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三大超市TESCO挺過負面醜聞與疫情風暴,如何在上半年利潤衝高16.6%?
全球第三大超市TESCO挺過負面醜聞與疫情風暴,如何在上半年利潤衝高16.6%?

創立於1919年的百年英國品牌TESCO,是僅次於美國Walmart和法商家樂福,名列全球第三大的超市零售商。這些老字號品牌靠著早期的基礎奠定了龐大的市場,卻也同樣面臨數位浪潮下,消費和競爭型態的改變,而不得不做出相應的調整。

TESCO Instagram
圖/ TESCO Instagram

TESCO早期靠著規模經濟以低廉的價格搶攻消費市場,並且根據不同的商圈規劃出量販店、超級市場和便利超商等不同規模的賣場,以確保供應鏈的效益最大化。

TESCO後來更跨足歐美市場,展店至美國、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波蘭和土耳其;亞洲地區則多以和當地公司合資的方式,在泰國、韓國、馬來西亞、日本和中國開設了多家超級市場。2013年初,TESCO被檢測出販售的漢堡排參雜了30%的馬肉,企業形象大損;接著2014年更被自己內部爆料作假帳,創下11年以來股價新低紀錄。這兩個事件加上當時超市零售業不景氣,TESCO靠甚麼方法度過危機,甚至戰勝疫情,迎來2021年上半年度的獲利增加16.6%。

TESCO Instagram
圖/ TESCO Instagram

重新調整全球策略,專注經營本地市場

2014年會計醜聞案爆發之後,TESCO啟動了轉型計畫,決定將業務回歸英國、愛爾蘭本地市場。此一決定的背後因素主要來自於歐洲零售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不只有來自本土的競爭對手ASDA、Sainsbury's,德國的Aldi和Lidl也強勢插足。

早先在2013年TESCO已經退出美國市場,而為了在歐洲站穩腳跟,2015年、2016年TESCO先後賣掉了在韓國和土耳其的店面。2020年2月,TESCO將在中國的剩餘股份全數轉讓給華潤萬家;同年3月份則確定以82億英鎊出售在泰國和馬來西亞的業務,宣告退出亞洲市場。

2020年英國最受歡迎超市民調(Statista)
2020年英國最受歡迎超市民調
圖/ 2020年英國最受歡迎超市民調(Statista)

將電子商務納入主流經營模式,靠線上購物挺過疫情風暴!

TESCO在90年代靠著發行會員卡和自營品牌,成功擴張版圖,擊敗當時的勁敵Sainsbury's,成為英國超市第一品牌。2010年之後的TESCO因應數位衝擊,開始強化它的電子商務能力和客製化服務。它開始經營社群平台,讓行銷的覆蓋面更廣,光是在Twitter上,就有專屬不同業務功能的15個帳戶,並且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線上客服。

此外,TESCO也開始從專營實體店面進一步擴展至實體與網路交易並行的Click+Collect模式,光是Tesco.com網站上所產生的銷售額就佔了全英國超市線上銷售總額的43%,TESCO為此還專門設立了提供客戶取貨的倉儲地點。從2019年到2021年,TESCO在電商經營這一塊的淨營業額(Net Sales)增加了31%,幫助TESCO順利度過疫情威脅。

TESCO
圖/ TESCO

提升品牌識別度,物美價廉與社會企業雙管齊下

一直以來TESCO都強調其品牌的價值在於「讓消費者用合理的價格購買高品質的產品」。德國的超市零售商Aldi在進入歐洲市場後使零售市場的市佔率重新洗牌,而TESCO為了贏回主導權,開始與Aldi進行產品價格競賽,所有可以與Aldi類比的商品,TESCO都以相同的價格但更高的品質,提供給消費者。

而為了進一步提升品牌好感度,TESCO不但邀請了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擔任健康大使,將店內食品集結成食譜,更推出TESCO 月刊,將商品與日常生活結合,全球擁有超過465萬名讀者。TESCO在2017年推出了名為小幫助計畫(The Little Helps Plan)的永續發展架構,希望在未來能夠逐步透過減少包裝塑料;減低食物浪費,還有去除產品中不必要的卡路里來達到環境保護和食用安全的目的。TESCO預計要在2025年之前將植物性蛋白質商品的銷量提高300%。

Jamie Oliver擔任品牌健康大使(TESCO Instagram)
Jamie Oliver擔任品牌健康大使
圖/ TESCO Instagram

2020年3月疫情爆發,4月TESCO推出的實體商店購物教學廣告,被認為是當年度成效最佳的廣告之一,「我們的企業很健康也充滿活力,我們有信心可以重建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讓消費者在每一個面向都對我們感到滿意!」前任CEO戴夫.路易斯(Dave Louis)在醜聞爆發後接下了這塊燙手山芋,2020年9月他的離任意味著一個階段性任務的結束,接下來新任CEO肯.墨菲(Ken Murphy)所要面對的恐怕是英國脫歐(Brexit)後一連串的後續挑戰。

【熱門焦點】

1.安博盒子機房遭刑事局偵破,台灣安博負責人被移送法辦
2.國旅券第一批得主出爐!怎麼抽?哪裡領?可以用在哪?6個QA一次看懂

最新10月號雜誌《無程式碼時代來了!》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傅珮晴、蕭閔云

關鍵字: #零售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