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企業而言,數位轉型是長遠的投資與佈局,並將它視為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從消費者端來說,數位轉型是優化使用者體驗的過程,藉由服務轉型來拉近企業與用戶的距離,讓消費者享有更多便利的服務。我想以大企業的成功案例帶大家了解,究竟數位轉型能為企業創造多少價值。
數位轉型為何日趨重要?
2019年,由全球37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有針對數位轉型時代會面臨的困境提出一份未來發展報告,內容以數位轉型成為世界趨勢為主軸,明確提供多種行動方案,協助社會、經濟與產業的發展。
台灣的企業數位學習平台天下創業學院在2019年也有發布《2000大企業數位轉型與人才大調查白皮書》,根據此調查指出,有47.9%的企業還未啟動數位轉型,而且僅有11.74%的企業成功透過數位轉型改善了營運績效,表示還有很多中小型的企業仍在數位化與數位轉型之間擺盪,但已經了解數位轉型對公司未來成長的重要性。
接下來就讓我們透過社群平台霸主Facebook,以及知名跨國科技公司Microsoft的轉型實例,探索企業能透過哪些層面進行數位轉型!
Facebook|瞄準行動影音與數位媒體
Facebook在2020年發表的《數位轉型新契機:引領未來的品牌行銷策略》當中有提到,疫情居家期間有70%的人花更多的時間在滑手機,其中又有45%的人表示他們花更多時間在社群平台上。
也因為疫情而影響到民眾的購物意願,更多人偏好使用網路購物,成為了新型態的消費趨勢,這也驅使Facebook從「行銷面」開始應戰轉型。
手機行動影音
根據Facebook委託尼爾森媒體研究公司研究,針對台灣本島18到54歲,有使用臉書、Instagram的用戶,進行影音觀看行為調查,結果顯示有近八成的受訪者主要使用手機觀看線上影音,其中更有高達63%的人,每日觀看時長超過一小時。
根據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使用者利用手機觀看影音的現象普及化,而Facebook也為因應目前手機當道的商業模式,導入AI數位科技,提供用戶擴增實境等多種影音分享型態,建構了不同的互動方式,也提供直向的媒體素材選擇。
影音廣告觸動
另一項根據尼爾森調查的結果是,有86%的受訪者認為線上影音是幫助他們認識新產品、新品牌最好的媒介,但會完整看完廣告的人只佔5%,為此Facebook發展出了多項數位工具,協助廣告主打造精彩的行動廣告,且建議廣告主為提升影音廣告的觸動,應該要把握廣告片頭的黃金五秒鐘。
影音廣告元素
網紅行銷不置可否是目前廣告行銷的新興勢力,有超過三成的受訪者表示會因為看了網紅的業配合作影音,提高購買產品的意願,而當網紅提供的業配資訊愈透明,便愈能取得消費者的信任與青睞。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Facebook建議品牌主可以依據目標受眾喜好篩選合作網紅,而他們也提供了AR特效、投票廣告等數位互動元素,幫助廣告主更有效掌握年輕消費客群。
Microsoft|專注四方面解鎖轉型價值
談到數位轉型,另一大必看案例絕對是微軟的超前部署,在現任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2014年上任後,便啟動了一連串的轉型變革。根據多年的企業合作經驗中微軟得出:企業在進行數位轉型時,應從以下四個面向開始定義,並且要以數據為轉型核心。
願景和策略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提出一個明確的使命是:「讓每個人家裡桌上都有一台電腦」,而現任的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這個使命應當只是公司的一個臨時目標,他認為微軟應該具有更加明確的目標,於是在2015年,他便制定出微軟的新使命是:「賦能這個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都能實現更多、成就非凡!」
而根據新的願景,微軟對旗下所有產品做了許多調整,像是促成Office365(辦公室系列軟體)對iOS和Android手機作業系統的支援;公司策略的謀劃也會以顧客為優先考量,再利用AI技術加以分析預測,隨時調整行銷戰略。
改變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其實是轉型過程中,至關重要卻也是最難改變的關鍵因素,微軟非常強調發展與創新,除了數位科技的協助,微軟希望公司內部同時能不斷進行自我批判與否定,才能夠為企業推進轉型之路。
建立科技才能
微軟認為企業不但要有足夠的資源以進行科技發展,更加要培養所有員工擁有「適應科技」的能力,他們鼓勵以及輔導各部門同仁考取相關證照,在幫助員工建立科技強度之外,更是為幫助微軟本身留住頂尖的人才,增強數位轉型的動能。
挖掘獨特潛質
為企業運營導入數位科技固然重要,但微軟更著重在思考數位轉型該如何為企業或產品帶來獨特性。考慮到2021年疫情破壞了產業生態的平衡,微軟因此推出了產業限定的雲端服務(目前針對金融業、製造業和非營利組織推出三款個別的雲端服務),為客戶量身打造解決方案、API(應用程式介面),並有效提升競爭力。
希望透過以上兩家國際級大企業的實戰分享,讓大家對數位轉型的目的與執行方向扣連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因為疫情讓我們在2021年有了實際演練機會,相信大家對於數位轉型的過程和怎麼制定目標都有相當程度的了解,距離全面走入數位時代的那天已經不遠了。
責任編輯:傅珮晴、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