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燒腦架網站,僅供這一夜! 2021白晝之夜幕後團隊專訪:3大亮點打造線上夜遊體驗
一個月燒腦架網站,僅供這一夜! 2021白晝之夜幕後團隊專訪:3大亮點打造線上夜遊體驗

*本文露出網站頁面僅為測試示意,以活動正式釋出版本為主。

今年白晝之夜在台舉辦來到第6年,遇上疫情未明,最終決定轉為線上舉辦——先別急著失望,幕後團隊想做的不只是把表演和作品搬到網站上展示,更是讓三五好友相揪白晝、踩點蒐集作品的經驗,不打折扣的轉換成線上體驗。

為了達成這個任務,擔綱視覺統籌的三頁文、設計問卷和使用體驗(UX)的Re-lab、網站設計BASED DESIGN,三方聯手在緊迫的一個月內,一路解題打怪、打造了「一夜限定」的白晝之夜活動網站。

2021 白晝之夜網站設計
今年白晝之夜主題為「線上感」,往年特定地域的設定也轉為虛擬的「線上台北」。
圖/ 圖片提供/均勻製作
2021 白晝之夜網站設計
(左)擔綱視覺統籌的三頁文設計總監顏伯駿(右)網站設計 BASED DESIGN 創辦人 Henry。
圖/ 攝影/侯俊偉 © Shopping Design

「以往架設網站都是在資訊內容、功能需求到齊的狀態下,這次幾乎是從一個抽象概念開始激盪;藝術總監林昆穎提出,希望這是個讓大家可以『用自由意志體驗』的網站。」三頁文設計總監顏伯駿說,原本擔心這麼哲學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與具象化——而BASED DESIGN 創辦人Henry不但接住了,還提出了超乎大家想像的解法。

亮點1:在立體的台北地景中,走出個人化的體驗路徑

實體版本的白晝之夜,作品與演出散落在街區各處,一個晚上絕對看不完,也會因為選擇路徑不同,創造截然不同的白晝回憶。為實現這種個人化的體驗,Re-lab撰寫了一套腳本,透過問卷作答來推薦路線;在使用者頁面也設計了名為「晝夜轉運站」的推播功能,不時放送活動提醒與各種彩蛋。

而為了將城市中「走逛」的身體感複製到網路上,Henry提出「城市地圖」的想法;正在發生的活動化作橘紅光點散佈在立體的台北城地景中,點擊就可以觀看。「隨著加入活動的人越多,人群聚集的光點也隨之變大,讓使用者感受到人潮與群聚。」

2021 白晝之夜網站設計
「城市地圖」的設計讓使用者能看到散佈各處的作品與演出,聚集人數多寡也將即時反應在光點大小上;使用介面右上角的「晝夜轉運站」會不時推播活動資訊與彩蛋。
圖/ 攝影/侯俊偉 © Shopping Design

亮點 2:開聊天室、和好友一起看表演,線上群聚更熱鬧

確認體驗路徑之後,只有自己走也太無趣了吧?團隊想出聊天室的點子,找來通訊軟體公司TICO研發功能,讓使用者連線互動,只要分享聊天室代碼就能邀約朋友進入,開房的人還能成為主持人,猶如分享會議簡報般,帶房間裡的人去看作品和表演;而房間裡的人也可以選擇follow或unfollow,彈性關閉視窗。這樣的彈性,正是為了尊重使用者的個人自由意志。「我們用人數上限把聊天室設計更封閉一點,更接近真實的朋友圈。」Henry解釋。

白晝之夜網站設計
為了讓三五好友相揪逛白晝的群聚體驗在線上發生,團隊找來通訊軟體公司 TICO 設計聊天室功能,可以加入聊天、跟著「房主」看演出,也可以彈性關閉或離開聊天室。(頁面僅為測試示意,以活動正式釋出版本為主。)
圖/ 攝影/侯俊偉 © Shopping Design

亮點3:前導問卷擴張對台北的想像,開啟準時上線提醒

為了提醒廣大的白晝粉絲,準時上線體驗這場濃縮在12小時內的藝術擾動,團隊已預先釋出一份三題式問卷,藉由問題的情境設計,擴張大家對台北的想像與好奇心。

只見問卷背景播放著台北某處的監視器畫面,第一題問到「夜深人靜時在台北街頭,拉一個經過的人站上體重計,你覺得誰的體重最重?」有點令人摸不著頭緒的問句,帶出的回答諸如「一個繳完30年房貸但沒機會成家的工作狂」、「一個兢兢業業害怕被新人追過的中階主管」⋯⋯,原來這是藉由建構台北眾生相,立體化使用者對台北觀感的前戲。「問卷結束後可以在社群分享網站給朋友,也可以綁定Google Calendar的白晝之夜活動提醒。」

2021 白晝之夜網站設計
Re-lab 設計了一份前導問卷,藉由問題的情境設計,擴張大家對台北的想像與好奇心,目前這份問卷已經連同活動網站首頁上線。
圖/ 螢幕截圖自 2021 白晝之夜網站
2021 白晝之夜網站設計
圖/ 螢幕截圖自 2021 白晝之夜網站
2021 白晝之夜 網站設計
每個問題作答結束都會跑出小動畫彩蛋。
圖/ 螢幕截圖自 2021 白晝之夜網站

前導問卷傳送門:nuitblanchetaipei.info/prequiz

三方團隊,共構線上白晝世界觀

顏伯駿笑說這次網站設計的團隊組合就像一支菁英小隊,「我們很像3個創作者在『共創』,不斷用彼此能理解的語言和創意,去疊加作品的厚度。」雖說激盪的過程有如創作,他們深知各自的角色與任務所在。「我們都知道要把『把訊息做清楚』,像三頁文擅長的是視覺傳達,必須讓觀者接收到視覺背後的觀點。網站做出來不只是為了炫技、好看,更要去考量體驗是否順暢、文字是否能帶出情境、視覺是否能被直覺理解等,這次佔比最大的工作就是在整合這些設計,設想如何讓每個功能『發生效用』。」

Henry則從網站設計的角度點出去蕪存菁的重要性:「一個設計在釐清動機和目的後,如果對使用者經驗沒有幫助,無法推進下個動作、反而延長使用時間,可能就要捨棄。因為網站是可互動的,放在上面的每樣東西都要有明確意義,視覺和效果都必須回應到某個訊息。讓網站關掉後能在使用者心中留下某塊記憶,關於品牌形象、某個獨特的使用經驗⋯⋯,那才是最重要的。」

2021 白晝之夜網站設計
顏伯駿和 Henry 都同意「將資訊傳遞清楚」是設計網站最重要的事情,而引導使用者、打造體驗的過程更需要經過縝密的考量與設計。
圖/ 攝影/侯俊偉 © Shopping Design
2021 白晝之夜網站設計
圖/ 攝影/侯俊偉 © Shopping Design

限時敞開12小時,一夜限定、錯過不再

和大眾印象中常態存在的網站不同,白晝之夜網站比照實體活動的「一夜限定」,從10月2日晚上6點到10月3日凌晨6點,限時敞開12小時,時間一到立刻關閉,所有體驗都成為回憶。團隊投入這麼多心力,做一個只能用半天的網站,真的應該要來體驗看看吧?

*本文露出網站頁面僅為測試示意,以活動正式釋出版本為主。

2021 台北白晝之夜-線上感 Interoperability
首頁上線:9/17(五)21:00
完整活動:10/2(六)18:00-10/3(日)6:00
官方網站:nuitblanchetaipei.info
粉絲專頁:facebook.com/NuitBlancheTPE

本文授權轉自:Shopping Design

【熱門焦點】

1.全台最美蔬果店!桃園南崁「巷青生鮮蔬果」:木質調清新設計,顛覆傳統水果攤紊亂印象
2.「小熊維尼樹屋」限時入住!迪士尼、Airbnb 攜手合作,邀維尼御用插畫師操刀設計

最新9月號雜誌《2021年台灣網紅生態全解析》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傅珮晴

關鍵字: #時事追蹤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