華為相關企業被列入實體清單。拜登上台之後,實體禁令也沒有任何放鬆跡象,甚至多次加碼,不但限制美國企業向華為提供5G設備,還積極遊說盟友將華為排除在各國5G建設外。

在這樣的全方位打壓之下,曾經作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提供商的華為,包括5G、網路設備以及智慧手機等在內的關鍵業務受到巨大影響,不得不轉向發展其他較不容易受到貿易禁令影響的業務。其中一個關鍵方向就是智慧汽車。

對於智慧汽車產業領域,華為堅持的戰略是自己「不造車」,而是聚焦ICT技術,成為面向智慧網聯汽車產業世界級的零部件及軟體供應商。而汽車晶片一般不被認為是尖端產品,因此美國政府同意出售的門檻也比較低。

據了解許可證批准程序的一位人士向路透社表示,此次美國已授予供應商許可證,供應商可向華為出售用於影片螢幕和感測器等汽車零部件的晶片。此外,此次同意向華為出售的晶片許可證中,也可能包括具有5G功能組件車輛中的晶片。

雖然貿易禁令有些許鬆動跡象,但路透社在向美國商務部發言人求證時被告知,美國政府仍將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嚴格限制華為獲取商品、軟體或技術。

簡而言之,就是對於沒那麼重要的汽車晶片可以開個小口,其他關鍵領域仍然持續封鎖。

儘管如此,華為無疑也想要抓住這根新的「救命稻草」。路透社表示,在華為了解到供應商已經獲得許可,可以購買價值數千萬美元的晶片之後,華為立刻向供應商再次提交了申請,希望能增加採購價值可能為1億到20億美元的晶片。根據美國相關規定,許可證一經發放,有效期一般為4年。

紫光SOC.jpg
圖/ 紫光集團

重壓之下另謀出路,華為押注智慧汽車

對於華為來說,如果此次美國汽車晶片真的可以鬆綁,那對於下一步公司的智慧汽車業務的發展將是一個重磅好消息,同時也給了華為一個喘息的機會。

自從2019年被川普政府納入實體清單以來,華為這兩年的整體業務出現了大幅下滑。如果說去年還可以吃吃老本和存量訂單,那進入2021年的華為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本月初華為公佈了2021年上半年業績,形勢不容樂觀。今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3,20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9.4%,這也是近五年來華為的半年營收首次出現負成長。

其中以智慧手機為代表的消費者業務收入板塊的下滑最為嚴重,降幅高達46.95%。據調研機構Canalys的最新報告,2021年第二季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較去年同期下降17%,華為七年來首次跌出全球市場前五。

而這背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國的制裁。連續四輪制裁出手後,其晶片供應鏈被完全切斷,麒麟晶片無法生產,華為的手機業務在海內外均受創,消費者業務一蹶不振。此外在美國及盟友的抵制之下,運營商業務也出現了大幅下滑,今年上半年同比下跌了14.2%。

腹背受敵的窘境之下,華為正在另謀出路,集中力量向軟體、生態等非硬體類業務轉型,尋找「軟」著陸的可能。而目前看來,這條轉型之路華為走得穩紮穩打。

比如今年6月正式發布的首款中國產手機作業系統鴻蒙,在發布一個月後,用戶數量已經增長至4,000萬。比如發力華為雲服務,2020年拿下了中國前二、全球前五的份額,是全球增速最快的雲服務廠商之一,並連續4年蟬聯中國政務雲基礎設施市場份額第一。

除此此外,華為還有一個重要戰略方向,那就是智慧汽車業務。對於當前最火爆的新汽車賽道,華為自然也不想錯過「搭車」機會。但與很多廠商親自下場造車不同,華為的思路很明確——做大家的設備及服務提供商。

自從遭到美國製裁之後,華為這兩年在智慧汽車領域的佈局明顯提速。先是在2019年成立了智慧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部門,隨後馬不停蹄地就在2020年推出了智慧汽車解決方案的品牌HI(Huawei Inside)。

華為HI
智慧汽車解決方案的品牌HI智慧汽車解決方案的品牌HI。
圖/ Huawei HI

智慧汽車解決方案的品牌HI智慧汽車解決方案的品牌HI

今年,華為高層管理人員也紛紛轉向了汽車業務。比如今年5月,原華為雲CEO余承東接任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隨後華為消費者業務CTO卞紅林擔任智慧駕駛產品部部長,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文廣也轉崗汽車業務擔任智慧駕駛產品部副部長。

從中不難看出,智慧汽車業務已經接替了手機消費業務,將成為下一階段華為最重要的生命線之一。而目前華為的「汽車朋友圈」也已經越來越大,跟包括比亞迪、吉利、廣汽、長城等頭部車企已經達成了深度合作。

此次美國汽車晶片的許可證包含了影片螢幕和傳感器等汽車零部件的晶片,甚至包含了5G組件功能的晶片。如果華為成功拿到牌照,無疑是華為進一步擴大智慧汽車業務的一個重要機會。

那麼,為什麼此前態度強硬的美國這次會願意給華為開一個口呢?

實際上,華為轉型汽車業務,對於美國來說不但沒有實質威脅,甚至可以實現雙贏。 曾參與川普政府制定實體清單的美國商務部高級官員Cordell Hull表示,他們並沒有在華為的汽車業務中看到巨大的國家安全風險,也看到了美國企業能夠透過這項貿易所獲得收益。

目前美國商務部對此事還沒有發表公開評論。儘管延續了川普政府的實體管制,但拜登上任七個月以來,新任政府尚還未制定對華貿易政策,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也表示美國正在對美中貿易政策進行全面評估。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要想美國完全取消實體清單管制或許不太可能,但像此次給華為發汽車晶片牌照一樣,接下來在部分非關鍵領域給中國企業鬆綁還是可以期待。

本文授權轉載自:品玩

【延伸閱讀】
1. iPhone13傳價格飆漲,最高規格上看7萬元!果粉熱議關鍵字竟出現「便宜」?
2. 日月光持續擴廠,與宏璟合建K27廠、強化IC測試產線!預估2022年Q3完工

最新8月號雜誌《區塊鏈上的金融新世界》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傅珮晴、蕭閔云

關鍵字: #晶片 #汽車產業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