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領域,阿里正在醞釀一個大動作。
14日上午彭博社報導稱,據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集團正在考慮為盒馬鮮生尋求獨立融資,擬估值為100億美元。
據悉,盒馬鮮生正在與投行合作,列出一份潛在戰略和財務投資者的獨家名單,這些投資者將被邀請加入這輪融資,該輪融資可能會在2月份開始。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這項融資計劃還處於審議階段,還不確定是否實施,同時100億美元的估值也是初步擬定,可能會隨著後續談判的進展而進行調整。
截至發稿前,阿里和盒馬官方尚未回應尋求融資的傳聞。而從目前來看,阿里尋求讓盒馬獨立融資,無外乎三點原因:
調整組織架構,拆分盒馬獨立發展
尋找外部投資者減輕給盒馬燒錢的壓力
應對2021年下半年以來生鮮電商行業遇冷的挑戰
盒馬鮮生創立於2016年,是阿里旗下的自營零售連鎖平台。盒馬主打「店倉」模式,主要模式是通過利用線下實體店面履約線上訂單的方式,打通線上和線下。截至2021財年結束(2021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在中國一共開設257家盒馬門市,主要分佈在一二線城市。
盒馬門市
根據晚點、21世紀經濟報導等媒體報導,去年阿里曾在組織架構層面對盒馬鮮生進行過一次調整。2021年8月,阿里巴巴CEO張勇對內發布全員信,稱時任B2B事業群、MMC事業群總裁的阿里合夥人戴珊將不再代表集團分管盒馬事業群,盒馬事業群總裁侯毅直接向張勇匯報。
此後在2021年12月公佈的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中,戴珊作為集團總裁,分管大淘寶(包括淘寶、天貓、阿里媽媽),B2C零售,淘菜菜,淘特和中國貿易(CBU)等一層組織,共同形成「中國數位商業板塊」。值得注意的是,新生的「中國數位商業板塊」中,並未提到盒馬。
而此時傳出獨立融資,難免引發外界猜測阿里是否正在考慮拆分盒馬鮮生,讓後者獨立運作。 根據知情人士,阿里目前尚未決定盒馬鮮生計劃募資的規模,但可以肯定的是,這輪外部融資完成後阿里仍將保留盒馬鮮生的絕大多數股份,擁有對後者的控制權。
事實上,此前也曾有過相似的案例。2018年8月,阿里宣布成立本地生活公司,「餓了麼」和口碑兩大業務併入新公司旗下,2019年初,阿里宣布本地生活公司完成30億美元獨立融資,投資者包括阿里巴巴集團、阿里大股東軟銀和一些外部投資者。
讓「餓了麼」和口碑獨立融資的原因之一,是為成長迅速但持續燒錢的本地生活業務注入新的資金,而盒馬鮮生所在的生鮮電商也面臨相似的處境。根據財報,2021年第三季度,包括盒馬鮮生在內的其他收入同比成長66%,遠高於阿里三季度整體收入成長的29%;同時,社區電商業務的季度交易總額(GMV)較前期成長超過150%。
但收入、交易規模快速成長的同時,新業務的虧損也拉低了2021年阿里巴巴整體的利潤水平。當季阿里淨利潤為285.24億元,同比下降39%。根據阿里財報中的披露,利潤下降主要由於其在淘特、本地生活、社區電商等領域的投入同比增加125.75億元。
除了出於自身組織架構和財務方面的考慮,生鮮電商行業的發展變化,或許也是阿里為盒馬尋求獨立融資的原因之一。
在2021年,中國生鮮電商賽道經歷了一場雲霄飛車式的發展。上半年,作為中國最熱門的網路投資賽道,叮咚買菜、興盛優選、十薈團等頭部玩家相繼完成數億美元級的大額融資,拼多多、美團、滴滴等網路巨頭也相繼加入戰場,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在一周之內相繼上市爭奪「生鮮電商第一股」,更是把這股熱潮推向最高點。
但隨著下半年中概股、網路投資遇冷,加上有關部委出手整治行業亂象,生鮮電商行業的狀況急轉直下,十薈團、美菜網、叮咚買菜相繼曝出裁員風波,滴滴旗下的橙心優選則被曝出收縮業務。
其他創業公司和巨頭忙著裁員關店,盒馬卻在嘗試擴張。2021年中重啟擴張計劃之後,2021年11月底,盒馬在濟南、南昌兩個城市相繼開設首家門市,並於12月在重慶、成都、長沙等13個城市密集開設超過20家門市。
而隨著2021年底疫情反彈,盒馬也在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西安因為疫情封城後,雖然因為存在「操作台上放有未經清洗的雞蛋」、「操作間擺放混亂」、「麵包與工作人員衣服混放」等不符合規範的行為遭到主管部門處罰。但在社交媒體上,盒馬在封城期間堅持配送、堅持不漲價的做法還是得到了不少網友的好評。
對於阿里而言,這也是過去兩年經歷一連串的輿論危機之後,在社交媒體上難能可貴的一幕。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