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晶片吃緊,該問責台積電嗎?劉德音:供應鏈中有人在囤積晶片
車用晶片吃緊,該問責台積電嗎?劉德音:供應鏈中有人在囤積晶片

全球半導體短缺風暴尚未停歇,台積電身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成為關注焦點,尤其是嚴重短缺的車用晶片,許多車廠把矛頭指向台積電。綜觀全球車廠今年的營運狀況,不是宣布減產,就是將車用配備「降級」因應,但晶片短缺的狀況似乎不見好轉。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時代》(TIME)專訪時表示,送進工廠的晶片數量,比製成產品的還多,「供應鏈中有人在囤積晶片。」

台積電 劉德音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
圖/ 數位時代資料照片

劉德音:台積電正在學習辨識「真實的需求」

為了解決問題,劉德音也指示團隊追蹤多方數據,並進一步辨別客戶「真實的需求」,迫使他要做出艱難的決定,「這是以前從沒發生過的事,我們正在學習」。例如客戶聲稱「急件」的訂單,或許在台積電團隊的判斷下並非如此,就會推遲訂單。「客戶可能會為此表達不滿,但我們只做對產業最好的選擇。」

他在訪談中也提到,美國與中國對立,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美中都需要認知到,即使彼此不是朋友,但也不是敵人。」

之前美國禁止企業供應晶片給華為,在禁止生效的前夕,華為下了大筆訂單,以確保晶片供應量能。這也讓許多中國公司唯恐步上後塵,衍伸出拚命囤晶片的情況,甚至有人從中牟利。中國曾在8月嚴查通路哄抬車用晶片的價格亂象,因此開罰上海鍥特電子、上海誠勝實業、深圳市譽暢科技等3家汽車晶片經銷商。中國市場監管總局指出,這3家企業大幅調漲部分車用晶片的售價,進價不到人民幣10元(約合新台幣50元)的晶片,以超過人民幣400元(約合新台幣2000元)高價售出,漲幅達到40倍,但在供需平衡的交易條件下,車用晶片貿易商常見的漲價區間為7到10%。

波士頓顧問公司估計,中美科技產業「脫鉤」,將使美國晶片商收入減少800億美元(約新台幣2.24兆元)。

台積電赴美設廠,是政治推力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半導體晶片的重要性呈指數型成長,去年全球晶片銷售額為4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3兆元),預計未來幾年,每年成長率將高達 5% 以上。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曾稱半導體供應鏈中斷,可能會使美國人的生計面臨風險。

而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主導地位,讓他不只要考慮主要競爭對手的策略,更要為了地緣政治和各國政策做準備。比如汽車產業的半導體告急,在各國領導者的心裡敲響警鐘,開始極力鼓吹半導體在地化,比如歐盟成立半導體聯盟,力圖在2030年將在生產占比提高到全球的20%。南韓則提供激勵措施,推動晶片製造商在2030年前獲得4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6兆元)的投資;中國也為半導體的發展投入巨額資金。

台積電提供_021晶圓製造 矽晶圓 奈米 先進製程 半導體
圖/ 台積電

《時代》雜誌在報導中指出,美國在晶片設計領域占有優勢,但製造的發展程度較低,因此,試圖將更多晶圓廠「落地」美國。英特爾(Intel)一面向台積電下單,一面宣布重返晶圓代工,以200億美元(約新台幣5600億元)在亞利桑那州新建2座晶圓廠。台積電在去年也承諾,在大峽谷州建造一座耗資120億美元(約3385億新台幣)的晶圓廠,同時籌備與評估在日本和德國設廠。

劉德音表示,台積電赴美設廠是因客戶受到的政治推力(political nudges)促成,之前曾喊話要在3年內投資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 2.85 兆元),但目前看起來,赴美設廠的成本遠高於之前的預期。另外,他也認為,半導體供應鏈在地化,對提升供應鏈韌性毫無幫助,甚至可能有反效果。美國應該專注於既有優勢,如系統設計、AI、量子運算等前瞻性領域。

美國要求提交客戶資料,台積電怎麼因應?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以提高半導體供應鏈透明度為由,要求半導體製造商及其客戶,包括台積電、三星電子、SK海力士(SK Hynix)、英特爾與蘋果(Apple)等業者,在11月8日前交出產品、銷售、庫存、客戶名單,以及如何解決供不應求的相關機密數據。

多數企業不願回應這一要求,畢竟揭露良率、客戶名單等資料,會讓晶圓代工廠與客戶談判時處於劣勢,也等於公開技術程度,因此晶圓大廠從來都不會揭露相關資訊。

對此,台積電與經濟部都做出相關回應。經濟部聲明表示,美國政府為舒緩及了解全球半導體,尤其是車用電子晶片缺貨現況,近期邀業者交流討論;對於要求業者提供相關銷售資訊,目前的做法是採行自願性提供,並非只針對非美系業者。尊重並理解美國商業法律規範,若業者在國際競爭時面臨不合理要求,政府必然會給予必要之協助與關切。台積電則表示,不會對美方公開相關資料。

資料來源/TIME, Reuters, 新浪新聞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

【延伸閱讀】

1.在哪個縣市上班,薪水最高?能存最多錢?兩個答案不一樣!
2.放棄學業、被趕出公司,仍能成為科技巨人!賈伯斯歷久彌新的 4 個人生哲學

最新10月號雜誌《無程式碼時代來了!》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傅珮晴、蕭閔云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