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國產化邁入新的里程碑,風機系統商Vestas攜手風機葉片製造商天力離岸風電25日宣布,台灣生產第一支本土製造的葉片正式完工,將導入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開發的彰芳暨西島離岸風場,提前兩年實踐風電葉片國產化目標。
全球商用最大離岸風機葉片,長達85公尺、重達35噸
風機葉片為離岸風機最具價值且高技術門檻的零組件之一,不僅是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重要指標項目,其高技術含量也間接帶動產業轉型與創新,並促動包括碳纖維、樹脂、黏合膠、扣件等葉片材料供應鏈發展。
彰芳西島離岸風場風機葉片為9.5MW級葉片,由天力位於台中港21公頃廠房產製,單一葉片長達85公尺(約26層樓高)、重達35噸,為目前世界上商用最大型的離岸風機葉片,更是Vestas在歐洲以外唯一的離岸風機葉片製廠,該製造廠目前擁有400多名員工,正逐步優化製程以提高產能,滿足台灣離岸風電計劃的需求。
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表示,政府規範風機葉片國產化履行年度為2024年,但CIP透過整合彰芳暨西島離岸風場與中能風場,超額超前下單以創造經濟規模,催生了中國以外、亞太地區首座離岸風機葉片廠,與Vestas和天力達成提前兩年落實葉片國產化的成果。
Vestas手握近1.2GW開發容量,持續發展本土供應鏈
Vestas亞太區營運長Michael Balvers指出,葉片是風機零組件中生產技術最複雜的項目之一,也因此首次在亞太地區生產風機葉片極具挑戰。透過來自印度艾哈邁達巴德(Ahmedabad)葉片廠的開創團隊,以及來自亞太地區各地和丹麥團隊專業的協助下克服重重挑戰。
天力離岸風電董事長吳坤達則說,過程克服許多難關,包含製造廠時曾缺乏原物料,在技術移轉的過程中,COVID-19的邊境管制也影響工程師和資源進入台灣。如今製造台灣第一支本土風機葉片是天力的重要進展,也是台灣離岸風電產業邁出的一大步。
Vestas表示,從2000年安裝了第一台陸域風機V47開始,致力於台灣市場經營至今20多年。目前正在台灣開展容量近1.2GW(十億瓦)的離岸風電計劃。現階段Vestas在台有125名員工,持續推動台灣綠能產業發展,接下來Vestas將繼續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在台供應鏈。
責任編輯:吳秀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