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擔任領導者,令人興奮,又倍感焦慮。身處一個顛覆規則的世界,有能力重塑新秩序的人,就有可能成功,因為混亂的時代,給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新的機會。但是所有過去經驗已經沒有了直接的參考價值,沒有人可以告訴你到底應該怎麼做一位合格的領導者。
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相信總有些過去的智慧可以借鑒,只要你用不同的角度去應用它,就可以幫助我們創造新局面。下面是兩個對我有用的例子。
讓野蠻與官僚共舞
記得自己還是業務經理時,老闆送給我一本書,叫做《領導者的七次微笑》(Barbarians to Bureaucrats),作者是Lawrence Miller。這本書介紹了企業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及每個階段出現的七種領導人物類型:預言者、野蠻者、建設者、探險者、行政者、官僚、貴族,和綜效者。
任何企業都不能避免經歷生命週期的盛衰和消長的循環。領導者的風格和對組織的看法,既決定了企業文化的走向,也會強化企業發展可能面對的陷阱和挑戰。
領導風格本身沒有好壞,每一種領導類型都有存在的價值。但是當一位領導者的風格越單一和缺乏彈性,就會越難跳脫企業生命週期的限制,無法重振組織的創新和活力。相對的,當領導者更有彈性,不陷入慣性,有自覺地讓自己的領導風格隨著企業發展階段更多樣化,並能夠引進新能量來挑戰自己的舒適圈,這個企業就更有機會持續創新,基業長青。
當我們有意識地讓創造新財富的預言家,和代表秩序和安定的行政者,無違和地融合在一起,由盛轉衰的自然循環就能被打破,隨之創造新的格局。如果我們在塑造企業文化的過程中,把野蠻成長的能量,配合規模化的行政官僚體系,就能讓企業從零到一、從一到百的過程,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彎路。
這本書在我的職涯中扮演極重要的提醒角色。身為領導者,如何時時警戒看清自己的盲點,發展多樣化的領導模式來影響組織和團隊?更難的是,在獲得初步成功後,如何確保自己不執著於過去的成功經驗,而是要未雨綢繆,持續挑戰自己的領導能量。
過去兩年,疫情產生許多迥異的工作價值觀和職場氛圍,面對這種「新常態」,管理者如何轉變領導風格,和習慣虛擬世界、在家辦公的新新人類連結,創造強韌的企業文化?領導者如何強化自我優勢,又能有效激發個人的蛻變,進而協助公司繼續創新?
創新活力的喪失,是企業衰退最明顯的徵兆。企業文化的衰退是走下坡的前兆,也是領導者的個性和行為所致,能認清並回應挑戰的創意領袖,才能重新燃起企業的活力。
創新領導力發揮到極致,其實都在測試領導者的心智強度。你的心智要足夠強大,才能海納百川,不讓自己過去的成功變成未來的包袱。
白造一座沒有河流經過的橋
位於宏都拉斯的Choluteca大橋,是為了抵禦颶風侵襲歷時4年建成的。當地政府本以為建了這座橋,足以應付最惡劣的氣候變化,保障人民的生活救援和物資輸送。
大自然卻開了一個玩笑:又一次颶風過後,因為風力改變了河流走向,即使橋屹立不搖,卻還是失去了它的功能和意義。雖然這已是過去歷史,卻仍能說明在高速變革的環境背景下,沒有一成不變的策略。我們現在面對的商業處境與挑戰,瞬息萬變,對於資源的分配和計畫,需要全新的策略思維。
2019年,很多公司積極準備2020年東京奧運可能帶來的商機,有誰料到一場新冠肺炎改變了所有商業計畫?2021年,主播直播帶貨看似是中國大陸社群電商的成功不二法門,廣告主用所有資源來搶占直播間。有誰能預料隨著幾位頭號主播遭監管命令封殺,促成2022年初的行銷熱門議題轉變為「後主播時代的私域流量」?
外在環境的挑戰力度日益激烈,需要領導者對市場、顧客、創新、政府政策和全球環境,具有更靈敏的嗅覺與警覺,以建立不同的SOP警示系統,讓所有計畫都能迅速應變,背後更必須有長期的戰略考量,否則公司會變成環境變革下的無頭蒼蠅,為了生存疲於發展,很難壯大。
應變和決策需要領導者先分辨需要哪些資訊,並找到對的資源支援,才有可能做出不同的決定。而公司的應變速度,需仰賴SOP——通常是持續演練和優化後的結果。公司的應變品質,亦能反映出企業文化:經營團隊對世局變動的理解,領導者在改變決策背後下的基礎功,對於新技能的配置以及新隊友加入戰團的規畫,將是轉型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Choluteca大橋的故事對任何領導者都是警世寓言。在創造企業產品和服務的過程裡,我們往往聚焦於完美達成任務,卻忘了時時自我警惕,提醒自己切莫忽視大環境和消費者習慣的改變,否則再回首已成百年身,做出看似美好卻沒有作用的產品模型。
應變領導力發揮到極致,就是在測試領導者對自己不完全熟知領域的包容力、好奇心和勇氣。應對新的環境,需要新的答案。不要造出一座沒有河流經過的橋。
責任編輯:吳佩臻、張庭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