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不一樣!」鴻海數位轉型長龔培元在今年鴻海科技日論壇中斬釘截鐵地說道。回顧2020年鴻海科技日,僅有一個電動車底盤亮相。短短一年,鴻海三輛電動車原型汽車氣勢登場,其造車的決心可見一斑。
不單只是「製造」出吸睛的電動車車款,下一步鴻海更要以軟體定義企業(Software Defined Enterprise)為核心,從本質上做改變建立以軟體為中心的DNA,在企業文化與整個操作層面大幅度的改造。
「鴻海蛻變,從軟體定義企業的開始」,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說道。在發展電動車產業的同時,鴻海將針對電動車載所需要的軟體推出開放平台、演算軟體等項目。在鴻海硬體平台造車已經到位後,下一步建構完善的軟體平台。
龔培元談到,電動車最大的競爭力在於軟體定義企業。特斯拉的出現讓鴻海觀察到軟體所發揮的價值,例如透過OTA技術,不僅能更有效的優化座艙體驗,同時還進一步強化傳統硬體、電動馬達與煞車性能的升級。
成立軟體研發中心,三年招募上千位軟體工程師
他堅信,建立一個軟體公司文化,才能持續電動車型態的創新。基於此,鴻海暗自下定決心,要從勞力密集轉型成腦力密集的企業。
因此,今天鴻海正式宣布將成立軟體研發中心,規劃集結鴻海科技集團內部1,500名以上的軟體應用人才,三年內還要再招募1,000位以上高級軟體研發工程師,以及建置Foxconn APP軟體生態平台。龔培元信誓旦旦說道,以鴻海的執行力,明年在此將讓各界看到軟體定義的鴻海。
另一方面,為了落實軟體定義企業的新思維,鴻海還攜手業界合作夥伴,共同創造一個開放生態與共贏的電動車軟體產業。在今日的活動中,鴻海邀請Mobile Drive、AutoCore.ai與Tier IV等廠商,探討座艙智能化與乘坐體驗應用、智能車載軟體AutoCore OS,以及如何實現打造下一代EV Zonal電子電氣架構,並展示安全的自動駕駛車輛如何在真實環境中工作等。
Mobile Drive技術長徐宏民表示,該公司的主要核心技術在車聯服務、ADAS與智慧座艙。透過車聯服務在車上取得豐富雲端資訊,同時使用ADAS技術賦予使用者更安全、舒適的使用體驗,最後將這些功能匯聚在智慧座艙中,為使用者帶來更好的軟硬體服務饗宴。其中,打造出更好地個人化體驗是Mobile Drive的終極目標。
AutoCore.ai的創始人張暘博士,從車用軟體開源角度,談AutoCore.ai獨立於SoC外之自動駕駛運算平台。分享其具有內建自訂功能的低成本、低功率、可擴充且可靠的系統開發安全功能的中介軟體,如何實現車內網路之間的信息控制。
作為鴻海推動EV軟體產業合作夥伴,Tier IV的創辦人暨技術長加藤真平於壓軸主談「智能自動駕駛」,展示Tier IV如何藉由Autoware推動在自動駕駛車商業化的最後一哩路以及相關驗證。包括與鴻海合作夥伴的自駕統包式解決方案,如何於世界各地部署。
透過軟體論壇,鴻海不僅要強化未來軟體定義車輛的理念,更宣示要轉變成為以軟體定義企業為核心思維。
【熱門焦點】
全球首輛「飛行重機」亮相,可飛到4500公尺高空!還有哪些驚艷特點?
直擊鴻海電動巴士Model T!最快明年高雄搭得到,首款落地的新車有哪些特色?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