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連假追《斯卡羅》?刷新21年收視紀錄,看劇前必懂的12大專有名詞
中秋連假追《斯卡羅》?刷新21年收視紀錄,看劇前必懂的12大專有名詞

公視電視劇《斯卡羅》(SEQALU:Formosa 1867)8月14日上映,一周播映兩集、共12集,將於9月18日完結。首播拿下2.52%收視,創下公視開台21年最高的首播紀錄;Netflix台灣上架至今,蟬聯前3名長達一個月。《斯卡羅》斥資2.02億元,歷經135天拍攝期、2年後製期,也是金鐘導演曹瑞原繼《一把青》之後,再度與公視合作的史詩劇。

《斯卡羅》改編自醫師、小說家陳耀昌的歷史小說《傀儡花》,講述1867年,發生於台灣恆春半島的真實故事──羅妹號事件。該事件不只牽涉斯卡羅人和洋人,還引發與各群族,如福佬人、客家人等的利益糾葛,刻畫了台灣族群的融合過程。由於涉及多個族群、語言、文化,對話使用的字詞不容易理解,《八分生活》 為你整理出看《斯卡羅》前該懂的 12 個專有名詞,幫助你了解這段影響台灣歷史的劇集。

《斯卡羅》故事大綱:從「羅妹號」事件出發

美國商船羅妹號(The Rover)在琅𤩝地區擱淺,船上13人誤闖原住民斯卡羅族領地,被認為是侵略者,慘遭殺害。

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法比歐飾)來台調查,偕同隨行翻譯蝶妹(溫貞菱飾)、商行友人必麒麟(周厚安飾)、清朝總兵劉明燈(黃健瑋飾),進入琅𤩝,試圖與斯卡羅大股頭(領導者)卓杞篤(查馬克.法拉屋樂)達成共識。

236995338_6183631615010644_7627436984921047223_n.j
公視電視劇《斯卡羅》(SEQALU:Formosa 1867)人物關係圖。
圖/ Facebook /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228197366_6118615228178950_3138417071036153249_n.j
公視電視劇《斯卡羅》(SEQALU:Formosa 1867)人物領域圖。
圖/ Facebook /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斯卡羅》名詞解析1:斯卡羅

距今300多年前,東部的卑南族分支往南遷徙,打敗途中遇到的排灣族,而後排灣族人扛著乘坐轎子的斯卡羅人行動,斯卡羅即「乘轎者」之意。漸漸地,原為卑南族的斯卡羅人,與原排灣族人同化,共同掌控恆春半島一帶。

《斯卡羅》名詞解析2:傀儡花

《斯卡羅》原著名稱。居住於恆春的漢人看到在山林間穿梭自如的斯卡羅人,靈活的動作像是傀儡戲的人偶,以傀儡番稱之。另一說是,原住民見到漢人的招呼語為「Kaliyang」,音譯為嘉禮番。原著作者陳耀昌結合兩種說法,以及書中虛構角色蝶妹的意像,取名為傀儡花。

《斯卡羅》名詞解析3:撿船

羅妹號擱淺後,柴城、保力、社寮部落的村民為了賺錢,搜刮船上有價值的物件,兌換現金,稱為撿船。原意為流民到港口鎖定無主船隻,後衍伸為偷襲、搶劫船隻的意涵。

《斯卡羅》名詞解析4:出草

又稱為馘(音同國)首,雙方交戰時,原住民會獵下敵方重要人物的首級,用於祭拜祖靈,並祈求紛爭停止。不過,出草的對象絕對不能是女性,欺負弱小將招致詛咒。斯卡羅人巴耶林錯殺洋人女子,斯卡羅祭司視為引發一連串噩運的開端。

241087887_6263824803657991_2054784750904896739_n.j
公視電視劇《斯卡羅》(SEQALU:Formosa 1867)人物劇照。
圖/ Facebook /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斯卡羅》名詞解析5:生番

指原住民,漢人認為原住民不文明、舉止野蠻,以生番稱之,帶有貶抑之意,本劇中的斯卡羅被視為生番。與之相對的是熟番,指歸化政府的平埔族,脾氣溫和,較好相處。

《斯卡羅》名詞解析6:三文番

在台灣府(今台南)工作的蝶妹,因其客家、生番混血的身分,加上領當時的最低薪資「三文」,被街坊鄰居戲稱為三文番。蝶妹的工作是醫館、商行勞務,為洋人的僕人,英語servant的台語直譯同樣是三文番。

《斯卡羅》名詞解析7:阿勞楚

斯卡羅並不是恆春半島唯一的原住民,阿勞楚就是斯卡羅之外的其他原住民,也是頭目的階級代號,和斯卡羅、清朝政府多有交涉機會。

《斯卡羅》名詞解析8:琅𤩝

恆春古稱,現今高屏溪以南的區域,包含柴城、社寮、保力、統領埔等地,也是本劇的主要場景。清朝政府實施漢番分治制度,政令管轄範圍只到枋寮一帶,琅𤩝被默許為斯卡羅領地;居住此地的人都要向斯卡羅人租地、繳稅。

209187631_5966665930040548_8955358625249956253_n.j
公視電視劇《斯卡羅》(SEQALU:Formosa 1867)地理環境圖。
圖/ Facebook /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斯卡羅》名詞解析9:柴城

今日的屏東車城,恆春半島最早開發、人口最多的區域,居民多為福建移民,說的福佬話接近現代的閩南語。領導人為雷洪飾演的朱一丙。

《斯卡羅》名詞解析10:保力

今日的屏東保力村,為客家人早期開墾之處,時常為了爭奪水源,和柴城聚落起衝突,造成多起械鬥事件。領導人為夏靖庭飾演的林阿九。

《斯卡羅》名詞解析11:社寮

今日的屏東射寮,位於出海口南岸,占有對外港口,居民多為馬卡道族(平埔族)和閩南移民的後代,劇中稱其為「土生仔」。領導人為吳慷仁飾演的阿水。

《斯卡羅》名詞解析12:統領埔

今日的屏東統埔村,介於柴城和保力交界,屬於斯卡羅領地。統領埔富含水源,適合開墾,保力因人口增加,向斯卡羅租借。斯卡羅收復此地後,柴城、保力、社寮紛紛覬覦,三方角力悄然展開。

183374360_5652026298171181_8419272260823594457_n.j
公視電視劇《斯卡羅》(SEQALU:Formosa 1867)宣傳海報。
圖/ Facebook /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八分生活

【延伸閱讀】
1. LV、GUCCI、BURBERRY 搶做!「摸不到」的 NFT 精品,如何顛覆你我生活?
2. 不只是香而已!從製作木乃伊到香水、保養品,植物香氛的療效與歷史

最新9月號雜誌《2021年台灣網紅生態全解析》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吳佩臻、蕭閔云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Fubon+ App 上線即吸引數百萬用戶青睞的訣竅:懂你所需、給你所要
Fubon+ App 上線即吸引數百萬用戶青睞的訣竅:懂你所需、給你所要

隨著政策法規開放與消費者行為改變,金融服務不只是交易平台,更是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加速數位金融服務往個人化、智慧化與互動化靠攏,觀察到這股趨勢,台北富邦銀行不僅積極展開轉型旅程,更於 2023 年中啟動 Fubon+ 行動銀行 App 專案:從使用者需求出發,以「簡單」、「直覺」、「懂我」三大設計理念重塑產品架構、系統介面與使用體驗,打造專屬使用者的智慧生活金融。

北富銀以簡單、直覺、懂我為核心訴求,Fubon+化身專屬智慧生活金融助理

集結跨部門 600 位同仁的力量、歷經一年餘的時間,台北富邦銀行在去(2024)年 11 月正式推出 Fubon+ App,在極短時間內協助高達九成的行動銀行用戶轉移,更因應使用者需求快速迭代功能服務,透過數據分析完善個人化體驗,成為使用者不可或缺的智慧生活金融助理。

台北富邦銀行數位金融業務處副總經理傅奕樵解釋:「Fubon+ App 是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以金融使用行為進行服務分類,並以牌卡介面提供信貸、信用卡、帳戶等服務,讓使用者可以更簡單、直覺的點選與連結所需服務,大幅提升操作效率與優化使用體驗。」

富邦金控
Fubon+ App不僅系統介面翻新,功能服務的深度與廣度也隨之擴充
圖/ 數位時代

根據統計,Fubon+ App 上線之初即整合超過 200 個功能服務,每月平均 以5 到 7 個新增或更新功能向上攀升,滿足不同使用場景。例如,針對偏好夜間使用App的族群推出深色主題介面、考量年長者需求提供五種字級選擇,以及因應使用者需求提供夜間換匯服務等。

在這個過程中,平衡多元功能與使用體驗至關緊要,對此,台北富邦銀行數位金融總處副總處長周郭傑認為:「功能越多元,系統介面與操作流程越需要簡潔直觀,為實現這個目標,必須站在使用者立場,思考、設計每一個互動細節與使用體驗。」以生活繳費為例,使用者只要以Fubon+ App繳交水費或電費,系統就會自動記錄並主動發出繳費提醒,降低遺漏與逾期風險,進一步優化金融服務體驗。

Fubon+ App以數據驅動的個人化服務化身使用者的智慧生活金融助理。具體作法有三:整合銀行、人壽與證券數據資料,讓使用者可以單一平台掌握各種資產數據,如銀行存款明細、人壽保單與投資績效等;其次是在App提供「富邦共學」等免費線上課程資訊,以及專屬的理財建議,協助使用者快速掌握所需的理財資訊,以及透過「我的權益」提供使用者專屬優惠與回饋,加速使用者下達各種金融決策。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蒐集與分析使用者的數位軌跡,例如交易數據與互動行為,讓台北富邦銀行可以在對的時間、以對的方式提供專屬使用者的產品服務與資訊,例如在使用者的信用卡額度將滿時發送調額提醒訊息等,即時滿足使用者在不同金融場景的服務需求。

聚焦五大進化服務,Fubon+ App與時俱進滿足使用者需求

為擴大Fubon+ App設計理念與價值,台北富邦銀行將聚焦「安全」、「財富」、「暖心」、「便利」與「智能」五大面向,持續優化金融服務能量。

傅奕樵表示:「資安風險與詐騙事件頻傳,讓使用者對數位金融抱持戒心,為改變這個狀況,Fubon+ App全面提升系統安全、裝置安全與落實資料保護,針對信用卡戶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內連帳戶安全中心提供多重安全設定,包含裝置綁定跟透過OTP(MOTP)進行身分與交易認證等,更透過Fubon+ App圖像化介面讓使用者掌握安全等級,以及知道如何降低風險,進而提升使用者對數位金融服務的信任。」此外,台北富邦銀行將於下半年度導入FIDO金融行動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讓使用者在線上交易時可以生物辨識的方式快速通過身分認證,更好保護用卡安全。

富邦金控
Fubon+ App圖像化介面讓使用者掌握安全等級,提升使用者對數位金融服務的信任。
圖/ 數位時代

除了防詐安全,Fubon+ App更同步進化財富管理功能,以暖心設計與簡單直覺介面,讓使用者可以輕鬆在線完成資訊查詢與金融交易,如匯率到價通知、視覺化市場燈號,到個人化的消費與投資數據分析,為使用者打造一站式的智慧理財體驗。此外,還可依需求串聯實體分行,由專人提供即時協助。「我們將以使用者視角持續優化Fubon+ App,同時,攜手跨業合作夥伴一同滿足使用者在不同生活場景的金融需求,如旅遊金融等,成為真正『懂你』的智慧生活金融助理。」關於Fubon+ App的未來發展方向,周郭傑如是總結。

了解更多Fubon+ >  https://fubonapp.taipeifubon.com.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