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的化妝水快用完了吧? 現在點這邊回購有優惠!」「上次買的乳液用一個月了,要不要來做個膚質檢測看看效果?」 資生堂旗下品牌的 LINE 官方帳號不時跳出貼心提醒,量身推薦適合自己膚質的產品、優惠方案,直接附上連結,點進去就能購買,彷彿是個人的專屬櫃姐。
其實這並不是錯覺,資生堂旗下擁有8個品牌的 LINE 官方帳號,在疫情期間都把功能大變身,開放消費者綁定平時習慣互動的櫃哥櫃姐,或是由櫃哥姐直接拉顧客加入,經營自己的客群,除了群發的優惠資訊之外,也可以親自和顧客在官方帳號內互動,回答問題、推薦產品,或是貼上連結導購,把整套專櫃服務都轉移到線上。
和新朋友、老客人互動,多了貼圖、多了點人情味,品牌綁定率高達70%-90%,封鎖率更低於10%,功能上線後,即使疫情衝擊到實體櫃點人流,即使疫情衝擊到實體櫃點人流,仍然帶動新客購買率成長三倍之多,30天內平均客單價也成長1.3倍。。
疫情讓「消費旅程」亂套,打造一條龍線上服務
「我們只花了一星期就讓整套服務上線。」資生堂集團行銷統括部副部長陳思伃說,在疫情瀕臨爆發時,團隊就開始急火急燎地開會討論,而大家一致都認為,櫃哥櫃姐的服務,就是最需要被「數位化」的項目
「專櫃真的很需要面對面服務,我們這行簡直是疫情衝擊的搖滾區第一排。」陳思伃認為,顧客對於專櫃品牌的要求越來越嚴苛,花了不俗的價格,就必須享受到超值的客服或售後服務。然而疫情讓百貨公司變成空城,多達58%的消費者都出現了行為轉變,有的在櫃上拿到的優惠券也不用了,有的本來愛領試用包現在都不去了,線上、線下的消費旅程全亂了套。
資生堂就在LINE官方帳號,建立專屬顧問服務,利用後台資料庫每天多達9億筆的數據,發送觸及,例如顧客到櫃上消費完,會馬上收到消費後感謝訊息,告訴你得到多少點數,買完產品第7天,會關心使用狀況,貼上使用教學影片,14天後,來問問膚質有沒有改善?推薦回到櫃上檢測保水度,到了25天,有些產品快用光了,就貼上「專屬於你」的優惠方案,附上導購連結,吸引顧客點選,創造一條龍的流程,吸引近 28% 的新客直接線上購買。
LINE推「模組市集」, 吸引200萬商家註冊
而利用LINE官方帳號轉型的不只資生堂,2021年,已經有超過200萬個商家投入使用,較去年成長18%,API帳號數更成長154%,連夜市商家、巷口早餐店等小店都開始經營,其中新增最多的包含五大類:金融、連鎖通路、購物、餐廳、政府機構。
不只數量多,商家種類也多元,「可以量身訂做的功能大大提高官方帳號註冊率。」LINE台灣企業解決方案事業部資深副總王俞蓉說,LINE的官方帳號在今年3月啟動「外掛模組市集」,和17家數據公司合作,打造各種官方帳號方案在市集裡販售,商家可以自己選擇模組,拼湊出最合適的官方帳號設計。美甲業者可以導入日曆和預約系統,而早餐店可以選擇使用線上訂餐和集點功能等等,電商通路還可以追蹤、查詢訂單等等。
王俞蓉認為,這幾年對話式行銷的崛起原因,疫情見不到人只是其中的一環,另一項不可阻擋的趨勢就是 Cookieless 世代,用戶資訊越來越難蒐集,而在台灣,LINE 幾乎可說是「含金量最高」的流量來源,月活躍用戶數超過 2,100 萬,幾乎人人都在使用,生活也離不開它。品牌只要藉由門市人員推廣、官網設置顯眼連結,就可以引導消費者快速加入官方帳號,直接接觸消費者,透過溝通互動創造價值。
責任編輯:侯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