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創業是一條充滿艱辛荊棘道路,但只有走過,將辦公室最後一盞燈關掉的人才明白其中辛酸。創新創業如此艱難,很難想像有能力天份、有野心及經驗豐富的連續創業家,只為賺錢而選擇這一條肯定會不堪回首的路:「創新創業只為賺錢?!」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從見山是山轉換成見山不是山,接著又會見山是山卻又不是原本的那座山。創業的過程中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不只要犧牲家庭、健康、生活以及創業以外的機會成本,甚至可能得罪親朋好友,
創新創業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太長,犧牲「與家庭享樂時光」、「自己身體健康」、「其它前程機會成本」,以及可能得罪或「拖累族繁不及備載的親朋好友」等等。若只是為了賺錢或是微不足道的理由而創業,那創業者不見得能在創業的路上披荊斬棘,可能更容易半途而廢。
理解創業者的初衷與動力
天使投資人在評估項目時,理解創業者的創業初衷與動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只想賺錢的企業家,很難具備未來五到十年的發展願景,因為只想著如何快速變現。創新創業在本質上帶著想要改變世界、改革產業,或至少改善某些既有問題的使命感,創業者個人也需要具備付出一切代價的心理建設。
創業者的熱情與發展願景,都考驗著天使投資人的認知判斷力,很多時候這可能也直接或間接影響著項目的社會價值與意義。當然不可否認,很多有名、世界級的企業家就是靠著命運以及賺錢的決心而成就偉業,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
不過知名管理大師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在《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中研究百年基業長青企業後,提出發人省思的論點:「高瞻遠矚公司的創建著多半是在『造鐘』歷久不墜,超越了產品的生命週期,也超越了領導人的生命,而且能兼顧崇高的理想與務實利益。他們能堅持核心價值和存在目的,不只是為了賺錢而已,但弔詭的是,高瞻遠矚公司通常也都是非常賺錢的公司。」
通常小公司在創業初期者只是奮力衝刺,設法讓公司生存與成長,在公司發展過程中才逐步釐清理念 ... ...但愈早釐清愈好,因為他們發現絕大多數公司都從釐清明確表達核心價值和目的中獲益。例如迪士尼說:「運用我們的想像力,為百萬人帶來歡樂。」或嬌生明確的說公司存在的目的是:「減輕痛苦和消除疾病。」
創業者需具備解決問題與創造價值能力
在新創領域的相關人員,不論是創業者、天使投資人、新創產業上下游甚至是政府部門的公職人員,都應該對創新創業有更全面的了解,雖然多數的新創項目成功機率不高,但仍值得政府投入資源來支持。
好的創業者就是商業社會的領導人,領導人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政府投入資源與支持新創,不僅是短期的經濟發展,也有國家長期核心競爭力的累積。只要項目有Mission、創業家有Vision,即使失敗率與風險高,政府也應從為社會新創培力角度著眼支持。若創業者具備了解決問題與創造價值的「理念與願景」,政府也該以「培養國家長期核心競爭力」的角度來推動創新創業。對天使投資人來說,還是以投到最好回報的項目為主要任務,這樣才能挖掘出更多優質且有潛力的創業家,三方產生正向且持續運轉的循環。
有人說,新創投資就像是在找尋自己的另一半,創業家要找到好的天使投資人很難,天使投資人要遇到好的創業家與項目更難,就像是在遇到真愛前,總是需要跌跌撞撞,相較於成功,創業失敗更是常態。優質的連續創業者,不僅在選題上具備優勢,更可以將過去的「知識、經驗以及人脈資源」串在一起,或將過去的市場與顧客資源重新活用。對於天使投資人而言,值得留意的正是創業者對過往人脈資源進行「再次創業」,也可從中觀察創業家是否有足夠的「反思能力」與「迭代能力」。
若天使投資人對某個項目特別感興趣,也可試著將項目列入追蹤清單(Fellow List),創業者過去的經驗若在客群或是市場有重疊之處,代表創業者能夠節省市場陌生開發的時間與資金成本。對新創團隊而言,時間關乎著現金流,也正考驗著創業者是否有能力帶領團隊跨越死亡之谷。同時,創業者在過去有累積市場與客戶,並將此帶到新的創業項目中,對天使投資人在投資時也別具意義,這代表著投資的風險有機會被降低,同時也提高了投資勝率。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侯品如
好友缺你一個,加入數位時代LINE,科技產業趨勢新聞一次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