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持續延燒,全球油價大漲促使電動車需求攀升速度超乎預期,電動車新創Rivian創辦人斯卡林(RJ Scaringe)便向外界警告,目前的電池產能不到未來電動車需求的10%,電池短缺即將到來,甚至將遠比現在席捲汽車產業的晶片短缺要來得嚴重許多。
晶片短缺導致世界各大車廠被迫放緩生產腳步,Toyota、本田、福特等多間知名車廠不得不暫時關閉部份廠房,估計影響700萬到900萬輛的汽車減產,損失上千億美元。
但斯卡林強調,跟可預見的電池短缺相比,晶片短缺看起來也像小菜一碟了。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他在帶領記者參觀伊利諾州廠房時提到,電池是目前電動車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從鎳、鈷、鋰等金屬開採,到原料加工、電池製造等每個環節都會供應不足,完全無法趕上市場需求。
斯卡林預估,現在全球的電池產能,還遠遠不到未來10年所需的10%,「換言之,90%到95%的供應鏈都還不存在。」
電動車需求持續攀升,油價上漲加速趨勢
近年來,因為環保意識興起,越來越多政府、企業與個人開始擁抱電動車,推動這個產業發展。根據電動車資料庫EV-volume.com的數據,全球電動車銷量從2019年的220萬部,到2021年已經成長兩倍至670萬輛以上。
且這個成長速度似乎絲毫沒有停緩,2022年第一季全球電動車銷量又較去年成長了120%,且各個電動車廠都傳銷售佳績,引領業界的特斯拉這一季交車量就達到31萬以上,突破以往紀錄。
且今年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使得油價大漲,很可能進一步增加民眾購買電動車的意願,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已經從2021年底一桶約79美元的價格,如今來到112美元以上。
連伊拉克石油部長Ihsan Abdul Jabbar都擔心,雖然油價上漲短期對產油國是好消息,但長期可能導致更多人購買電動車,最終減少石油需求。
金屬價格飆漲,擋不住電動車浪潮
除了油價上漲推動電動車需求,居高不下的金屬價格,也可能導致電池供應受到影響。俄羅斯是鎳的出產大國,這也導致俄烏戰爭爆發後,鎳的價格連帶受到嚴重衝擊,外界擔憂戰事及制裁可能會影響未來鎳的供應。
而鋰同樣因為電動車需求持續上漲,研究公司Rystad Energy資料顯示,今年1月鋰的價格已經來到每公斤35美元的高點,預期2022下半年可能會突破50美元,而中國的碳酸鋰也較兩年前的價格成長95%至美公噸76,700美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特斯拉、比亞迪等眾多車廠都承受不了成本壓力紛紛宣佈漲價,例如3月時特斯拉就宣佈將中國產的各車款調漲約1萬人民幣的價格,並將美國的車款調漲約1,000美元。
雖然車廠紛紛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但依舊止不住電動車需求的成長浪潮,且外界估計價格終究會隨技術進步、供應商加大投入趨緩。《路透社》提到,1991年到2021年這30年裡,電池的價格下降了99%。
值得一提的是,Rivian、特斯拉等車廠都紛紛從三元電池轉向磷酸鐵鋰電池,雖然磷酸鐵鋰電池續航力不如三元電池,但成本較低,不必使用鎳、鈷等價格較高的金屬,也有助於維持電池價格。
各大車廠、電池業者加速布局, 及早擴充產能
雖然目前Rivian產能較低,電池供應還足以應付需求,但隨著新廠房已處於建設階段,加上伊利諾州廠房也在擴建,他們預計未來年產能可達到40萬輛。現在斯卡林已開始與多家供應商接觸,試圖讓電池供應鏈更加完善。
近來各家車廠也不斷加強與電池供應商的合作,例如通用汽車與LG化學合作,去年底宣佈將在美國建設新廠房;福特的電池合作夥伴SK Innovation今年3月也宣佈在土耳其設立生產據點。
全球最大電池業者寧德時代也傳出可能將赴美設廠,供應特斯拉等中國海外客戶,預計新廠房產能可達到80 GWh。
雖然電動車需求攀升勢不可擋,但在全球各大廠的布局下,未來是否會如Rivian創辦人所說,面臨晶片短缺也難以比擬的電池匱乏,或許還有待時間證明。
資料來源:Reuters、Protocol、Electrek
責任編輯:吳秀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