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友善、非接觸體驗與綠能!2022年旅遊6趨勢,旅行業準備好了嗎?
毛孩友善、非接觸體驗與綠能!2022年旅遊6趨勢,旅行業準備好了嗎?

隨著疫情逐漸趨於穩定加上疫苗覆蓋率提高,美國已經率先宣布將在下週一(8日)對完整接種疫苗的外國旅客解除旅遊限制,開放陸地邊界與搭機入境,而2022年也被視為已因疫情停擺2年的旅遊業重新復甦的一年。

後疫情時代的旅遊模式,會跟疫情前有什麼不同?飯店集團希爾頓日前發布2022年趨勢報告,預期「非接觸式旅遊」、「帶寵物一起旅行」、「支持在地和綠能旅遊」將成為主流。

guillaume-de-germain-6Xw9wMJyHus-unsplash
2022年,旅遊業可望復甦,而綠能旅遊是未來的旅行趨勢之一。
圖/ unsplash

消費者考慮因素,將與疫情前出現差異

因應即將復甦的旅遊業,全球飯店龍頭希爾頓在週四(4日)發布「2022旅行新趨勢:重新定義的旅行者」(The 2022 Traveler: Emerging Trends and the Redefined Traveler)報告,提到包含健身、水療中心、餐點、綠能、設計、便利性、忠誠度,都是後疫情時代消費者在選飯店時會參考的重要指標。

希爾頓總裁Chris Nassetta說明:「世界及酒店業在過去2年經歷了太多變化,旅行者的需求和興趣也是,希爾頓希望能一直跟上客人的需求,才發布了這份報告。從分析來看,旅行肯定會捲土重來,希爾頓對未來感到非常樂觀。」

不可否認的是,疫情過後許多旅遊型態有所改變,而這些改變主要可以歸納為3個方向:

1.取消政策變靈活:不只將免費取消預定的期限延後,很多甚至無需事先支付訂金,這相對考驗對顧客的信任和忠臣度

2.非接觸式體驗增加:出現了數位鑰匙或非接觸式付款選項

3.品牌經營在地化:不只是面對客人,甚至是在設計菜單上,因為用到國外的原料,容易碰到供貨不穩,越貼近在地也能把其他風險降到最低。

zoe-schaeffer-D_VjFp1ds1Y-unsplash
因應疫情與永續發展的議題,食物在地化的概念也延伸到飯店、餐飲業,與當地農夫、農產品合作的形式將會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
圖/ unsplash

2022年旅客6趨勢,改變才能抓住商機

除了旅宿業外,明年的旅遊業與過去相比也會增加以下列6個新趨勢,若剛好符合到這些趨勢,就有機會爭取到後疫情時代的旅客:

1.跟毛孩一起旅行

根據 ASPCA(美國愛護動物協會)的統計,疫情期間共有20%的家庭養了新寵物,成長幅度驚人;而據食品廠瑪氏食品(Mars Petcare)的統計,這些有了新毛孩成員的家庭,有65%對未來與新成員一同旅行感興趣,且有許多人在寵物上投入的預算甚至比自己更高,投資在毛孩家庭上,可說相當值得。

因此未來的旅遊市場,將不只是飯店願意「接受寵物」,而是房間和餐點都能達到「寵物友善」,才能夠在市場上脫穎而出。例如房間內設有寵物床位、提供寵物喝水的器材等,甚至餐廳提供寵物菜單。部分酒店甚至推出「寵物慶生」專案,有提供狗狗的生日蛋糕,待遇完全不輸人,抓住「奴才」們的心,才能抓住新商機。

2.人與人的旅行增加

受疫情影響,許多家庭或朋友每年一次的旅行被完全擱置,而隨著疫情降溫,親朋好友間也將「重新連結」,包含多人訂位、飯店連通房將在這段期間更被重視。

不只是親朋好友,商務旅客、出差的頻率也將大大提升。根據紐約媒體Morning Brew的調查,有8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想念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間的飛行,所以不只迎接一般旅客,商務客也在後疫情時代蠢蠢欲動。

shutterstock_614522867_ASK_TRAVEL.jpg
疫情期間,眾人減少碰面機會,待旅遊業復甦後,可能出現更多揪伴同行的旅行組合。
圖/ shutterstock

3.追求非接觸式體驗

許多因應疫情而建置的非接觸的設備,預期在疫後會持續保留。據新加坡市場調查公司Blackbox Research統計,有7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喜歡旅遊目的地機場提供非接觸式身份的通關體驗。

鑑於此,許多飯店目前也推出了專屬APP,從入住、房間鑰匙、控制房間內電源到退房,甚至各設施的地圖到進入房客限定的泳池,通通可以在手機裡完成,並提供刷卡等非接觸式付款,甚至是親友到訪也是透過APP就能進入飯店,將人與人接觸的機會降到最低。

4.飯店休息、辦公都可以

隨著遠距辦公的盛行,人們在家愈來愈沒有過往放鬆的感覺,旅行度假的飯店若跟上,就有可能「取而代之」,帶給部分上班族真正放鬆的感受。

當然也可以反過來,如希爾頓提供了遠距辦公者「WorkSpaces by Hilton」的方案,將遠距辦公上班族的工作場域從家中搬到飯店內,在舒適但保有隱私的環境上班,可以安全工作的同時確保效率,而中間想去游泳紓壓、吃美食也沒問題,成本不高也成為許多企業的首選。

relaxed-woman-resting-at-poolside-in-summer-377108
人們與企業逐漸熟悉居家辦公的型式,同時也消弭了生活與工作的界線。此時飯店、民宿等休閒空間,對於人們將更有吸引力。
圖/ 攝影師:Andrea Piacquadio,連結:Pexels

5.更環保的旅行

減少旅行時的碳足跡也是2022年的旅客的考慮因素,飯店業者可透過選用當地生產的食材或物品,減少飯店耗材的碳足跡。根據美國運通的報告顯示,有77%的人願意支持當地相關的小型產業,所以當一地的旅館選用當地並當令的食材,在旅客眼中將更加分。

6.關注健康議題

隨著後疫情時代來臨,單純的健身房已經無法單純滿足消費者,包含餐點設計是不是夠健康,有沒有做好清潔和消毒程序,也都將成為消費者的關注點。除了生理上的調整外,心理的健康也很更重要,為了讓旅行更加放鬆,有些酒店也取消了餐廳穿「正裝」的限制,讓消費者用放鬆的心情用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未來商務

【延伸閱讀】
1.疫情前的旅行模式回不去了?深度體驗、培養忠實客成旅遊業的新課題
2.想來場「維他命假期」嗎?2022 年 7 項旅遊趨勢,大方擁抱旅程中的不確定

責任編輯:吳佩臻

關鍵字: #旅遊業動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用科技與創意改寫食農未來:好食好事加速器第八屆 Demo Day 登場
用科技與創意改寫食農未來:好食好事加速器第八屆 Demo Day 登場

在科技重塑萬物的時代,飲食與農業的創新也正悄然發酵。台灣唯一專注於食農科技創業輔導的「好食好事加速器」,將於10月30日舉辦第八屆Demo Day。活動將邀請13 家入選新創登台發表,聚焦食農科技、AI供應鏈和飲食創新三大面向,分享他們如何以科技、創意和永續理念,改寫食農產業的未來。現場亦同步規劃「未來食農展演區」,集結本屆共17 家新創團隊,展示最前沿的產品與服務,從飲食創新到食農產業的智慧應用,讓與會者一次看見未來食農的全景樣貌。

化身食農新創關鍵推手,創整體存活率95%佳蹟

好食好事加速器營運總監張正瑜指出,好食好事加速器自2018年啟動以來,至今已輔導 78 家食農新創團隊、累積總資本額達新台幣22.6億元,整體成長率達 114%,整體存活率達 92%。

好食好事3.jpg
圖/ 好食好事

這些成果不僅展現了台灣食農新創的韌性與潛力,更凸顯好食好事加速器在背後扮演的關鍵推手角色,透過系統化輔導、跨域資源鏈結與市場驗證,讓食農創業者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更穩的步伐邁向成功。而因應食農產業的轉型趨勢與全球永續浪潮,今年加速器特別聚焦在以下兩大重點,一是運用科技和創新推動食農產業升級,二是加速飲食創新發展。

食農科技+AI供應鏈,以數位創新驅動食農產業升級

根據張正瑜的觀察,多數人對食農產業的想像皆停留在農作物生產階段,但這其實太過狹隘,「食農產業的真正範圍很廣,從『產地到餐桌』乃至『再循環』的整條供應鏈,都應該被納入其中,」張正瑜說,這當中包含生產、批發零售、物流、用餐場域、包裝材質的選用,甚至或廚餘與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等議題,這些都屬於食農產業的一環。

為了提升食農產業價值,今年入選團隊中,有許多聚焦於 AI、數位科技、永續再生等領域的新創,透過創新的解決方案去優化供應鏈各個節點,讓創新不只發生在農田,而能延伸至整個產業鏈。舉凡食農科技、AI 供應鏈等議題,其目的都是運用科技與創新思維推動食農產業升級。

其中,食農科技指的是,運用創新技術或數位科技改變傳統農作物的生長模式與管理方式,本屆入選團隊好食Agri Optech,便是以室內植物工廠為核心,自主開發高效植物照明技術與模組化系統,不僅大幅節省能源與水的耗用量,更能降低疏菜耗損量,與國際植物工廠解決方案相比,好食Agri Optech無論在價格或營運效能上都極具競爭力,如今更透過好食好事加速器的輔導與媒合,成功對接至連鎖早餐品牌,擴大產品通路與市場觸角。

好食股份.jpg
圖/ 好食好事

而AI供應鏈,則是運用人工智慧讓供應鏈更透明、暢通與高效。例如本次入選團隊——團薦科技開發出的AI零售選址平台,可以透過數據與 AI 模型分析人流熱點、預測未來3個月內的營收表現與展店成功率,協助企業找出最具潛力的展店地點。這項技術不僅提升選址決策的速度和精準度,也大幅優化展店流程與整體效率,同時在加速期間,透過業師牽線順利取得與大型連鎖手搖飲品牌合作的機會。

整合大拙匠人資源,加速推動飲食創新

至於本屆加速器的第二個特色——飲食創新,好食好事攜手新興食品品牌「大拙匠人」推出FMCG(快速消費品)加速項目,將具備台灣特色和在地風味的食品,結合新食材、新技術或新包裝,轉化成可在主流通路販售的商品,進一步走向更廣泛的國際市場。

舉例來說,本次入選團隊阿勇家餐飲,是一家擁有 60 年經驗的辦桌團隊,透過與大拙匠人合作開發新產品,使傳統的辦桌料理得以用全新的形式進入零售通路,從節慶餐桌延伸至日常家庭,甚至邁向海外市場,讓全球都能感受台灣獨有的辦桌文化。

另一家入選團隊日日好食,雖然與大拙匠人同樣主打麵類商品,但其強調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健康取向,與大拙匠人的主要產品鵝油拌麵,各具不同特色、形成互補,雙方在加速期間不僅共同探索合作開發新商品的可能性,大拙匠人更分享自身進軍大型通路的實戰經驗,協助新創掌握通路策略與進入國際市場的運作節奏。

日日好食.jpg
圖/ 好食好事

不只如此,日日好食也透過好食好事加速器的引薦,接受曾任直銷企業高階主管的業師輔導,進一步優化經營策略、提升銷售表現,並對接大型食品公司洽談合作機會,同時也與海外加速器建立連結,為進軍北美市場做好準備。

「我們想做的不只是產品創新,更是『台灣味』的文化傳承與品牌輸出。」張正瑜強調,把餐飲料理轉化成標準化商品,不僅能擴大銷售通路和市場,更能縮短備菜的人力和時間,成為解決餐飲業人力短缺的有效途徑。

從在地出發,鏈結全球:好食好事推動食農新創國際化

張正瑜認為,台灣食農技術和食品產業都具有很強大的市場競爭力,新創團隊應該更具企圖心,在創業的第一天就放眼海外市場。正因如此,好食好事加速器不僅致力於培育在地新創,更積極推動國際鏈結,透過海外社群串聯日本、新加坡、印尼、北美等地的食農科技與創業生態圈,希望將台灣的新創力量推向全球舞台。

今年 5 月,加速器便帶領校友團隊前往日本參加 SusHi Tech Tokyo 2025(Susai Tech)展會,與日本當地的食農科技團隊與投資人交流;預計 11 月前往新加坡和印尼,透過新加坡知名的食農科技加速器 Innovate 360,接觸具潛力的投資與合作夥伴,並對接由印尼最大食品集團三林集團(Salim Group)成立的加速器 Innovation Factory,進一步串聯當地的大型零售與食品企業,為台灣食農新創開啟跨國合作與市場落地的新契機。

從在地創新到國際鏈結,好食好事加速器持續為台灣食農新創打造更廣闊的舞台。現在就報名 10 月 30 日第八屆 Demo Day,一同見證台灣食農創新的新篇章。

好食好事1.JPG
圖/ 好食好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