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龍頭Facebook最近可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先是在10月初「全球大當機」長達6小時,旗下產品WhatsApp、Instagram皆無法倖免,Facebook團隊甚至只能到競爭對手推特(Twitter)的平台上推文向用戶致歉。
不只是服務中斷,近期一位從Facebook離職、原本在「反選舉干預小組」任職的員工法蘭西絲.豪根(Frances Haugen)成為吹哨者,指出該公司罔顧社會責任,包括在青少年議題、政治運作上,都出現濫用、誤用的情形。
像是知名、高聲量或部分政治用戶,無需接受事實查核的限制,或內部研究發現Instagram會造成青少年嚴重身心壓力。然而,高層卻彷彿視而不見,沒有任何作為,這位員工才跳出來舉報。在這一連串事件背後,Facebook除了賠上品牌聲量,還面臨用戶流失、廣告收益大幅萎縮等實質上的損失。
當機導致使用者大遷徙,Telegram一天狂增7000萬用戶
近年因高度隱密性而崛起的通訊軟體Telegram,正是Facebook這波失利之下的得利者。《RTTNews》引述其創辦人保羅‧杜洛夫(Pavel Durov)的說法,Telegram在短短一天內吸引了7000多萬名來自「其他平台」的使用者,創下了他們自身的里程碑。另個同樣主打隱密性的通訊平台Signal,也表示在這次事件之後,獲得了數百萬名新用戶。
專注於研究新興市場的Tellimer Research認為,當機事件對於重度依賴臉書、WhatsApp 的新興國家而言影響尤其重大,例如巴西、印度及一些東南亞國家,這些地區的本土通訊與社群軟體的下載量,在Facebook大當機事件之後迅速竄升。而這也可能促使各國加強管制國外通訊服務,俄羅斯官員就藉著這次的混亂,指出該國自建專屬社群平台的必要性。
6小時損失近億美元,Facebook該如何給廣告主交代?
使用者跳槽之外,Facebook重要的廣告收入,也遭到不小的打擊。《Fortune》根據其今年第二季的財務數字推估,光是這次「重開機」所花時間,Facebook可能就損失9975萬美元(約新台幣28億元)。
市調機構Forrester副總裁麥克‧普露(Mike Proulx)告訴《CNBC》,用戶無法進入Facebook,也代表1000多萬間品牌和企業在其平台上投放的廣告,都無法發揮功用,普露認為這些企業有權要求退費或賠償,甚至離開此平台。
儘管Facebook表明他們在這段期間並沒有投放廣告,客戶也不需付費,但他們過去曾有不良記錄,2019年臉書曾經歷一次斷線,雖然當時表示考慮退款,最後卻沒有公布任何結果。
普露也提醒,透過本次事件,各品牌都應該要意識到一項重要警訊:你的廣告預算,是否過度集中於單一平台或社群? 建議應該改採多元策略、從不同管道接觸受眾。
受到用戶大量轉移、廣告虧損影響,Facebook股價在停機當周一度下跌5%,市值縮水470 多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3185億元),雖然至10月8日收盤時跌幅收斂,但吹哨者事件才剛發酵,且在負面形象纏身之下,部分用戶、廣告主可能將另尋新棲地,Facebook前方似乎還有不少硬仗要打。
資料來源/RTTnews、The National、Fortune、CNBC(1)、CNBC(2)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
【延伸閱讀】
1.臉書、IG全球大當機近 6 小時、35 億用戶無法使用!故障主因找到了
2.Clubhouse 下載量慘跌 90%!放棄邀請制、開發新功能,為何卻快速退燒?
責任編輯:吳佩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