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獨居在小山村里的老婦人在吃完午餐後想要放鬆一下,她的手背上粘著一塊正方形的宛如膏藥一樣的薄橡皮,當老人活動手指時,這塊橡皮就隨著老人的動作而伸展、褶皺。
當她伸手去拿茶杯時,這塊橡皮突然亮了起來,上面寫著:「請服用您的降壓藥。」她不禁笑了一下,回想起自己曾經在手機裡設置的那一大串沒用的提醒。不過現在,多虧了她手上那張名片大小的貼片,她再也不會忘記吃藥了,而且,她的血壓值會實時顯示在手上的屏幕上,根據測量,她的血壓目前已經穩定在了健康範圍內。
在未來的幾年內,富有彈性、薄、透亮還防水的顯示螢幕會逐漸開始出現,這些顯示螢幕不需要黏著劑就能黏在皮膚上,他們不僅僅可以黏在老人們的手掌和手臂上,還可以戴在運動員、遊客和時尚達人的身體上。
這些螢幕可以不動聲色地更新跑步和自行車運動員的心率、飲水需求和紫外線暴露數據,他們還可以顯示前方路線的地圖。朋友和情侶之間可以用這塊螢幕來分享秘密。時尚達人們則可以用這塊螢幕在派對和節日上互相傳遞訊息。甚至,這塊螢幕還可以檢測你的情緒變化,向對方表明你是否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或者是感到焦慮、無聊、興奮。
根據你的設置,這塊螢幕不僅可以幫助你和想要交往的人進行深度對話,還可以幫你遠離那些你不想理會的人。對於年老體弱的人們來說,這些螢幕可以根據放在身體其他部位的無線電極傳來的數據生成心電圖波形,還可以向有聽力障礙的人提醒電話。
這些薄的、靈活的、可伸縮的顯示螢幕不僅可以被黏在皮膚上,還可以被應用在衣服和其他物體的曲面上。他們的顏色、亮度和圖案可能會隨著主人的活動及周圍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由於科學家們研製出了能夠扭曲、彎折和拉伸的電路,人們已經開始嘗試把半導體電路貼在皮膚上,或者把它們纏繞在手、手臂、小腿或其他彎曲的軀體表面上。第一代可伸縮的穿戴設備是在醫院之類的場景下用於測量生命體徵的傳感器,而運動飲料公司佳得樂在今年也發布了一款可曲折伸縮的用於監測出汗情況的貼片。
但要從這些傳感器讀取信息,用戶仍需查看手機和電腦。智能手錶被研發出來的目的就是讓讀取訊息變得更輕鬆簡單,但有些人依然覺得它們很笨重,而且智能手錶那微小的螢幕確實很耗眼力。
一直以來,顯示螢幕都是可穿戴設備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包括我在東京大學工程學院有機晶體管實驗室的團隊在內,許多研究人員都在努力攻克這個難題。傳統的顯示技術難以滿足對柔性的要求,雖然現在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可以被捲起來的電視和可摺疊手機,但這些設備價格昂貴,而且它們都只能朝一個方向滾動或折疊,並不能實現扭曲及拉伸。
在通往可穿戴設備的道路上,顯示器一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現在,真正「可彎曲」的顯示螢幕終於即將問世,使我們即使離開手機也可以隨時讀取所需要的信息。
並不是所有的顯示螢幕都可以伸縮。比如,在液晶顯示螢幕中,光從一組電極後面發出,而電極之間有一層液晶,打開和關閉電流會改變液晶的方向,從而改變光的偏振,使光要嘛通過偏振光濾光片到達觀眾面前,要嘛被濾光片擋住,但拉伸液晶會改變液晶層的厚度,改變晶體的排列,所以液晶顯示螢幕不可伸縮。
但基於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s)的顯示器卻沒有這樣的限制。這些OLED顯示器可以被印在薄且可彎曲的基片上,現在大家使用的滾動顯示器就利用了這一功能。到目前為止,可以向多個方向伸展和彎曲的OLED顯示器還沒有被商業化,不過也有報導稱三星正在研發一種OLED顯示器,而我們實驗室也研發出了一款低分辨率OLED顯示器原型。儘管如此,要研發出有彈性、持久耐用、且可以保護設備不受氧氣和水蒸氣影響的設備,研究人員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以我的小組一直在研究無機微型LED。我們並不是唯一進行這項研究的團隊:西北大學的羅傑斯研究小組、來自荷蘭的Imec和TNO團隊、以及芬蘭VTT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也在研究如何使用LED陣列作為可伸縮顯示器的一部分。
我們最近生產了第二代全彩皮膚顯示器,使用的是商用的微型LED。在這些顯示器中,每1.5平方毫米的組件就組成一個像素,而每個LED包含1個紅色、1個綠色和1個藍色LED。由於這些組件是使用標準的半導體製造技術製造的,所以LED本身和圍繞它們的封裝都很硬。好在LED的體積很小,所以被安裝在橡膠片上時可以用可伸縮的電線把它們連接起來,這樣就可以實現顯示器的彎折和拉伸。
這些微型LED組件被排列成一個12×12的陣列。未拉伸時像素之間的間距為2.5毫米,因此整個顯示屏的面積約為46平方毫米(約1.8平方英寸),而厚度僅為2毫米,可以被自由地扭曲,甚至被拉伸到原來長度的130%,將像素之間的距離從2.5毫米擴大到3.25毫米。雖然拉伸會使被顯示的內容輕微變形,但文字仍然清晰可辨,而且這款顯示器已被證明可以抵抗拉伸帶來的磨損。
為了製作這種可伸縮顯示器,我們需要用到非常薄的塑料基板,並用絲網印刷技術來規劃連接像素到電路之間的線路,之後需要使用銀膏(一種含有銀薄片的樹脂)來完成這種佈線。這種銀膏在乾燥狀態下十分具有彈性,即使在膨脹和收縮時也能導電。
在打印出電路後,我們將微型LED芯片焊接到在商業上用於連接芯片和電路板的標準表面貼板上,然後,我們將塑料薄膜壓在已被預拉伸過的矽橡膠基板上。現在,這樣一個包含LED封裝、銀線、塑料薄膜和矽基板等多層薄片的設備就可以實現彎曲和拉伸。並且,多虧了有機矽材料的天然特性,這種設備可以不需要粘合劑就能以這種皺巴巴的、收縮的形式被塗抹在人的皮膚上。
除了彎折、伸展外,還有更多挑戰
我們的顯示器本質上就是由被印刷的銀線連接在預拉伸的矽基板上的微型發光二極管。我們可以把控制器、無線電設備和電池等電子組件放在一個單獨的硬包裝中,並通過電線與顯示器進行連接。在目前的測試階段,我們只能把柔性顯示螢幕放在用戶的手上,然後把其他的電子組件像手錶一樣綁在用戶的手腕上。顯然,在我們的設備進行商業化之前,我們必須減少其他外部組件的尺寸,並想辦法對他們也進行柔性處理,這給柔性顯示器的研髮帶來了許多其他的挑戰。
第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在沒有笨重的電池的情況下使顯示器續航至少一周以上。研究人員正在努力改進可穿戴設備的電源,可伸縮太陽能電池也已經存在,並且已經達到了12%以上的轉化率,在戶外每平方厘米的接收板能產生約10毫瓦的電,不過這些電量遠遠不足以驅動顯示器,因此,供電依舊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為了延長續航,我們還需要開發出耗電量遠低於現有顯示器的控制器
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驅動更多的像素。144個像素雖然足夠顯示文本,但效果並不是最佳的。就目前而言,我們受到了商業LED尺寸的限制,不過幸運的是,微型LED的用途不僅僅局限於可延展顯示器的研發,因此製造商們每年都在努力縮小LED的尺寸,皮膚顯示器的研發無疑將受益於LED尺寸的進步。
我們還需要提高顯示器的耐用性。目前,我們的顯示器可以在機械測試中承受一萬次的拉伸。但在很多皮膚顯示器的應用場景中,人們需要每天都戴著顯示器,考慮到一年有525600分鐘,再考慮到一個人伸出或彎曲他的手的頻率,一萬次拉伸的耐用度遠遠不夠。因此,我們的顯示器需要達到可承受一百萬次以上拉伸的程度。
然而,顯示器的耐用性和舒適度之間是相互矛盾的。當我們使用更堅硬、更耐用的材料時,顯示器的舒適度必然會下降。因此我們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平衡顯示器的耐用性和舒適度。但我們不認為這些困難會成為障礙,用不了多久這些挑戰會被逐個擊破。
皮膚顯示器的價值在於與佩戴者進行數據交流。為了收集這些數據,我們需要使用皮膚傳感器來檢測來自心臟、大腦、皮膚、肌肉和其他器官的信號。電極是這些傳感器的關鍵。為了製造柔性電極,我們從水溶性聚乙烯醇(一種常用在粘合劑和隱形眼鏡中的物質)製成的納米纖維網格開始,用氣相沉積法在這個網格上添加一個70到100納米厚的導電金層。
為了將電極連接到人的皮膚上,我們需要將電極放置好,然後用水噴灑傳感器,這樣,當水溶解了一些納米纖維後,它們便會具有黏性,使電極可以很輕易地黏著在皮膚上,並與毛孔和指紋紋路那麼大的曲線表面保持一致,甚至在被拉伸到其長度的130%時也能正常工作。(在關節彎曲時,人的皮膚大概會被拉伸到130%。)
由於納米網格可以容許水蒸氣的出入,因此,即使被連續戴在皮膚上一周,這些傳感器也不會造成任何不適,就好比人們會經常忘記他們還戴著眼鏡。可穿戴電極其實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技術,近幾年來一直有人在向運動員們推銷可穿戴式心電圖監測器,但這些設備體積龐大,而且不透氣,所以根本不適合長期使用。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開始使用可伸縮電極來監測肌肉活動以記錄肌電,這些伸縮電極的效果和傳統電極一樣優秀,所以我們也可以製造其他類似的傳感器,比如從胸部或頭部的某個位置監測心臟或大腦的活動。
皮膚顯示器的應用範圍無限
當我們將傳感器連接到顯示器上時,我們就可以創建出連續的、易讀取的生物特徵訊習流。但皮膚顯示器的應用範圍不僅僅局限於健康和醫療,它還提高了訊息的易讀性,幫你解放雙手。比如,有了皮膚顯示器以後,人們再也不用在做飯的時候先把手擦乾再去拿手機看菜譜了,也再也不用在組裝產品的時候放下手裡的工具去看說明書了。
而皮膚顯示器在體育領域的應用似乎是無限的。除了已經提到過的跑步和自行車以外,跳傘、皮划艇和滑雪運動員都可以通過查看自己皮膚上安裝的顯示器來查閱頭盔上安裝的動作攝像機的輸出;釣魚的人也可以不用放下釣竿,也不用冒著把手機丟進齊胸深的河裡的風險就能查看探魚器。
而且,由於皮膚顯示器在受到撞擊時會彎曲而不是折斷,所以在有身體接觸的運動中也很有用。在美國,每年都會有大概十幾名足球運動員死於中暑或心髒病,這類疾病在死亡之前都是有徵兆的,如果人們可以提前發現也許就不會這麼多悲劇產生。
我相信,皮膚顯示技術不僅僅可以用來傳遞訊息,還可以引領我們走進一個更溫和、友善、溫暖的未來。
最後,讓我們回到開頭描述的那位老婦人。晚飯後,她正在客廳休息,由於她一個人住,她沒有可以交談的人,只有電視裡傳來的聲音驅趕著寂靜。她突然注意到她手背上的顯示器閃爍著心形圖案,這是住在遙遠的城市裡的孫子給她發來的。
雖然這只是一顆小小的紅心,但她覺得自己彷彿已經聽到了孫子在對她說:「我愛你,奶奶!」她把另一隻手放在顯示器上,撫摸著那顆心,不由微笑起來。這就是我對未來電子產品的期望——不僅能傳輸數據,還能傳遞情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36氪
【熱門焦點】
1.消失4000年的長毛象將復活救地球?科學家估最快4年內實現,怎麼做到的?
2.電動機車也有振興加碼!台北市最高補助2萬7千元、桃園市買Gogoro 3萬有找
責任編輯:吳佩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