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塑2022年新商模,Meta點出五大社群趨勢
形塑2022年新商模,Meta點出五大社群趨勢

2021年初,大家開始意識到數位時代下第一場疫情帶來的轉變。以「家」為主要的工作環境及生活重心的觀念逐漸成為常態,當狀況允許下,我們也依據情勢來調整與真實世界的互動方式。

我所在的新加坡辦公室經歷了數次的關閉與重啟。在可以進辦公室的日子裡,許多員工嘗試混合辦公的工作模式,透過視訊讓居家工作與辦公室同事得以聚在一起。

對於各種規模的企業而言,這是非常深刻的改變歷程。因應疫情,商家必須改變營運模式來保持與消費者之間的連結。為了接觸更多消費者,企業尋找全新的溝通形式與管道,豐富消費者的線上購物體驗。

每年,我們在社群趨勢中看到新的商機。雖然許多趨勢的發展需要數年的時間,以下五個趨勢將在近期越來越受歡迎:

meta vr
圖/ Meta

1.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

近期我們宣布將公司名稱更改為Meta,分享對於發展 metaverse 的願景,因為我們看到消費者行為與科技應用的轉變,都朝向這個趨勢發展。雖然metaverse還有許多面向仍需等待才能成形,但生活中舉凡購物前透過線上試穿衣服、鞋子,或在虛擬空間中遠端辦公,都可以看到AR/VR 的應用逐漸成為主流。根據Facebook IQ 2021年6月公布的《溝通交流的嶄新未來(New dimensions of connection)》報告,全球有超過78%的人認為運用AR與品牌互動是一種有趣的方式,且有74% 的人相信AR能夠成為串聯線上與線下的橋樑。

我曾與新加坡Dude Studios創辦人,同時也是AR藝術家的Eugene Soh互動交流,在過去一年裡,有越來越多國內外企業委託他設計AR濾鏡與消費者互動,他對於運用AR打造社群與共享價值的潛力感到興奮。今年Eugene以《魷魚遊戲》中的紅綠燈概念製作一款Instagram濾鏡,Eugene表示:「這款濾鏡在短短兩週內觸及十億人。我收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語言的訊息,詢問關於該濾鏡的問題。我才開始意識到,這款濾鏡真的走向國際。」從與他的談話中,我發現企業開始意識到 AR/VR 的巨大發展潛力,是可以用來強化消費者的體驗。

2.社群商務:

這個主題值得大家關注,過去我們也曾探討過社群商務。商務變得越來越社群,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大家從朋友的動態消息中探索自己喜歡的產品,這個推論源自大家期待可以如同傳訊息給朋友一樣,透過訊息與商家聯繫。成為一個可以透過訊息聯繫的企業,能彰顯出成長與停滯不前的差別。舉例來說,澳洲小型企業Bubble Tea Club,其創辦人Pam Yip與Jenny Le於2020年失業,卻開啟創立珍珠奶茶事業的契機。他們在Facebook與Instagram上設立自己的公司,運用簡單的照片及影音分享自身故事,並透過訊息與消費者互動、產生連結。短短一年內,他們的業績成長數百萬,甚至發起集資來拓展事業。Pam發現,人們在疫情期間渴望找到與自己有意義的連結,因此大家會使用Facebook Messenger開啟專屬對話。Pam 表示:「我們在Messenger放上我跟Jenny的照片,並留下『歡迎大家來到The Club,感謝大家的支持』訊息。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對待顧客就像自己的好朋友一樣,下單後保持聯繫,主動更新訂單情況,若配送出現問題或延誤時應即時告知。」

Yahoo奇摩電商雙11購物節登場!Yahoo奇摩旗下電商三平台持續致力提供創新與值得信賴的消.jp
Yahoo奇摩電商雙11購物節。
圖/ Yahoo奇摩

3.節慶購物季:

節慶購物季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性持續成長,且逐漸融入娛樂性質。陽獅集團大中華區產品與解決方案負責人 Sapna Nemani 針對節慶購物季趨勢,提出三個重要的關鍵。首先,節慶購物季逐漸成為首次網購者重要的入手時機;第二,人們傾向選擇最終能體現自我價值的品牌,不再以折扣為主要考量;第三,消費者旅程本質上變得更加重視社群及體驗。她建議,品牌應該提早啟動戰線,為節慶購物季前期規劃行銷策略,而非只著重於購物節當天。此外,當折扣不再只是消費者唯一考量,建立品牌價值更顯重要。這些都必須透過品牌縝密的思考規劃,找出可以與消費者產生連結的接觸點,進而優化社群上的探索體驗。

4.創作者:

疫情肆虐,人們必須待在家中尋求娛樂來消磨漫長的時間。以家為基礎的主題與內容遽增,例如烹飪教學、家庭娛樂及運動健身等,甚至商業與金融創作者。根據《AnyMind research》,2021 年亞太地區的大型網紅(擁有十萬至百萬追蹤者)成長了66%,在台灣、印尼、日本、菲律賓及泰國等市場尤其明顯。根據《CB Insights》,2021年全球創作者經濟創下13億美元的紀錄,將近是2020年的三倍。創作者成為一個新且更多元的媒體形式,且逐漸發展成個人品牌,也成為強大的銷售管道。2022年我們將可以看到更多品牌與創作者攜手推出產品,甚至與創作者合作建立子品牌。

5.影音:

根據《eMarketer》報告指出,亞太地區影片觀看人次將在 2022 年突破20億,比原先預估的提早一年。在Meta平台上,影音成為大家最主要用來展現自我的方式。面對這個趨勢,企業該如何應對?我們建議企業釐清行銷目標,先確認是建立品牌形象,或打造更多沉浸式的購物體驗,再往下發展。例如運用產品標籤,消費者可以在購買前直接從影片中透過擴增實境試用或試穿,這就是行動裝置影片可以提供的沉浸式購物體驗。我們提供許多管道協助企業在跨平台中透過影片接觸消費者,例如Messenger廣告、插播廣告、即時體驗等,都是值得企業探索的管道。

科技會不斷革新,但唯一不變的是,人們喜歡透過更人性化、客製化且自然的方式與品牌互動;這也正是為何社群趨勢始終高度牽動著商務發展的原因。展望2022年,無論企業規模大小,都應該持續保持高度彈性,以應對環境的變化,並擁抱最新社群趨勢,嘗試運用不同的數位工具,為企業帶來更多商機。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

關鍵字: #社群網路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