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鬆綁日常!2021 Meet Taipei展會如期舉行、Meet大南方連袂展開,疫情中助新創一臂之力
迎向鬆綁日常!2021 Meet Taipei展會如期舉行、Meet大南方連袂展開,疫情中助新創一臂之力

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身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也稍有疏忽,於2021年5月中升級為三級警戒,幸虧台灣人民群策群力,嚴格遵守防疫規範並且積極施打疫苗,讓台灣疫情明顯趨緩,政府開始鬆綁各項社交規範。籌劃多時,由台灣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媒體《數位時代》與台灣最大創業社群平台Meet創業小聚主辦的「2021 Meet Taipei 創新創業嘉年華」也將如期於11月18日-11月20日與大家見面。

今年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將以「Startups for Tomorrow 」為題,當疫情逐漸趨緩,世界正邁向「疫後生活」,疫情促發的數位轉型將使生活場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新創公司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觀察到南台灣創業生態系也正蓄勢待發,《數位時代》今年將首次擴大於南北舉辦聯展,分別於11月台北與12月高雄舉行!

2020 Meet Taipei 將於11/18~21 盛大登場!
2021 Meet Taipei 將於11/18~20 盛大登場!
圖/ MEET

挺新創!參展報名最後八天將維持早鳥優惠!

疫情不止影響了民眾的日常生活,對於新創公司來說更是一大挑戰,但Meet創業小聚觀察到台灣新創無懼疫情而展現出的韌性,新服務,新商模紛紛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為了表達對台灣新創生態系的支持,也與台灣社會共同慶祝「生活正常化」,主辦單位宣布將維持以早鳥優惠的費用鼓勵新創團隊參展!報名倒數最後八天,10月13日截止前歡迎有興趣的新創朋友們報名。

Meet創業小聚自2011年開始凝聚與耕耘創業社群,並且在台灣新創生態圈中扮演重要角色,並積極與國際資源建立鏈結,同時作為媒體及社群,既是觀察者、也是參與者,11年採訪了超過1000組新創團隊,辦理超過115場線下交流活動,除了給予創業團隊分享舞台之外,更以平台的方式集結創業生態系中各個角色,間接促成多方合作的發生,與台灣創業生態圈同時歷經了11年耕耘,共同見證了產業的轉型創新,與新技術、新商模帶來的新機會。

Meet Taipei x Meet 大南方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今年將首次擴大舉辦「南北雙聯展」,分別於11月台北與12月高雄舉行!
圖/ Meet

南港展覽館:全新體驗,國際嘉賓如雲

今年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移師南港展覽館二館,將帶來全新的觀展體驗,「創新創業主題論壇」邀請到眾多國際級講者如Twitch共同創辦人林士斌、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博士、Arm台灣總裁曾志光、Taboola研發副總裁俞寧寧,與大家暢談「疫後時代」的創業趨勢!

大會也注意到近幾年颳起的ESG旋風,大型集團、企業無不大聲疾呼節能減碳的重要性,金融機構甚至將此納入評估的一環,而新創服務在ESG中又可扮演什麼角色呢?有鑑於此,大會今年特別籌畫「永續創新講座」,同樣邀請到享譽國際的嘉賓如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開場;KPMG董事總經理黃正忠、活水社企投資開發董事長鄭志凱,以及已在ESG領域有一番作為的聯齊科技、為台灣而教、福爾摩沙氣候智慧服務公司,談談ESG加上新創會激發什麼火花。

在展區規劃上,大會將新創團隊細分為AI&Data Intelligence、Connecting Device&IoT、Mobile Application、XR&Entertainment、Blockchain、5G&Cloud Solution、Martech&Commerce、Digital Content、Med&Health、Fintech、Innovation&New Business、Professional Service 12大具體應用,讓新創團隊能夠在更適切的主題下有更完美的發揮,以實際應用場景,凸顯技術落地的重要性,並讓前來觀展的民眾、企業代表、投資人及其他貴賓更容易找到與自己相關的新創攤位,展區配置更顯一目瞭然。

而每年的創業之星30強決選、國際沙龍、企業媒合、投資媒合、國際媒體曝光等當然也不會缺席,歡迎大家11月18日-11月20日至南港展覽館一窺今年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將帶來哪些全新體驗!

Meet Taipei 2020 NS
創業之星30強決選
圖/ 創業小聚

7年內累積34萬觀展人流,吸引近2500組海內外新創共襄盛舉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繼2014年開辦以來每年參展人數愈趨增加,展會視野也逐漸由台灣、移往亞洲並朝向世界,累積7年以來,已有將近450位國際級貴賓蒞臨參與,其中包含Google、Arm、LINE等跨國大企業高管前來擔任講者,亦有不少國際知名創投代表參與媒合與評選。除了透過國際化展現台灣的創新創業實力之外,7年來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也累積了超過34萬人次的流量,吸引將近2500組海內外新創參展,而在此參展新創當中,共促成2440次投資洽談,且前後有超過百位投資人參與評選及媒合。

去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創業生態士氣低迷,投融資市場也受到頗大衝擊,不過進入2021年後,疫情逐漸趨緩,各國疫苗接踵率不斷提高,全世界正朝著「生活正常化」加速前進,在此關鍵的時刻,《數位時代》與Meet創業小聚團隊籌畫的2021 Meet Taipei及Meet Greater South創新創業嘉年華,將助全台創新創業生態系一臂之力,再度站上世界舞台。

【延伸閱讀】

1.KryptoGO完成種子輪募資估值破億,TutorABC創辦人楊正大將任獨董
2.去年虧損今年賣到缺貨!把負評印在包裝的燕麥奶「OATLY」如何掀搶購熱潮?

最新10月號雜誌《無程式碼時代來了!》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關鍵字: #創業小聚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