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攻電動車商機,外貿協會主辦2035年e-mobility taiwan(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今(20)日開幕,包含鴻海MIH聯盟、台灣車輛移動研發聯盟、台達電、東元、大同、承運汽車、華德動能等48家廠商參展。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表示,9月政府宣布解封展覽,短短一個月內就邀集業界指標大廠參展。希望該展作為台灣電動車及自駕車產業的平台,展現台灣的研發與製造實力,提供全球買主一站式採購。
長春林書鴻:台灣3年內要趕上電動車浪潮
黃志芳表示,兩年前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就告訴他,「從一張銅箔就看到電動車爆炸成長,希望貿協可協助台灣業者進軍國際。」目前特斯拉美國廠高達60%電動車的電池,是使用長春的銅箔。
高齡93歲的林書鴻今天也親自出席展會,他說現在電動車40%成本來自電池、相當高,台灣在電池技術上需要加強研發;此外不只汽車,台灣還有1,400萬台機車也是電動化機會,是很大筆的生意,「台灣若沒有在3年內趕上電動車浪潮,就沒有機會了」,呼籲政府、產業都要加緊努力。
而政府要如何協助產業?經濟部常務次長林全能指出三大方向。第一、科技創新研發、透過研發聯盟鼓勵研發。第二、提供車輛測試環境,明年打要智慧車輛的測試場域,包含全車種、速率的測試環境,如:提供時速50-100公里的測試環境、多合一動力模組的測試環境,以及座艙系統測試。幫助台廠從零組件、模組走向系統。第三完善法規環境,「無人載具的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已有11個案子,將進行無人聯網測試。此外,接下來將進行跨單位合作。
開設電動車CEO訓練班,邀歐美車廠分享實戰經驗
不只是實體展,貿協同步在10月20日至11月20日舉辦2035 E-Mobility Taiwan線上展,線上展除了有實體展出的業者外,亦有和碩、安仁、金環能、松芯、高柏、台豐等電能驅動、人車互動及製造設備業者於線上展出。
特別的是,搭配展覽推出的電動車CEO訓練班也將開課,且報名超乎預期,30個名額釋出不到1週就有近50人報名,明年春季將開第二班。
訓練班主要幫台灣培養電動車的高階主管人才,貿協邀請歐美車廠高階主管分享實戰經驗,包含如何打入歐美供應鏈、認證程序,透過多管齊下的方式,幫助台灣電動車產業推上國際舞台。
而明年隨著疫情趨緩,黃志芳表示,第二屆展覽將完整呈現台灣電動車10大系統,規模將是今年的兩倍以上。
【熱門焦點】
鴻海率先在歐洲建生產基地!劉揚偉:2024年電動車起飛、台灣已掌握三大優勢
Deepfake假影片肆虐、未來只會更猖狂!李開復:30年後仍難辨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