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感恩節、聖誕節這兩大節目還有約兩個月時間,歐美許多商店的貨架卻已經塞不滿商品,這以往只有聖誕節前才有的景象提早兩個月萌芽,顯示供應鏈危機正在全球各地蔓延。
各大零售巨頭紛租貨船,加快物流腳步
為了避免貨物短缺的窘境,沃爾瑪、Target、Costco等零售巨頭都開始租用自己的船隊,試圖加快物流運輸的腳步。沃爾瑪、Costco都在財報會議中透露,他們已僱用自己的船隻將數千個貨櫃從亞洲運往北美。
Costco財務長理查.格蘭蒂(Richard Galanti)就透露,他們目前僱用了3艘船,每艘船預計可載運800至1,000個貨櫃,預計明年可以運送10趟貨物。Target也聲稱,他們租用了自己的貨船,定期將貨物運往美國,可以避免多餘的停靠,以及特定的備用港口。
僱用自己的貨船成本高昂,只有大品牌、大公司玩得起。顧問公司科爾尼合夥人麥克.齊默曼(Michael Zimmerman)表示,租一艘貨船成本每月高達100萬至200萬美元,營運成長及貨櫃成本可能也要上百萬美元,「如果你只是一個中型零售商或新崛起的時尚品牌,無法負擔租用自己的貨船。」
許多企業為了及早應對可能的缺貨危機,也提前訂購更多庫存。UPS旗下送貨平台Ware2Go資料顯示,多達63.2%的商家在8月以前就為年末假期的購物潮訂購貨物,且44.4%的訂購量比往年更高,43.3%比以往更早下單,然而仍有20%商家擔憂貨物可能無法準時送達。
船運塞港、卸貨人力又不足,消費性產品面臨缺貨危機
目前全球供應鏈正面臨嚴重危機,貨櫃短缺導致現在貨櫃價格比往年高出10倍,勞動力的缺乏又導致港口卸貨、卡車運輸的速度趕不上需求。最近的消息指出,塞港的問題導致在北美西海岸排隊的貨船可能要長達1個月時間才能靠岸卸貨,可能導致玩具、服裝、3C用品等各種消費性產品出現缺貨的情況。
雖然過去一年多來,美國各大港口都船滿為患,但從7月起狀況又更加惡化,《華爾街日報》提到,9月初時南加州海洋交易所資料顯示有73艘船正在等待卸貨,然而9月底時已變成一週就有66艘船等待卸貨。
《時代》雜誌披露,在疫情前將一個40英呎的貨櫃從中國運到美國,費用約4,700美元,然而現在一趟運輸的成本已21,000美元,飆升近4倍。《彭博社》也提到,全球最大玩具廠商MGA Entertainment現在願意為每個貨櫃運輸開價2萬美元。
火車及卡車的運輸能力也同樣窘迫,缺乏足夠的人力將貨物從港口運往美國各地。卡洛斯.拉米雷茲(Carlos Ramirez)負責協調卡車到港口載運貨櫃,他坦承現在人力根本無法負荷運貨需求,「我們已經讓貨櫃躺了一兩個星期,因為他們實在沒有人力來卸貨。」
全球第五大貨櫃運輸公司赫伯羅德資料也顯示,堆積在貨運倉庫的貨櫃平均放置時間達到9.8天,遠高於5月的6.7天及2月的5.9天。
MGA執行長艾薩克.拉里安(Isaac Larian)也提到他們在卸貨上有困難,他們近期運送了多達600個貨櫃,然而需要超過6週以上的時間才能卸貨。「今年秋季玩具會短缺。」拉里安指出,「這是零售業者艱困的一年。」
這導致像沃爾瑪、Target、Costco等大型零售業者開始僱用自己的貨船,甚至改用空運,這可能使巨頭能進一步奪走無力負擔雇船費用中小型零售商的市占率,但獲利率也會因高昂的運輸成本而受到影響。
面對嚴峻的供應鏈危機,有專家建議或許部份商家能提早推出購物活動,分散過往購物假期時的人潮,但消費者早已習慣過往的購物節奏,這可能不是件容易的任務。
資料來源:Bloomberg、Time、Business Insider、MarketWatch
【熱門焦點】
3年後,全球過半App來自這裡!No-Code平台百花齊放,新創、巨擘看上哪些商機?
打高端疫苗可以出國嗎?哪些仍「鎖國」?台人常去國家入境規定一次看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