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獲選2021年度風雲人物,《時代》雜誌:我們都在他的世界裡了
馬斯克獲選2021年度風雲人物,《時代》雜誌:我們都在他的世界裡了

身兼特斯拉與SpaceX執行長的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近日獲選為《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今年他不僅登上世界首富的寶座,旗下備受外界關注的企業,也都達成新的里程碑。

雖然《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大多頒給政治、社會領域的指標人物,但偶爾也有企業家獲頒此獎,在馬斯克以前,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曾在1999年登上風雲人物,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也在2010年獲選。

「很少人對地球生命的影響,比馬斯克還要深遠,尤其他可能對地球外的生命也有影響。」《時代》雜誌點出挑選馬斯克作為年度風雲人物的原因,「他認為自己的使命是解決世界上最棘手的挑戰,並顛覆各個產業。」

TIME Elon Musk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被《時代》雜誌選為2021年度風雲人物。
圖/ Time

特斯拉、SpaceX雙雙打下好成績,馬斯克登年度風雲人物

過去一年來,馬斯克可說成果累累,特斯拉今年交車數上看90萬輛,獲利也大幅成長,不必再依靠碳權交易彌補虧損。今年10月更獲得赫茲租車下單10萬輛電動車,更促使特斯拉市值一度突破1兆美元,成為美國第6間獲得該殊榮的企業。

特斯拉水漲船高的股價,也令馬斯克今年坐穩了世界首富的寶座,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目前身價達到2,540億美元,遠超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的1,950億美元。

SpaceX則在今年拿下NASA的登月任務合約,衛星網路Starlink正式拓展至北美以外的地區,並成功發射首批素人太空人前往地球軌道,稍早還協助NASA發射改變小行星軌道用的測試衛星。

「馬斯克為生存危機尋找解決方案,體現了科技巨頭帶來的可能性與危險性,以及大膽推動顛覆性的社群變革,因此被《時代》雜誌評為2021年度風雲人物。」《時代》雜誌主編愛德華.菲森塔爾(Edward Felsenthal)解釋。

tesla-1738969_1920.jpg
特斯拉在今年成功擴大獲利,股價也水漲船高成為首間突破1兆美元市值的車廠。
圖/ TESLA

冷戰太空競賽結束後,美國的航太產業一直萎靡不振,但馬斯克的SpaceX顛覆了這一切,2012年首度為國際太空站補給物資,足足領先其餘競爭對手兩年,2020年更成為首間載運太空人至國際太空站的民間企業,今年又成為NASA登月計畫的合作夥伴之一。

在特斯拉亮相以前,純電動車普遍被認為不具商業可行性,實際上特斯拉直到進幾年以前,一直面臨嚴峻的量產危機,Model 3的量產瓶頸更令馬斯克2018年4月有一大段時間睡在工廠,每週工作超過120個小時,但最終Model 3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電動車,引領了各方車廠發展電動車的浪潮。

特斯拉陷種族歧視醜聞、馬斯克推特攪動一池春水

不過,《時代》雜誌強調,獲得年度風雲人物的人選並不分好壞,只代表著他這一年帶給人們的深遠影響。

在談及馬斯克的豐功偉業時,他們也點出特斯拉籠罩在種族歧視、性騷擾的醜聞當中,今年10月才被法院裁定特斯拉必須賠償一名遭受種族歧視,而身心受創的黑人員工1.37億美元。

馬斯克也憑借擁有6,600萬粉絲的推特帳號,在各個領域掀起波瀾,先前就曾因在推特上的發言,影響特斯拉股價而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約談;以及辱罵救人潛水員是戀童癖而對簿公堂。

今年馬斯克依舊在推特上引發大量關注,例如狗狗幣就在馬斯克的加持下,今年一度價格飆升數十倍之多,被聯合國點名只要捐出2%財富,便可解決千萬人飢餓問題時,也正面要求聯合國只要給出詳盡的資金規劃,他二話不說立即捐款。

無論是好是壞,馬斯克都在2021年留下深刻的身影,未來也將繼續撼動世界。《時代》雜誌指出,「我們還不知道特斯拉、SpaceX及馬斯克未來可能開創的事業,將如何顛覆我們的生活,但他年方50,仍有充足的時間書寫未來,不管你喜歡與否,我們都在馬斯克的世界裡了。」

資料來源:Time(1)Time(2)ReutersForbes

責任編輯:侯品如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