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犯同種錯誤!初階工程師如何對自己的程式碼負責?
老是犯同種錯誤!初階工程師如何對自己的程式碼負責?

為了在工作上得以生存,大家都曾經做過哪些努力呢?前陣子筆者才剛結束一個與外包廠商的合作,執行過程讓我感觸良多,每個人在職場上或多或少都有犯錯過,但回頭檢視自己為何做不好,且力求改善的人並不多,很多時候不去做新的嘗試,就不會找到新的方法。今天跟大家聊聊初階工程師如何提高自己的經驗值以及工程師的當責之道是什麼?

初階工程師可能都碰過的問題

相信一定很多人都曾有過在工作上反覆犯下同一種錯誤,或沒理解到客戶想法而做白工的經歷,種種的惡性循環導致自己很疲憊,平常筆者在跟同事們開會時,也會看到一些現象,如果你是初出茅廬的工程師,可以看看自己是否有這樣的問題;如果你只是一般公司員工,我想這篇文章也有一些想法可以參考。

1、總是讓客戶幫你檢查錯誤

當在面試新工程師時,筆者都會請面試者針對自己寫的程式碼(或作品)做出講解,但很多面試者解釋不出來,甚至沒有想過自己為何這樣做,只是應付面試基本需求。

作為一名工程師,必須訓練自己站在更全觀的角度思考自己經手的專案,在遞交給客戶之前反覆確認,而非讓客戶扮演除錯的角色。

有些人或許對自己交出的東西很放心,萬一犯錯了,如果後果不太嚴重就會輕忽它。記住,如果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敏銳度,第一步必須先保持對所有事物的懷疑,包含自己寫的程式碼。

2、交的東西跟客戶想像有落差

經常會看到工程師是用「自己的想像」完成工作,導致成品交出時與客戶想法有落差。其實客戶想要做的東西並不複雜也並非完全做不到,在吶喊「不可能完成」之前,要先回頭檢視一下客戶想要的「規格」究竟是什麼?

大部分人都只想把工作做完而非做好,更別說是花時間與客戶做溝通。其實,只要一步步確認好客戶要的需求「規格」,善用所學的程式技術測試項目,持續確認、持續驗證,就有機會破解難題。換句話說,想達成客戶的需求,並不用很高深的技巧,而是要用正確的方式實現。

shutterstock_engineer_364435274.jpg
圖/ Stock-Asso via shutterstock

該如何持續累積自己的經驗值?

這邊想先說一下,現在很多人想投入工程師領域,因此坊間也開了蠻多三個月工程師速成這種課程。並不是說上這種課不好,而是當每三個月就多出上百名工程師的情況之下,個人經驗值的累積就更為重要了,無論是透過哪一種方式當上工程師,以下這兩點希望可以帶來一點幫助。

1、釐清核心與非核心工作是哪些

當接收到工作任務時,很多人會希望一步到位,做完再呈現給客戶看,除非是對客戶的規格相當清楚有把握,否則可能會造成自己花費過多時間在錯誤的理解上。

一開始可以先從最基本的需求「確認」做起,當完成一部分後先讓客戶驗證,以達成迅速對焦及修正。並非每項任務都要達到自己內心要求的標準才算及格,得認知到核心與非核心功能分別是哪些,再進一步做工作上的輕重比例分配,降低自己心理門檻及壓力。

2、學習難度別調太高,慢慢來比較快

每個人都想在工作崗位上儘早上手,為此,積極的工程師們也願意多看一些書充實技術,這是非常好的事。不過,有時網路上推薦的書,自己當下的狀態不一定能看懂,或是作者書寫方式跟自己理解事物的方式差異很大,造成難以吸收。網路上也有很多「經典」書籍是適合有經驗(或想更進階)的人去讀,初期讀的話很容易變成似懂非懂的狀態。因此一個好的技術書,應是選擇「適合自己」的。

平常在工作時,也要讓自己邊做邊學,畢竟很多狀況沒有實際做過就無法了解,逐步找出答案,才能累積對的經驗值。就像減肥,也不是直接選擇高強度方式就能瞬間瘦身,總是得配合自己的狀態行進才能長遠、有效。

工程師的當責之道即是「職人精神」

所謂的「當責」是指為自己的承諾負責並完成落實,如同筆者一開始拋出的問句:「為了在工作上得以生存,大家都曾經做過哪些努力呢?」很多年後,當你回頭檢視自己,你會成為怎樣的工程師,這都可能取決於你的當責之道是什麼。

筆者認為工程師的當責之道就是「職人精神」,就像專業咖啡師磨練自己的技術,專注完成一杯咖啡的態度。工程師也是如此,必須培養讓自己在工作上成為職人的境界,進而圓滿自己的人生價值。

責任編輯:吳佩臻、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熱門焦點】

1.聯發科大徵才2000人!碩士年薪200萬元、預聘制搶來年高等科技教育畢業生
2.亞馬遜新CEO上任三把火!60天內中國賣家屍橫遍野、招兵買馬5.5萬人

最新9月號雜誌《2021年台灣網紅生態全解析》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關鍵字: #軟體工程師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數據資料,截至2024年底,台灣數位存款帳戶的開立數量突破2,446萬戶,較2023年(1,968.6萬戶)增加24.3%,超越了總人口數,與此同時,帳戶安全也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

國泰世華銀行作為台灣金融領導品牌,不僅提供用戶導向的便捷安全金融服務體驗,透過先進技術杜絕駭客、釣魚攻擊風險,同時,以全方位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機制搭配跨界創新推出的「帳戶安全險」,打造從「預防」到「關懷」的數位金融安全。

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帳戶安全健檢與帳戶安全險雙引擎竭盡保障金融安全

隨著數位金融普及成為你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詐騙集團或駭客以各種方式發動攻擊,如釣魚簡訊、木馬程式竊取帳密、假網站盜取信用卡資訊,或者是假冒官方機構的社交工程…等,因此,無論是登入金融帳戶、轉帳、消費,還是投資理財,民眾除要有資安防護意識,金融機構提供的科技防護也是重要防線。

國泰世華銀行領先市場推出的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服務,從登入安全、交易安全、個資安全與系統安全…等四個面向提醒用戶須注意的地方,包含登入兩步驟驗證、FIDO快速登入、裝置綁定、交易認證碼、人臉辨識驗證交易、交易推播通知、Email/手機號碼檢核、App版本、手機作業系統…等項目,完成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設定,即可再強化帳戶安全的防護等級。國泰世華銀行對於數位安全不斷突破創新,此次攜手跨界夥伴–國泰產險推出「帳戶安全險」活動,用戶若完成10項安全健檢設定,並至CUBE App保險專區點選參加帳戶安全險活動,即有可能獲得最高新臺幣16,000元的理賠保障(限額45,000名)。(詳細保障內容依國泰世華銀行官網為準,可至活動專頁查詢。)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圖/ 國泰世華銀行

根據用戶動態提供主動防禦與提示,阻擋盜用、詐騙潛在風險

除從帳戶安全出發,國泰世華銀行更因應消費者使用行為,以多項主動防禦與智能提示機制保障交易前、中、後安全,讓安全防護不再是被動防禦,而是隨時偵測、即時反應:例如,透過「登入兩步驟驗證」等方式強化登入安全,運作概念就像是Google帳號的雙重驗證機制,當陌生裝置嘗試登入CUBE App帳戶時,系統會即時發出第二道OTP驗證來確認登入者身分,大幅提升登入安全。其次,用戶還可透過CUBE App啟動、人臉辨識驗證與交易認證碼…等多元交易驗證機制,並且綁定裝置才可使用,大幅保障交易安全。

除了前述安全機制,CUBE App還有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可依照交易地區、交易類型、交易時間與單筆交易金額上限進行個別設定,讓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靈活控管用卡範圍。而針對風險與頻率日益攀升的釣魚簡訊詐欺事件,CUBE App也有「簡訊收件匣」提供客戶確認簡訊來源,若收到疑似詐騙簡訊客戶能直接開啟CUBE App登入後查詢簡訊內容,讓用戶可以一眼辨識訊息來源,杜絕偽冒門號發送的詐騙簡訊。

持續與時俱進推升數位安全防護

從全方位的 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業界首創的帳戶安全險,到全面覆蓋交易前中後的進階防護機制,國泰世華銀行始終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結合跨界創新,不斷推升金融科技的安全標準。未來,將持續進化安全防護策略、精準因應各種場景挑戰,以高規格守護每一位用戶的資產安全,讓用戶可以安心享受智慧金融生活。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產險商品由國泰產險提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