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如何在全球產業鏈站穩腳步?工研院揭未來十年4大趨勢,助企業接軌國際
台灣如何在全球產業鏈站穩腳步?工研院揭未來十年4大趨勢,助企業接軌國際

工研院旗下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7日)發布《鏈國際:強韌協創 永續共榮》專刊,並舉行跨域創新論壇。自新冠肺炎爆發後,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以及產業運作,而台灣又以出口為導向,在全球產業鏈上扮演重要角色,工研院提出未來十年內重要的4大趨勢。

至於台灣企業該怎麼連結國際,甚至招募國際人才?許多跨國服務的新創公司提到,台灣擁有優秀的人才庫,但在創造友善的就業環境以及做品牌行銷上仍有進步的空間。

工研院發表《鏈國際:強韌協創 永續共榮》專刊 合影照片.jpg
工研院7日發表《鏈國際:強韌協創 永續共榮》專刊。
圖/ 工研院

全球逾9成國家與台灣有經貿往來,工研院提鏈結國際四大方向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暨人工智慧應用策略辦公室蘇孟宗表示,專刊主要探討未來5~10年內值得台灣關注的產業與科技重大議題,目前國際共有四大趨勢:數位轉型、產業生態鏈重組、重振在地經濟、淨零碳排。

而台灣產業以出口為導向,出口佔GDP比重超過70%,世界貿易組織(WHO)亦統計,2020年全球有超過90%的國家/地區與台灣具有經貿往來關係,因此與國際鏈結合作是企業與國家永續經營的關鍵。不過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世界生活樣貌,在接軌國際上也有不同的作法。

產科國際所建議台灣應朝向4大方向與國際鏈結合作:

第一建構強韌生態: 指在天災或人禍風險情境下,製造業及服務業必須做到全球佈局,具有高敏捷分散式製造。

第二強化在地價值: 善用台灣的在地優勢及人才,吸引國內外企業佈局台灣,像是建立高階製造基地與創新研發中心。

第三引領創新應用: 由於台灣內需市場小,透過國際先進的技術加值或國際重點場域,來驗證創新產品的國際接受度。

第四實現永續環境: 在2050年全球追求零碳排的新遊戲規則下,不是只有品牌有話語權,供應鏈也能致力排碳,提升企業的品牌國際形象。

蘇孟宗認為,台灣可望成為全球重要產業生態鏈的關鍵伙伴,在新國際情勢下,包括低軌通訊衛星、電動車、半導體設備、精準健康、低碳材料、數位平臺、科技農業等都將是台灣企業發展的機會,而軟硬體人才、AI人工智慧終端與硬體的結合是台灣的利基。

台灣產業如何切入國際市場?4家公司現身說

到底台灣產業怎麼接軌國際以及如何招募國際人才?許多AI領域公司擁有豐富的經驗。

緯創醫學科技公司科技智能醫療事業總監郭志峰提到,智慧醫療、創新生技是台灣未來很有機會的產業,包含台灣有很好的醫療人才以及過去台灣ICT(資通訊)產業累積的經驗,兩者可以做很好的結合。

智慧醫療
智慧醫療、創新生技是台灣近年來備受矚目的產業。
圖/ pixabay

但要如何找橫跨醫療、資通訊的人才?緯創透過投資國際生技找適合的人選,而在台灣開拓智慧醫療事業上,過去台灣畢業於資工、電機系的資通訊人才,畢業後到半導體、製造業、金融業工作,早已有跨領域的經驗。

不過,在智慧醫療上,台灣年輕的醫師即便對智慧醫療有興趣,但是醫師工作忙碌、時間有限,郭志峰認為,應多給予醫療場域從業人員,在投入智慧醫療上更多誘因。

曾參與美國NASA火星實驗計畫的美商Beyond Limits AI台灣總經理張中宜則說,AI人工智慧模型有80%成敗取決數據搜集,若沒有定期跟產業合作,AI本身是沒用的,因此需要懂產業與數據的人參與。張中宜推算,國內光台灣大學每年就有2千以上的資工人才畢業,台灣擁有了全世界最優質的人才庫,但如何創造更友善的就業環境,把人才留在台灣是未來的關注的重點。

另一家新創公司行動貝果,致力開發不用寫程式就能導入AI的平台,幫助中小企業將智慧科技帶入公司。行動貝果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鍾哲民提到,AI脫離不了數據,公司會在美國矽谷創立,是因為美國數據科學比較成熟,台灣則是近兩年數據才搜集較完整,現今幾乎各行各業都有數據的意識。

鍾哲民_行動貝果創辦人_2021_09_02_蔡仁譯攝-1
行動貝果創辦人鍾哲民認為,台灣有很優秀的工程人才,很會解決問題,但在做國際品牌上較弱。
圖/ 蔡仁譯攝影

鍾哲民認為,台灣有很優秀的工程人才,很會解決問題,但在做國際品牌上較弱。他建議在切入不同市場時, 面對不同文化衝擊時,首先必須要找到理念相近的在地夥伴合作,才能把一個市場做深、做到在地化

而創立十年跨國AI公司愛卡拉,服務範圍跨越8國,提供企業可落地的AI應用以及網紅數據服務。愛卡拉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龔師賢指出,公司會以人口、基礎建設、市場缺口3個方向來評估出海策略,之所以選擇日本設立分公司,是因為日本的基礎建設發展完整,且付費市場成熟。

在人才培育上,龔師賢分享,台灣人才有過於單一的問題,在公司成長至100人以上後,開始注重人才的多樣化,目前公司內已有10%為海外人才。

最新10月號雜誌《無程式碼時代來了!》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工研院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