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Intel Innovation論壇於今(28)日台灣時間凌晨12點熱鬧登場,不僅揭露了最新處理器代號Alder Lake的第12代Core處理器,活動中英特爾更邀請現年92歲摩爾定律提出者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現身說法,並強調摩爾定律將持續下去,且每隔兩年就會有兩倍效能的大幅提升。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指出,世界正在快速、深入的融合,且進步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要快,所有東西都在互相連結,深度學習滲透到各個環節,運算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不斷升溫。
談及此事,基辛格也分享,再過不久將是英特爾第一個通用處理器4004晶片問世50周年之際,他將當時比喻為「運算的神聖時刻」。在那之後,處理器跟隨摩爾定律的腳步不斷推陳出新,為世界帶來科技進步的便利性。
摩爾定律:半導體產業中電晶體小型化的趨勢,將會以每18-24個月的周期,促使電晶體的數量增加1倍
不過就當各界質疑摩爾定律放緩、且有可能走入歷史的同時。 基辛格聲稱,該公司近期在封裝與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方面的創新,將帶領英特爾進入一個持續或超級摩爾定律時期,未來在10年內有可能保持或超越摩爾定律的速度發展。
IDM 2.0順利進行,英特爾代工吸引百位客戶關注
對於實現摩爾定律優勢而言,封裝變得愈來愈重要。先前英特爾就宣布AWS將是第一個採用Intel Foundry Services(IFS)晶圓代工服務封裝解決方案的客戶,無論是1D、2D、2.5D、3D等先進封裝技術都已經陸續開發並且交貨當中。
此外,行動處理器大廠高通(Qualcomm)也於先前確認未來先進製程,將採用英特爾代工服務。英特爾總經理謝承儒透露,目前已有上百位客戶非常有興趣,未來代工提供的節點服務會聚焦先進製程,如高速運算或其他需要先進製程等應用,預期亞利桑那州興建2座晶圓廠也將以投入先進製程產能為主;至於先進封裝方面,則是會在新墨西哥州、哥斯大黎加新增投資後端製造。
面對全球晶片產能緊缺問題,謝承儒談到,英特爾IDM 2.0宣布擴大代工合作正好恰逢其時,雖說英特爾代工業務主要聚焦先進製程,而近期車用市場缺貨大多聚焦在成熟製程,但英特爾也有Intel 16,採22奈米低功耗的FinFET(鰭式場效電晶體),能因應汽車市場需求。
英特爾活動中也公布與Google攜手開發代號「Mount Evans」,16核採用Arm架構客製化(ASIC)的基礎設施處理器(IPU),雖說這項發表在先前英特爾架構日就有講述詳細規格,不過此次重點可以看到,英特爾這次的合作比較像是幫Google開發客製化產品,未來是否會幫助像是亞馬遜、微軟、Facebook、阿里巴巴這些雲端大廠,為其提供客製化晶片將是關注焦點,而此概念也會延伸至IDM2.0的概念,讓這些雲端大廠將客製化晶片投片英特爾晶圓廠。
委外代工主要由台積電承接?英特爾:不限台灣廠商
除了在晶圓代工服務的深耕之外,英特爾在IDM 2.0先進製程的研發亦馬不停蹄。「目前IDM 2.0策略成功,按照計畫進行。」謝承儒說道。先前規畫中的Intel 7、Intel 4、Intel 3、Intel 20A與Intel 8都在進行中,其中Intel 4已做了暫存器、數位與類比相關測試,結果符合預定規格,2022年將如期推出。
在委外代工方面,英特爾也宣布,其Intel Arc品牌的6奈米繪圖處理器(GPU)由台積電操刀代工。當記者問到英特爾委外晶圓代工是否以台灣為主?謝承儒表示,該公司目前晶圓代工主要合作夥伴為台積電、聯電、三星、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等廠商,不僅限於台灣廠商。
他透露,英特爾委外代工關鍵指標有三點,包含是否有更好的效能、產能的提供狀況,以及是否可以滿足英特爾產品上市的時間等。不過整體來看,無論是英特爾內部委外代工,或者外部的代工業務狀況都會隨著市場愈趨蓬勃而隨之增加,但現在尚未有具體數字。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