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年轉職潮!9成上班族想跳槽,但勞資雙方期待薪資落差超過4千元
迎接新年轉職潮!9成上班族想跳槽,但勞資雙方期待薪資落差超過4千元

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兩年,台灣雖然防疫有成,但從企業主到上班族,該如何看待未來前景?yes123求職網進行「虎年第一季景氣暨勞動市場趨勢調查」,結果顯示,

Happy beautiful asian woman working about financia
圖/ shutterstock

Q1景氣加溫!資方看法偏樂觀

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展望2022年第一季景氣,企業樂觀度明顯上揚!即使還有61.7%持平看待,樂觀的比例為30.8%,悲觀的佔7.5%:把樂觀與悲觀比例相扣除後,得到的資方「淨樂觀比例」為+23.3%,2021年同期則為+14.1%,企業看法「由負面轉正面」,不過「樂觀度」仍略低於牛年第二季的+26.6%。

相形之下,對於虎年首季景氣,上班族依舊小心面對!持平看待的有53.8%,樂觀的佔21.8%,悲觀看待的有24.4%:將樂觀與悲觀比例相扣除後,得出來的勞方「淨樂觀比例」是-2.6%,牛年同期則為-1.3%;相較九月份調查,前季是-19.6%,「悲觀度」已明顯縮小。

觀察勞資雙方對經濟前景的看法,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解讀,經過兩年來的「企業防疫」考驗,加上「數位轉型」調整,資方對2022年的景氣復甦,信心度逐漸提高。像是「外銷導向」廠商,期盼有轉單、急單效應加持;對於內需導向公司來說,則有賴春節檔期的「報復性消費」力道,能否維持到二月底。

另一方面楊宗斌認為,由於正值年關前後,上班族保持高度危機意識,若有任何企業裁員減薪、無薪假風聲,都可能影響到職涯規劃;還有面臨「物價漲、薪水卻不漲」的悶職場環境,恐怕也無法有過度樂觀的預期心理。

58%企業有加薪計畫

對於接下來的薪酬規劃,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合計有五成八(58.3%)的企業透露,在2022年第一季有加薪計畫,比例高於2021年同期的55.6%,也相當於鼠年首季的58.7%。而且其中又分成:46%計畫「績效加薪」;僅有12.3%才是計畫「全面加薪」!對於預計加薪幅度,此次調查發現,平均落在4.1%。

當然除了調薪外,激勵員工或留住人才的方式,還有靠獎金或紅利,本次調查也發現,若年終獎金不算在內,合計有四成一(40.8%)的企業表示,在2022年第一季「有」員工分紅或發獎金計畫,比例高過2021年首季的35.9%,創四年新高水準:其中26.8%為「平均金額沒有比去年同期高」;14%為「平均金額比去年同期高」。(2020年為37.3%;2019年為34.3%)

34%企業想擴編,平均招募新血15人

圖3-Yandex在俄羅斯合併Uber-Eats服務,發展餐飲外送服務Yandex.Eats。圖片來
Yandex在俄羅斯合併Uber Eats服務,發展餐飲外送服務Yandex.Eats。
圖/ Yandex官網

整體來說,有高達八成八(88.2%)的企業透露,在2022年第一季有徵才計畫。若以「產業別」進行交叉分析,2022年Q1企業「徵才意願較高」的行業,主要依序有: 「科技資訊」(96.6%)、「餐飲住宿與休閒旅遊」(94.2%)、「傳統製造業」(92.7%),以及「批發零售與貿易」(91.2%)、「運輸與物流倉儲」(90.9%)。

平均而言,每一家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為14.7人,規模大於前一季的11.5人,也略多於牛年同期的14人。

進一步詢問企業,針對這些主要職缺,開出的薪資又有多高呢?本次調查顯示,企業平均提供的月薪條件,落在36,272元,仍創九年以來「同期」新高。

最大轉職潮啟動!九成上班族想跳槽

調查中野發現,合計有九成(89.8%)的上班族透露,「有計畫」在虎年第一季換工作。總的來說,有轉職念頭的比例,不但多過前一季的71.2%,還略高於牛年同期的88.2%,也創下九年來同期新高,宣示虎年的「年後轉職潮」正式啟動。

而在「跳槽主因」方面,在可複選狀況下,依序包括了:「現在工作的薪水太低」(43.8%)、「覺得公司未來沒有發展性」(40.2%)、「擔心所處行業的前景」(33.4%),以及「想要轉行或創業」(30.2%)、「工作量太大」(29.2%)。

那麼對於新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又是多少呢?此次調查顯示,平均落在40,789元,若與廠商開出的36,272元條件相比,中間落差達11.1%,勞資雙方認知的「月薪差距」有4,517元。因此想在第一季順利轉職,立刻媒合成功換工作,其實也不算非常容易。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關鍵字: #職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