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施崇棠:碳關稅若上路一年將增近10億元成本,3對策提高氣候韌性
華碩施崇棠:碳關稅若上路一年將增近10億元成本,3對策提高氣候韌性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6日與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對談,簡又新指出,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揭示氣候變遷已是「緊急狀態」,減碳的腳步要加速,平均每年需減5%,預警台灣減碳2%落後全球。

華碩剛拿下2021年台灣第一大價值品牌,價值達18.71億美元,比去年成長23%,董事長施崇棠除今年接任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BCSD Taiwan)理事長,6日出2021遠見高峰會「迎向大復甦,邁向新永續」大會,也分享科技品牌的零碳對策。

第19屆遠見高峰會專題演講(二)_施崇棠(左)簡又新(右)_蘇義傑攝.JPG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6日與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對談。
圖/ 遠見高峰會

簡又新:水泥鋼鐵將漲價2~5成!台灣要加入全球碳市場

簡又新提醒,COP26決議要打造全球碳市場交易架構,簡又新提醒,若台灣不在裡面,將來就難做生意。

第19屆遠見高峰會專題演講(二)_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1_蘇義傑攝.JPG
簡又新指出,台灣減碳落後全球,未來需加入碳交易市場。
圖/ 遠見高峰會

簡又新指出,全球減碳目標是2030年要減碳45%,以求控制地球溫度升溫攝氏1.5度內,地球剩下9年,平均一年要減5%。而台灣目前一年大概減碳約2%,簡又新提醒,不落後於全球、是台灣必須正視的挑戰。

另一方面,碳關稅議題將難以迴避。未來原物料將面臨漲價50%威脅,舉例而言,一公噸水泥的碳排量約0.87公噸,以歐盟現成約2000元的碳費計算,未來賣3000元的水泥,便要繳1700多元的碳關稅。若換成鋼鐵,一公噸的鋼約2萬元,但排碳量就有2.2公噸,等於要繳4000多元碳費,未來水泥鋼鐵業將面臨漲價壓力。

台泥三元能源科技高雄鋰電池新廠
水泥業成本將因碳關稅提高50%。
圖/ 台泥

施崇棠也表示,台灣輸往歐盟受到第一階段碳關稅影響項目達212項,2023年起試行3年,2026年起實施,以水泥、發電、鋼鐵鋁材、肥料業優先,估台灣受影響出口產值245億元,若未來全球響應,美日韓跟進,影響度會擴大至757億元。

施崇棠:若碳關稅擴及PC,華碩將增3000萬歐元成本!採3零碳對策

施崇棠表示,華碩把氣候行動整合到企業營運管理,模擬氣候風險對財務的影響,檢視華碩氣候韌性,目前華碩已經做完產品生命週期碳足跡盤查,一台筆電平均碳足跡300公斤,雖歐盟碳關稅第一階段沒有對電子電機產品實施,一旦歐洲對筆電實施碳邊境關稅,華碩一年將增加3000萬歐元費用(9.4億新台幣)。

他也引用能源總署最新報告,強調華碩會積極投入能源效率、再生能源與創新技術的發展,達到淨零目標。

第19屆遠見高峰會專題演講(二)_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1_蘇義傑攝.JPG
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表示內部有模擬氣候風險對財務的影響,檢視華碩氣候韌性。
圖/ 遠見

因此,華碩在今年4月由執行長胡書賓宣示強化研發、提高產品能源效率兩策略挑戰零碳,目標讓產品平均能源效率優於Energy Star能源標章30%,關鍵供應商降低30%碳排放強度,台灣營運在2030年、全球2035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

施崇棠更宣布,華碩將基於科學基礎(SBT)的減量路徑,以提高能源效率、擴大再生能源使用,並藉由投資創新技術,移除剩餘的排放量等三階段步驟,使華碩價值鏈邁向淨零。

4大零碳商機!綠金上看90兆美元

施崇棠也建議,台灣應掌握的4大產業契機:低碳材料、電氣化、清潔電力、氫能及碳捕捉。

世界經濟論壇(WEF)與美國政府共同發起的「先行者聯盟(First Movers Coalition)」,空中巴士、亞馬遜、Apple、美國銀行、Volvo等25家企業推動脫碳計畫,承諾將投資創新環保科技,促進新興技術的商業化,創造先行者優勢。

他舉例今年8月,瑞典鋼鐵(SSAB)開發無化石燃料(fossil-free steel)的「綠氫鋼鐵」,在製造過程中不使用化石燃料,由再生能源電解出的氫氣做為燃料及還原劑,並成功首次應用在Volvo汽車廠。

蘋果也提出未來10年的低碳藍圖,促成全球最大的兩家鋁製造商的合作,在鋁金屬的製程中採用先進的導電材料代替碳,產生低碳鋁材來製作Macbook。

macbook-pro.jpg
蘋果採用低碳鋁。
圖/ veeterzy from Pexels

微軟(Microsoft)則透過提高土壤固碳能力解決土地退化問題,取得碳信用額度。同時投資區塊鏈技術,藉由區塊鏈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確保碳信用的環境效益不會被重覆計算。

新興技術商業化包括:再生能源市場的蓬勃成長,而在格拉斯哥氣候峰會結束,預期更將創造「低碳材料、電氣化、清潔電力、氫能及碳捕捉」等嶄新市場。

同時綠色金融體系將扮演更重要角色,根據世界銀行的預估,到2030年將有高達90兆美元的資金,流向綠色經濟轉型。比方微軟、亞馬遜均成立氣候創新基金,導引資金投入循環經濟、儲能技術、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永續農業等領域,開發低碳解決方案。

關鍵字: #華碩 #淨零碳排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行銷不能只是操作聲量!電通娛樂如何幫助品牌破圈成長、走入人心?
行銷不能只是操作聲量!電通娛樂如何幫助品牌破圈成長、走入人心?
2025.08.14 |

隨著消費者注意力分散、內容氾濫,單一曝光已難再換取真正關注,品牌勢必重新思考與消費者連結的方式。電通觀察到,體育賽事與娛樂內容正快速成為當代最具穿透力的文化載體;透過科技驅動、數據洞察與創意策劃,品牌不只是參與者,更能成為文化的共創者,從汲汲營營的流量競技場,轉身搶佔消費者的心佔率長跑。

電通行銷傳播集團 (dentsu Taiwan )於上月正式在台灣成立「電通娛樂」(dentsu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營運據點,也正式宣告將以台灣作為大北亞區域娛樂創新孵化的戰略基地。在內容為王、圈層經營成為顯學的時代,電通娛樂如何幫助品牌破圈、搶攻心佔率?

電通娛樂以數據洞察人心、科技賦能體驗

電通娛樂從日本母集團出發,電通整合體育與娛樂資源,串連全球娛樂網絡,在文化多元、數位技術領先的大北亞市場,更進一步選擇台灣作為創新策略的前哨基地,佈局新一波品牌娛樂體驗。

電通娛樂大北亞區負責人白玉瑩表示:「科技是帶動娛樂深化參與的關鍵力量,讓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從單向溝通轉為共創連結。」不過她也強調,能與人共鳴的好創意絕不只是靠科技堆疊就能完成,關鍵仍在於於對消費者的洞察、對內容脈絡的理解與圈層語言的掌握。簡言之,品牌要說對語言、進入對的場景,才有機會形成真正有感的情感連結。

電通集團
電通娛樂大北亞區負責人白玉瑩指出,科技正加速體育與娛樂的文化體驗,品牌必須從參與內容、共創價值開始,才能走進人心。
圖/ 電通集團

為強化品牌跨圈層經營力,電通以「one dentsu」策略整合集團資源,從品牌娛樂與體育行銷策略、創意策劃、體驗與內容製作、數據分析到技術開發,打造具文化穿透力與執行韌性的團隊,協助品牌打造可持續的內容資產。

在執行上,電通娛樂同時服務內容方與品牌客戶。對IP創作者而言,從企劃期就參與商品化、推廣與導入;對品牌而言,則以洞察為起點協助選題與切角。透過雙向共創,電通不只加速 IP 發展,也讓品牌跳脫傳統贊助角色,轉變為文化體驗的共創者,實現雙贏。

包容度、反應力、與參與力,推動台灣成為創新孵化基地

事實上,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往往奠基於感性與直覺,而非純然的理性判斷。為協助品牌找出能真正引發情感共鳴的「文化切角」,電通娛樂在大北亞區發展出一套完整的方法論,從品牌任務出發,透過策略設定與在地洞察,找出「粉絲會有共鳴的梗」,並以本土語彙轉化為有感的內容體驗。

娛樂的力量不容小覷。電通娛樂台灣區總監何華軒指出,根據《電通創意 2024 CMO首席行銷長報告》,逾八成品牌認為應建立自有娛樂化資產,88% 的行銷長更重視「文化佔有率」高於曝光量。再加上 Gen Z 與 Alpha 世代強大的文化消費力,娛樂內容的商業價值更顯而易見。

而台灣之所以是品牌娛樂的絕佳孵化場,何華軒說明,是因為台灣市場具備高度包容性、快速反應力與高參與度,無論是棒球賽事、動漫展還是社群討論,皆展現出快速破圈的潛力與真實的情緒回饋,「一個原本鎖定特定圈層的 IP 內容,只要成功搭上社群,很快就能擴散至主流圈層!」

電通集團
電通娛樂台灣區總監何華軒表示,台灣市場的包容性與快速反應力,成就品牌娛樂策略與文化破圈的理想基地。
圖/ 電通集團

因此,電通娛樂也聚焦台灣扮演關鍵角色,作為品牌與內容方之間的橋樑,協助媒合 IP、形塑娛樂內容溝通場景。

近期電通娛樂重磅宣布攜手韓國 The SMC 集團將話題綜藝《鑑定師》搬到台灣製作全球版,由舒華擔任主持。節目延續韓版「珍藏物品鑑定+價值交流」的核心,並融入在地文化視角。首季邀請 9m88、ENERGY、LuLu、黃偉晉等人氣嘉賓,透過分享私人物品與故事,將娛樂與情感連結,成功為品牌注入溫度與討論度。

過去也有不少精彩案例,如:2023 年夏季,電通協助披薩品牌與《進擊的巨人》展開全球獨家聯名合作,推出「必勝の巨人」套餐。從產品設計、視覺包裝到社群操作,完整呈現動畫角色的視覺語彙與世界觀,讓粉絲吃進角色,也讓品牌成功打入動漫圈層,引發社群分享,帶動話題與銷售雙成長。

又如 2024 年中職明星賽期間,電通娛樂看準球場熱潮與暑期行銷節奏,為炸雞品牌打造「雞情應援團」企劃,攜手「全球先生」戴凱文與巴西模特男團,將品牌精神轉化為現場應援秀與社群梗,結合啦啦隊演出與大巨蛋互動,吸引年輕受眾目光,創造出具娛樂性、參與感與話題擴散力的品牌體驗。

今年,則有汽車品牌以「出品發行人」身份參與影視內容創作,在電通娛樂的策劃與整合下,推出改編自鄧惠文醫師著作《婚內失戀》的微電影《慶祝》;故事聚焦失婚女性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品牌則透過內容敘事傳遞情感價值觀,並結合 VIP 車主專屬觀影體驗,跳脫產品導向,展現內容深度與品牌溫度。

電通集團
電通娛樂攜手韓國 The SMC 集團製作全球版《鑑定師》,由舒華擔綱主持,結合在地文化與明星真情故事,打造兼具娛樂性與情感溫度的綜藝體驗。
圖/ 電通集團

破圈新解方, 打造品牌文化資產的長線策略

品牌要破圈,深耕娛樂內容是不得迴避的挑戰。而品牌在踏入體育與娛樂領域,也往往四個問題:該選擇什麼內容與 IP 切入?合作怎麼談?執行怎麼落地?圈層關係又該如何維繫?電通娛樂指出,這些問題挑戰背後很多時候是基於對產業語境的不熟悉,以及缺乏整合性策略。

對此,電通以方法論為核心,從品牌目標出發,透過數據分析與圈層洞察,媒合合適內容與平台,並串聯策略、製作到傳播的一站式服務,協助發展品牌娛樂。目前提供六大整合方案,涵蓋品牌娛樂內容、沉浸式文化體驗、IP 生態系、IP 科技力、名人管理、娛樂商務等,並搭配 AI 等科技工具,讓品牌娛樂傳播有憑有據,也有感。

白玉瑩表示,在台灣市場,品牌行銷打法靈活且具彈性,建議先釐清並發展娛樂行銷策略,從小圈層測試著手,累積內容經驗與用戶回饋,再逐步擴大規模與投入,讓娛樂內容與體驗長期累積,最終沉澱為品牌的文化資產與情感記憶。

「若品牌能發展自有 IP,更能在內容經營上掌握主導權。」她補充,肯德基「桑德斯上校」就是很好的例子,一旦品牌成功創建角色,透過敘事延伸到跨媒體操作,長期下來累積的不只是辨識度,也建立了穩固的品牌形象。

「當品牌希望打造獨特的品牌體驗,並尋求下一波成長動能時,體育與娛樂就是最有力的加速器。」最後,白玉瑩強調,電通在台灣深耕已久,亦是本地市佔率最高的行銷傳播集團。現在,帶著文化傳播的使命感,電通娛樂將讓科技驅動內容並走進市場,幫助每一次的品牌內容能走進人心。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