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蛋搭上電影成大贏家、《月薪嬌妻》熱潮不減!KKCompany公布2021娛樂產業報告
茄子蛋搭上電影成大贏家、《月薪嬌妻》熱潮不減!KKCompany公布2021娛樂產業報告

媒體科技集團KKCompany於今(20)日公開「2021年台灣娛樂產業報告」,整合旗下聲音社群KKBOX、影音串流KKTV、娛樂展演KKLIVE,回顧用戶這一年來在「聲音內容聆聽、日劇動漫觀看、線上展演活動」的娛樂消費行為。

從各服務大數據分析,KKBOX發現華語年度累積榜中,影視歌曲占比和去年相比提高2倍,以及無損音質服務用戶年輕化趨勢,24~34歲占比超過四成,顛覆以往對於發燒友年紀較長的印象;KKTV則發現,今年在話題動漫的推波助瀾之下,觀看動漫的女性用戶較去年成長30%;KKLIVE觀察旗下售票直播一站式平台KKTIX Live線上活動數量飆升,9月單月達300場是去年同期的20倍,全年線上展演活動更多元,前3大類型涵蓋課程講座42%、音樂表演30%、電影座談14%。

KKBOX:搭配電影的華語歌曲表現亮眼,如茄子蛋、艾怡良等

kkbox1.jpg
KKBOX無損音質服務用戶年輕化趨勢,24~34歲占比超過四成,顛覆以往對於發燒友年紀較長的印象。
圖/ KKCompany

現象1:音樂聆聽趨勢

KKBOX 從千萬用戶聆聽行為中觀察到,2021年最喜愛曲風前兩名分別是「嘻哈、搖滾」,而第三名則由「電子」取代去年的「R&B」。同時「熱門戲劇及電影」明顯牽動用戶聽歌行為,比較近2年的華語年度累積榜,今年入榜影視歌曲較去年成長2倍。

華語年度累積榜是以用戶累積聆聽量作為指標,其中今年影視歌曲表現特別亮眼,由茄子蛋為電影《當男人戀愛時》量身打造的〈愛情你比我想的閣較偉大〉連續霸榜64天,勇奪華語、台語年度雙料冠軍;而剛拿下金馬58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的艾怡良,她為電影《我沒談的那場戀愛》創作的〈我這個人〉也在排行榜獲得佳績。《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由吳汶芳唱作的片尾曲〈想啊,想著你〉以及告五人的插曲〈在這座城市遺失了你〉皆衝進榜單。

近期由韋禮安為電影《月老》創作演唱的主題曲〈如果可以〉,及五月天阿信為《華燈初上》重新詮釋經典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隨著電影、戲劇口碑爆棚,衝進多項新歌日榜、週榜排行冠軍,並雙雙稱霸華語新歌排行榜數週。

從聆聽語系來看,最受歡迎前3名延續去年的趨勢排序仍是「華語、西洋、韓語」,其中KKBOX發現亞洲歌手近年來積極發行西洋作品拓展國際市場,同時也帶動西洋歌曲聆聽量,像是蔡依林與DJ R3HAB合作的〈Stars Align〉歌曲發行不到3個月,就衝上西洋年度累積榜冠軍,此外,JJ林俊傑與安瑪莉(Anne-Marie)合作單曲〈Bedroom〉以及ØZI首張英語專輯《PEDESTAL》,皆獲得市場好評。

現象2:無損音質使用者輪廓

KKBOX推出全台第一個無損音質服務後,2021年升級最高支援24bit/192kHz的高解析音質格式「Hi-Res」,讓對音質注重的發燒友輕鬆享受到超越CD音質的聆聽體驗。

觀察無損音質用戶的年齡分布能看出年輕化趨勢,顛覆傳統對於發燒友年紀稍長的印象,無損音質服務會員以青壯年族群為主,分別是18~24歲占15%、24~34歲占42%、35~44歲占27%。

此外,無損音質用戶的聆聽語系依喜好排序為「華語、西洋、日語」,和標準音質用戶的「華語、西洋、韓語」相比,無損音質會員更愛聽日語。

現象3:Podcast聽眾喜好

觀察KKBOX Podcast數據,2021年新上架單集集數達到62萬,總播放次數超過1,100萬,用戶每日平均聆聽時長從去年40分鐘攀升至70分鐘,反映聽眾在 Podcast 使用黏著度提高。

最受歡迎節目以「娛樂、生活、心靈療癒」3大類型為主,其中「心靈療癒」類節目超越去年的「文化」類型,顯示大家在疫情生活中,嘗試從聲音內容上找到寄託。同樣的現象,也能在三級警戒前後看出端倪,5月疫情升溫「親子類型」節目聆聽量成長43%,一舉讓「爸媽最愛育兒頻道」成為年度策展主題排行榜的冠軍,隨著疫情解封「運動休閒」聆聽量成長41%。

KKTV:推出5年,《月薪嬌妻》再進Top 10

KKTV 發現今年在話題動漫的推波助瀾之下,觀看動漫的女性用戶成長較去年成長 30%.jpg
KKTV發現今年在話題動漫的推波助瀾之下,觀看動漫的女性用戶較去年成長 30%。
圖/ KKCompany

現象1:日劇排行榜分析

KKTV公布2021 Q1至Q3用戶最愛戲劇類型與日劇、動漫熱播排行 Top 10,「浪漫愛情」連2年奪冠,而「職場社會」類則被「輕鬆喜劇」擠下亞軍寶座,退居第三。

與用戶最愛劇種交叉比對,Top 10的戲劇作品中有超過6成均是浪漫愛情或喜劇類型,浪漫愛情類型的作品更是囊括前3名,特別的是「國民老婆」新垣結依的代表作《月薪嬌妻》,在她結婚消息公布後短短一個月內,觀看次數就衝上全站熱播日劇排行冠軍,成為Top 10中唯一距離首次播出已超過5年以上的戲劇。

現象2:動漫排行榜分析

在動漫熱播排行Top 10中,話題動漫《PUI PUI 天竺鼠車車》與《咒術迴戰》不負眾望攻佔冠、亞軍,在動漫圈一直很受歡迎的轉生系列今年也有多部作品名列上位圈。

KKTV研究用戶樣貌發現,2021年觀看動漫的女性用戶比起2020年成長了30%,分析日劇與動漫出自同一個血統,喜愛日劇用戶對動漫接受度相對較高。

有趣的是,男女喜歡看的類型有所不同。愛看動漫的男性用戶中有60%會選看奇幻冒險類類型,因此在男性排行榜Top 10幾乎都由該類型動漫包下,例如《咒術迴戰》、《關於我轉生成史萊姆這檔事》、《鬼滅之刃》、《刀劍神域 Alicization War of Underworld》、《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等等。

女性最愛的動漫類型第一名雖同樣是奇幻冒險類,但觀看占比比男性少了15%,戀愛類型的占比則比男性多了10%。除了話題動漫之外,像是《刀劍神域 Alicization War of Underworld》等男性愛看的作品就落在10名之外,反倒是《工作細胞》、《富豪刑警 Balance: UNLIMITED》等非奇幻類型劇更受到女性用戶青睞。

現象3:用戶樣貌分析

KKTV觀察 2021年5~7月三級警戒期間,用戶使用大螢幕看劇的占比從原本的5%躍升到11%,成長超過2倍,且在三級警戒結束後仍維持相同水準,其中以MOD的裝置數成長幅度最大。

KKTV分析,在各大電視品牌紛紛推出支援相應系統的智慧電視,以及相關機上盒、投放設備的普及,再加上電信業者力推OTT方案的推波助瀾下,大螢幕追劇的選擇變得更多元、更平價、更易取得。

疫情之下隨選追劇成為民眾在家的重要娛樂,因而願意升級設備,養成了用大螢幕追劇的習慣,三級警戒期間用戶的付費轉換率也較平常增加7成,顯示疫情對於促使消費者付費使用OTT服務有正面的影響。

KKLIVE:場數年比增加20倍,線上活動已成生活日常

KKLIVE 觀察旗下售票直播一站式平台 KKTIX Live 線上活動數量飆升,9 月單月達 30
KKLIVE觀察旗下售票直播一站式平台KKTIX Live線上活動數量飆升,9月單月達300場是去年同期的20倍。
圖/ KKCompany

現象1:線上展演活動趨勢

近2年籠罩在疫情影響之下,實體活動受到強烈衝擊,主辦單位積極佈局轉型線上演出。KKLIVE在去年推出售票直播一站式平台「KKTIX Live」,提供主辦單位將實體活動轉換成線上形式的工具。

今年透過KKTIX Live舉辦的活動已數百場,在9月達到單月300場是去年同期的20倍,創下新高。

除了音樂演出外,KKTIX Live舉辦的線上活動還包括企業員工活動、藝人見面會、科技研討會及各式線上課程。KKLIVE觀察指出,以線上活動場次數量來看,占比前3名的類型分別是:課程講座42%、音樂表演30%、電影座談14%,其中包含「演唱會、演奏會和音樂劇」的音樂表演類別從去年5%到今年30%,線上演唱會場次更大幅成長10倍。

現象2:售票型線上活動分析

KKLIVE分析「售票型」線上活動,最受歡迎的售票類型為「演唱會、見面會與音樂劇」。演唱會轉為線上舉辦,不僅考驗主辦單位的活動設計,也讓歌手在現場無觀眾的演出上需要有更多調整。

為了讓粉絲一解相思之愁,線上見面會也是售票活動的一大亮點,像是「2021 Just One 10 Minute~ With You~ 車銀優線上直播粉絲見面會」與「唐綺陽 2021 線上虛擬講座」都透過直播形式吸引大量粉絲線上相見。

此外,邀請多位藝術家結合繪畫、舞蹈、燈光和鏡頭畫面,展現別出心裁的創新古典音樂表演「《器宇非凡.光彩奪目》余曉怡管風琴線上音樂會」,以及「果陀劇場 舞動奇蹟音樂劇《生命中最美好的5分鐘》線上直播」創造好口碑的精湛演出,皆紛紛擠進榜單。

現象3:線上活動互動設計

傳統認為參與線上活動只使用電腦的觀念已被打破,數據顯示有超過55%使用智慧手機,僅34%使用電腦,還有5%選用平板觀看。

KKLIVE發現主辦單位為拉進線上表演與消費者距離,更重視不同裝置上的呈現,並在節目設計中增加許多互動的橋段。藉由聊天室小編文字帶動,或者活用專屬貼圖炒熱氣氛已成為線上活動必備的互動手法;更進一步就會透過投票功能,舉行點歌、答題抽獎的進階應用;最困難的則是要克服直播秒差,觀看留言即時Q&A,讓表演者流暢地進行線上直播臨場回答,創造出實體演出所沒有的帶入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網銀體驗到數位品牌革新,國泰世華銀行「CUBE」如何造就質感金融平台?
從網銀體驗到數位品牌革新,國泰世華銀行「CUBE」如何造就質感金融平台?

近年來,銀行業陸續掀起 App 改版潮,介面設計推陳出新。然而,若追溯這股數位美學革命的起點,國泰世華銀行無疑是先行者。

2022 年,國泰世華推出「CUBE」數位品牌,名稱結合「Cathay United Bank」與「Empower」,象徵透過數位力量賦能客戶,讓金融服務自然融入生活。秉持「為可能,竭盡所能」的品牌理念,CUBE 不只是網銀 App,更是國泰世華打造一站式數位金融平台的核心起點。

當多數金融機構仍停留在功能導向思維,強調「快速、簡潔、好用」時,國泰世華已率先從品牌高度切入,以使用者為核心,導入兼具實用性與美學價值的設計哲學。國泰世華做對了什麼?為何能從產品進化為平台?

從功能到美學的品牌蛻變

在數位轉型方興未艾之際,多數金融 App 強調的是效率,但國泰世華選擇再往前一步。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說:「我們的做法是不只要方便,還要具備質感與美感,在簡單的使用前提下,做到『不簡單的簡單』。」

打開 CUBE App,便能看見這種「質感金融」的落實。介面以金融業少見的灰階主色與留白設計,營造極簡氛圍;插畫則以簡潔筆觸呼應,增添現代科技感。從帳務收支、外幣買賣、信用卡到投資、貸款、保險,每個功能都保有一貫的視覺語彙,擺脫傳統金融厚重繁複的框架,傳遞「輕盈」與「透明」的設計觀。

然而,要打造一致的設計體驗,絕非僅靠技術可達成,更仰賴組織文化的支持。當多數金融機構習慣將設計與研發外包,國泰世華則選擇培養內部團隊。陳冠學直言:「外包常受限於專案週期,容易流於短期思維;唯有內部團隊,才能在細節中持續耕耘。」

「品牌就是細節的累積。」他強調,CUBE不只是一款網銀 App,目標更是一個承載金融科技力與美學價值的數位品牌。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強調,CUBE以質感設計與細節堅持,將科技轉化為有溫度的金融體驗。
圖/ 數位時代

跨場景串聯的全方位體驗

「在數位服務設計上,最大的阻力往往來自業績壓力,因此才會充斥與需求無關的廣告。我們選擇回到初衷——從體驗出發,減少干擾。」陳冠學坦言。但他也強調,這並非否定廣告價值,而是調整優先順序:先確保流程簡單、介面友善,建立使用黏著度與忠誠度後,廣告才能在對的時間、對的渠道、推送對的內容,從干擾轉為加值。

而這種「以體驗優先」的理念,除了體現在CUBE App,也被落實到 ATM:全台 5,400 台國泰世華 ATM 介面大膽採用零廣告設計,提款流程更精簡至兩步驟,時間縮短近五成,展現「少即是多」的體驗哲學。

對於細節的堅持,也從數位介面延伸到實體卡片。如:國泰世華推出全台首張視障友善的「CUBE簽帳金融卡Touch Card (簡稱:CUBE Touch Card)」,透過圓弧切角與特殊壓模設計,讓視障者能以觸覺辨識卡片方向,更榮獲 2025 年德國 iF 設計獎,展現品牌在普惠金融上的細緻關懷。

而當體驗被放大到「整合生活」層次,國泰世華更進一步推動小樹點生態圈。信用卡回饋不再侷限於帳單折抵,使用者還能將點數轉換為米其林餐廳訂位、熱門演唱會門票等限量體驗。從數位介面到線下接觸點,再到生活金融場景,國泰世華正將 CUBE 打造為「金融+生活+娛樂」的全方位平台。

新世代價值驅動的金融競爭力

當 CUBE 體驗日益成熟,國泰世華開始追問: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什麼樣的品牌才能真正獲得新世代的認同?

陳冠學提出兩大方向:一是持續應用前瞻科技,如虛擬資產等創新場景,讓金融服務始終走在市場之前;二是堅持品牌驅動,透過長期累積塑造認同感。「台灣金融市場相較國外,品牌驅動的氛圍不算強,但我們希望品牌本身成為力量!」他強調。

品牌照片(補).jpg
陳冠學指出,CUBE不只是產品,而是從品牌出發的平台戰略,為國泰世華塑造長期競爭力。
圖/ 國泰世華

這樣的思維,正好呼應新世代的價值轉向。對 Gen Z 而言,金融回饋只是基本,真正影響忠誠度的,是企業文化與社會責任。「做一件事是利己還是利他,新世代看得很清楚。」陳冠學說。這也是為什麼 CUBE 堅持回歸使用者為中心,透過細節傳遞的「利他」的品牌態度。

這是否也意味著,金融競爭的勝負關鍵不在於誰堆疊更多功能,而在於誰能將科技轉化為有溫度的體驗、把品牌理念融入每個接觸點?如 CUBE 正在驗證的新模式,以科技創新帶來效率與便利,以品牌文化建立信任與共鳴。當金融服務邁向平台化與生態化,國泰世華已率先勾勒未來格局——讓品牌成為金融服務的真正入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