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荒點燃各國對半導體產業的重視,相繼佈建在地供應鏈,新加坡也加大力道投入半導體產業,除與其他國家同樣祭出補貼誘因外,當地政府也以效率、政策彈性高著稱,隨著美中半導體角力持續,不少國際半導體大廠為分散產能風險,選擇新加坡作為亞洲地區投資設廠的地點。
相較台灣、南韓與中國,新加坡在晶片製造領域並不凸出;雖然國內晶圓代工廠都在當地投資設廠,但產能最先進只到40奈米製程。
其中,台積電與恩智浦合資8吋廠SSMC,世界先進買下格芯8吋廠,聯電也有一座12吋廠,格芯則在新加坡有1座12吋廠及3座8吋廠;封測廠日月光、力成與欣銓也有投資設廠。
中芯國際去年遭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後,美中貿易紛爭進一步延燒到半導體領域,為避免產能可能遭貿易紛爭牽制,許多半導體廠陸續由中國轉往新加坡等其他亞洲地區,分散佈局。
新加坡政府過去一年來,已宣布規模數十億美元的半導體相關投資計畫,並設定2030年讓製造業成長50%的目標,半導體產業更是重中之重。
為此,當地政府積極尋求半導體產業鏈各領域成長機會,從最上游的矽晶圓、晶片設計、晶圓代工到封測等,力邀半導體大廠前往當地設廠,祭相關補貼政策,若製程越先進、或與第三代半導體相關的投資,就能獲得更多補貼優惠。
雖然在新加坡營運半導體廠,成本較台灣高,但由於政治穩定,政府效率、彈性高,水電配合度也高,且沒有地震與颱風,在各方條件上均擁有優勢。
除聯電可望在新加坡加碼建廠外,格芯6月已宣布將在新加坡投資40億美元蓋新廠,屆時年產能將增加45萬片,預計2023年投產,並將與客戶簽長期協議。IDM大廠英飛凌也選定在新加坡設立人工智慧研發中心,承諾投資約2000萬美元。
記憶體大廠美光日前也宣布未來10年將投入1500億美元,支出項目包括擴廠、製程研發及微縮成本,評估新建廠的地點有美國、日本、台灣,新加坡也在考慮選項之一。
本文授權轉載自:鉅亨網
【熱門焦點】
1.傳和寧德時代、比亞迪協商碰壁!蘋果考慮找Panasonic合作Apple Car電池
2.蘋果M1晶片來勢洶洶!英特爾CEO坦承受影響:核心PC、資料中心營收均下滑
責任編輯:傅珮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