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2024年實現量產!雷軍公開喊話:進度比我預期還快
小米汽車2024年實現量產!雷軍公開喊話:進度比我預期還快

10/19更新:

繼今年9月正式註冊小米汽車後,雷軍在投資者活動上表示,小米汽車最快2024上半年即可實現電動車量產。後續雷軍更在並在微博上公開透露,「目前小米汽車的各項進展,比我預期還要快,謝謝大家關心。」

只不過,雷軍並沒有給出預估的產量,另外由於時程緊湊,小米的第一輛電動車也被認為會是較低階的入門款,而非目前世界上各大電動車新創追求的高價款式。

下為原報導

小米集團今(1)日宣布,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註冊登記,註冊資本額為人民幣100億元。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為小米汽車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代表備受期待的智慧電動汽車(EV)計劃正式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

小米集團今(1)日宣布,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註冊,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00億元。
圖/ 小米集團

2021年3月底,小米集團創辦人雷軍於宣佈造車的演講中表示,未來十年小米將投入美金100億造車,首期投資為人民幣100億元,自己將親自帶隊,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如今,雷軍出任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親自帶隊造車、以行踐言,表明了堅定的決心和信心。

延伸閱讀:小米傳將跨入造車領域!內部啟動「micar」專案、董事長雷軍將親自帶隊

事實上,自宣佈造車後,小米就備受產業各界期待。7月28日,雷軍在微博為小米汽車的自動駕駛部門招聘人才。8月25日,在小米集團第二季度財報說明會上,小米集團總裁王翔表示,啟動造車後深感汽車產業人士對小米的厚愛,已收到超過2萬份履歷。

小米汽車團隊經過精挑細選,組成了約300人的團隊。在人才招募上,顯現出的強大號召力,表明小米儼然成為了業內人士心目中寄予厚望的新興力量。目前團隊仍在急速擴張中,歡迎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

自宣佈造車至正式註冊公司的5個月間,小米汽車團隊進行了大量的市場調查與產業鏈考察,相關調查訪談2000多次,拜訪了10多家產業同行和合作夥伴,同時緊鑼密鼓地推進汽車的產品定義和團隊建立。

此外,小米集團於8月25日發佈公告,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深動科技(DEEPMOTION TECH)。顯現小米開始重點拓展汽車相關技術和人員力量。小米集團目前擁有工程師1.6萬人,2020年研發投入約人民幣100億元,在人才儲備和技術積累上有充足的基礎。小米在人工智慧、新材料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將對汽車業務形成有力的支援。

與此同時,小米集團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集團營收淨利再創歷史新高,Q2營收人民幣878億元,同期成長64%。經調整淨利潤人民幣63億元,同期成長87.4%,再度刷新單季最高記錄。在此基礎上,小米汽車完成了團隊的快速整建,在自動駕駛關鍵技術上重金投資,正式註冊成立小米汽車有限公司,經過5個月的籌備,小米已蓄勢待發,小米汽車的未來如何,大家都等著看。

責任編輯:蕭閔云

【延伸閱讀】
1. iPhone 13瀏海更小、容量上看1TB,第三代AirPods也將登場!蘋果發表會爆料一次看
2. 98%財富500強公司都搶著用的API!新創Postman如何成為開發人員首選?

2021百大網紅人氣票選熱烈開跑!快來投票給你最愛的網紅

最新9月號雜誌《2021年台灣網紅生態全解析》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關鍵字: #小米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