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商市場走向「大者恆大」,像是在歐美市場有亞馬遜、中國有阿里巴巴,台灣也有momo、PChome兩大電商穩居龍頭。CYBERBIZ執行長蘇基明認為,這樣的趨勢也逐漸影響到台灣的電商平台業者。
CYBERBIZ從2014年創立至今,旗下品牌數量已超過2萬家,整體(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網站成交總金額)在今年有望突破100億元大關,他更進一步喊出要在明年挑戰200億元。對比在今年上櫃的91APP的GMV達130億元,CYBERBIZ正跳躍趕上。
談起在台灣市場面對的競爭,CYBERBIZ執行長蘇基明一句話回應市場熱戰,「非常Bloody(血腥)。」
台灣開店平台眾多,面對他口中的「血腥市場」,他認為,「最後只能活前2名、最多第3名,就像以前的電子業、IC設計一樣。」他也期許,「我一定要做最後活下來的那個。」
血腥市場如何戰到最後?3對策以開放態度擴展商模
怎麼存活?CYBERBIZ採取3對策努力成為開店平台商戰中最後生存的玩家,首先是絕對的「執行力」。「我們會不斷想出新產品,且要最快做完,否則想法無法落地也沒有用。」
像是在今年,CYBERBIZ觀察到「物流配送速度」對於電商的重要性,開始與外送平台foodpanda合作,推出「CYBERBIZ NOW!」快速到貨服務,消費者在品牌官網完成購物之後,最快30分鐘就可送到家。
這一個專案,從商業洽談、專案規劃、細項執行、找尋品牌電商用戶、系統串接與測試到正式上線,僅花了6個月時間。目前也已經有包含一之軒、四海遊龍、飛利浦、義美、享食尚、Sega、伊莎貝爾等數十個品牌開通服務。
其次,CYBERBIZ也逐步走出海外。在今年4月就推出了自家的「Cyberbiz Global計畫」,與Amazon全球開店、DHL國際快遞 (DHL Express)等業者合作,要協助台灣的品牌以跨境電商的模式進軍海外市場。這個專案,也僅有短短半年的籌備期。
「如果我們不去,日本的CYBERBIZ會來、東南亞的CYBERBIZ也會來,」他透露,接下來也將與澳洲、歐洲、東南亞電商市場串接。「這些都在籌備中,一定要做。」
第三是開發出更多新功能、新市場,累積更多合作夥伴。「我們不可能全部都做,所以我們要有夥伴串接。」藉此開創新商業模式,「我提供一個環境,你有在這獲利、就要納稅。」
他舉例,像是CYBERBIZ也有推出自家的CRM系統,但偏向Customer Data Platform(客戶數據平台,CDP)的概念,提供不同MarTech廠商廣大客戶數據庫,伙伴可以把資料拉出去應用、分析,再把成果倒回來。
他認為,這就是CYBERBIZ與其他開店平台相比時的重要利基,「我們的彈性在於很開放,API都開好,提供一個很好的環境、平台,讓大家來應用。」
馬雲新零售帶動風潮,大品牌開始進駐
電子業出身的蘇基明,在2011年在美國出差期間,觀察到行動商務趨勢,各種相對應的軟體公司開始展露頭角,「那時候就覺得這是未來,所有產業都是美國矽谷帶動、台灣就起來,所以我們覺得軟體是下一波趨勢。」
看準這樣的商機,蘇基明離開電子產業,一頭栽進電商系統的開發事業,同時也因為他來自硬體產業的背景,在2015年就推出實體商店的數位看板、以及倉儲服務,整合零售商線上、現下的業務需求。
「那時我們就說我們是一條龍、三合一,但當時市場沒有人聽得懂,」他不諱言,在創業初期業務推廣不如預想順利,前兩年可以說都在摸索期。一直到2016年,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喊出「新零售」這樣的市場熱詞,才開始讓CYBERBIZ的業務真正帶動起來。
「最明顯的感受是,客戶的樣貌不一樣了,」他說,在以往,找上CYBERBIZ的多是小型品牌商、新創團隊,但是在2016年之後,大型企業客戶開始出現,「像是正官庄,就是那時開始合作的關鍵大客戶。」知名品牌加入,讓CYBERBIZ的市場聲量、業務量打下基礎。
CYBERBIZ基本資料
創立時間:2014年
員工人數:超過150人
合作品牌數:超過2萬個品牌
每年交易額(總GMV):預估今年超越100億
責任編輯:王郁倫、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