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N宣布清退中國帳號!讓玩家「邊跑邊賺」,這款區塊鏈遊戲有何特別?
STEPN宣布清退中國帳號!讓玩家「邊跑邊賺」,這款區塊鏈遊戲有何特別?

近日在區塊鏈領域掀起熱潮的遊戲 STEPN,主打能夠讓玩家「邊跑邊賺」(Move to Earn),在許多國家掀起風潮。不過在 27 日,STEPN 官方卻在推特上宣布「為積極主動響應相關監管政策,STEPN 將對軟體用戶進行清查,若發現中國大陸地區用戶,則 STEPN 將依據使用條款對其帳戶於 2022 年 7 月 15 日(UTC+8)24:00 停止提供 GPS 及 IP 位置服務」。

公告中也告知用戶應「自行決策處理應用內的資產」。而消息一出後,讓其背後連動的加密貨幣 GMT 也幣值大跌。據 CoinMarketCap 網站數據,GMT 在過去一天下跌 27%。

不過在這一波下跌之前,根據該公司的資料,STEPN 今年第一季在 NFT 市場獲利超過 2600 萬美元,全球 App 的總下載量也超過 200 萬,使其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這個迅速翻紅的幣圈獨角獸究竟是什麼來頭?

STEPN是什麼?

STEPN 是一款基於 Solana 區塊鏈的遊戲,玩家首先要購買專屬的 NFT 跑鞋,最低價的一雙約為 13 Solana幣,約等於 700 ~ 800 美元。得到鞋子後,玩家可以透過快走、跑步等運動換取遊戲中的貨幣 GST,接著就能升級跑鞋或裝備,愈高級的鞋子會讓玩家賺取愈多 GST,也可以將 GST 換成美元或是 Solana幣。

而因為遊戲中的起家裝備要價不菲,因此該公司也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推出了玩家之間的「租鞋」服務,讓買了鞋卻暫時沒有要用的玩家可以出租,雙方共享獲利。

STEPN 共同創辦人榮陽(音譯,Yawn Rong)指出,「我們的目的就是希望激勵人們開始改變,並且花更多時間運動,對於運動愛好者或是Web3科技來說,都能夠共享背後的益處。」

STEPN 的運作方式

許多人都會好奇,STEPN 怎麼知道玩家是不是真的在跑步?若是玩家偷懶騎腳踏車甚至開車,會被騙過嗎?該公司網站指出,STEPN 使用運動傳感器、GPS 和機器學習等技術,來偵測「作弊」行為,若是用戶詐欺被抓到,將會被禁止使用 STEPN。

根據 CoinGecko 數據,STEPN 背後所連動的加密貨幣 GMT,在 3 月 10 日時幣價僅 0.13 美元,到了 4 月 29 日時,卻已經漲破 4 美元,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漲了超過 30 倍。

快速的漲幅也讓許多幣圈玩家注意到 STEPN,紛紛搶進,例如在 4 月底一周內,每天就賣出 4000、5000 雙 NFT 新鞋,也因為知名度大增,現在也可以在 Coinbase 或 Kraken 等美國大型交易所中找到 STEPN。

STEPN
圖/ STEPN官網

STEPN 爆紅背後的隱憂

雖然目前依照幣值和下載量來看,許多人都對這個新鮮的區塊鏈遊戲相當看好,金融資訊網站 The Ascent 就指出,STEPN 是間成立才不到一年的公司,遊戲也才亮相不到半年,勢必還需要尋找更多獲利模式。即便市值已經突破 10 億美元,但和比特幣的 3300 億美元相比,規模還是非常小,也可能碰到價格大起大落的狀況。

另外,也有許多用戶抱怨 App 內的一些非常基本的操作問題,例如收不到帳號驗證碼、或是遊戲中使用的 GPS 定位不準確,或是容易受到高樓等環境因素影響判斷。

STEPN 正在將 Web3 的世界推向大眾?

一名外國玩家尼基塔・菲多森可(Nikita Fedosenko)就在部落格裡分享對 STEPN 的心得,在連續慢跑一周後,他賺到了約 35.09 GST,若以 4 月底幣價換算,折合台幣約 8200 多元,等於一天獲利超過千元。

他認為,STEPN 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計畫,自己一開始也以為是個騙局,「但至少我有了每天慢跑的動力,過程中也獲得一些樂趣,養成慢跑習慣一個月後,似乎也覺得身體變健康了,我會繼續跑下去。」

這也與創辦人榮陽的理念不謀而合,他認為,STEPN 是擴大 Web3 技術落地應用的第一步,當用戶習慣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概念後,參與的範圍也會愈來愈廣。他也預告,STEPN 未來會有更多的發展,融入更多社交金融的元素,讓更多非幣圈的人也能加入 Web3 世界。

STEPN 的成功也開始蔓延到線下,《富比世》報導,先前 STEPN 宣布,將與老牌慢跑鞋品牌亞瑟士(ASICS)合作發行限量版的跑鞋。亞瑟士商業發展部長喬・佩斯(Joe Pace)就指出,「相信我們與 STEPN 的合作,能夠幫助世上數百萬人,擁有更健康的身體和生活。」

資料來源:The Ascent, Forbes, Financial Express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區塊鏈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用50元硬幣大小的晶片決戰邊緣運算!鈺創科技以AI微系統概念,為百工百業插上智慧的翅膀
用50元硬幣大小的晶片決戰邊緣運算!鈺創科技以AI微系統概念,為百工百業插上智慧的翅膀

在生成式AI的浪潮下,「大模型+高算力」似乎已成為技術競賽的主軸。然而,當AI應用要真正落地,走進生活並進入裝置與第一線場域時,卻面臨高成本、高功耗與硬體無法升級等瓶頸。尤其在台灣這個製造與應用密集的環境中,產業真正需要的是兼具低功耗、高效率與易於整合特性的解決方案,也就是小而精、小而強的AI架構。這正促使鈺創科技提出以記憶體為核心的「記憶體驅動AI邊緣系統平台」(Memory-Driven AI-Edge System Platform)構想。

「我們要做的,不是一顆很炫技的晶片,而是一種AI新架構,讓現有系統都能以最輕量、最安全的方式,加上一顆AI的腦。」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表示。

一顆50元大小的AI腦,為裝置插上智慧的翅膀

手上的一枚50元硬幣,盧超群指著說:「這個AI微系統就只有這麼大而已。」他語帶驕傲地表示。這正是鈺創科技整合30年記憶體設計經驗與異質整合(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技術的成果結晶。其設計理念並非依賴大規模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資源,而是從「記憶體為核心」出發,將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與控制器進行深度整合,再透過「AI賦能器」的方式,成為主系統晶片(System on Chip, SoC)旁的一顆輕量協作處理器(Companion Chip)。

盧超群指出,不同於傳統以處理器為中心的架構,鈺創科技的「記憶體驅動」(Memory-Driven)設計能有效縮短資料傳輸路徑,大幅提升運算效率,同時顯著降低能耗與整體系統成本,這對於資源受限的邊緣裝置來說,是實現AI智慧化的重要突破。不僅如此,它還搭載鈺創科技獨有的遠端處理器通訊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與良品裸晶(Known-Good-Die, KGD)技術,在整體功耗與體積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也能同時保有即時運算與AI推理能力。

換句話說,不需要拆解原有平台,也無須仰賴雲端計算,既有設備便能快速升級生成式AI功能。這不僅解決了硬體升級的痛點,更為終端裝置的資料隱私與自主運算提供堅實保障,尤其是在對即時性與安全性要求極高的工業和車用領域,其價值更是充滿潛力。盧超群形容這是「加翅膀」的概念,「你本來有輪子可以跑,我再給你加上AI的翅膀,讓你可以飛。這不是全面取代,而是一種共生的AI策略。」

在實際應用層面,這顆晶片的最大突破不只來自硬體設計,更來自於一種嶄新的AI運算思維──視覺導向記憶體(Vision-Oriented Memory, VOM)技術。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不再只「看到影像」,而是能「聽懂場景」的關鍵創新。

從影像到語意:讓AI真正「理解場景」並即時行動

現場說明如何將影像內容轉化為文字,以提升AI在智慧應用中的理解與反應速度。
現場說明如何將影像內容轉化為文字,以提升AI在智慧應用中的理解與反應速度。
圖/ 數位時代

舉例來說,以保全場景的網路攝影機發生異常為例,過去往往只發出警報,還需人力再去翻看影像辨識,既耗時又費力,但若能導入VOM技術,系統可即時將畫面影像以文字化方式標籤出來,如「左上角有一名戴帽子的人走進來」,有效減少誤報並提高反應速度。此外,在智慧機器人應用中,VOM技術則能讓機器人精準理解周遭環境的動態變化,例如「貨架上少了3個藍色盒子」,進而做出更精確的判斷與協作行為,大幅提升自動化效率。這種「影像語意化」的轉譯能力,將成為工業自動化、零售門市、智慧監控等領域的重要人機介面革新。

盧超群進一步指出,這種以記憶體為基礎、貼近任務特性化的設計,也為邊緣AI運算帶來新的效率模型。與其將所有任務丟上雲端處理,不如讓裝置本身就具備一定的感知與語意運算能力,使AI不僅強大,更能即時、節能且安全,這也呼應了當前AI發展從雲端走向邊緣的趨勢,而鈺創科技的解決方案將成為推動AI應用廣泛落地的關鍵推手。

鈺創科技以這顆AI微系統作為主題,向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申請114年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盧超群表示這不僅是晶片的創新,更是一種能被多場域導入、易於整合且可廣泛擴散的AI架構策略。

「我們提供的不是單一產品,而是一種讓既有系統升級AI功能的解決方案。」盧超群指出,在晶創IC補助計畫資源的資源挹注下,不僅能讓公司擴大研發量能,也加速推動與軟體業者、新創團隊及終端應用方的合作對接,進一步將創新技術拓展至智慧家電、工業設備、服務業終端等百工百業。這樣的發展策略,也讓鈺創科技的晶片自一開始便具備可插拔、可搭載、可快速部署等模組化思維,成為推動AI普及化過程中的「加速器角色」。

不只晶片創新,更是主權產業的戰略佈局者

鈺創科技展現其在AI微系統領域的創新與領先地位。
鈺創科技展現其在AI微系統領域的創新與領先地位。
圖/ 數位時代

從打造這個AI微系統的概念便可看出,鈺創科技的發展歷程從來不只是為了追隨趨勢,而是在每一個技術躍進的節點上,選擇為台灣半導體產業開創另一條路。盧超群有感而發地表示,從1999年提出KGD概念、2004年於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大會(ISSCC Plenary Talk)發表系統積體電路(System IC)解決方案,再到近期推動異質整合與生成式AI應用的結合,鈺創科技始終扮演著最接地氣的創新者角色。正是這份堅持,讓鈺創科技不隨波逐流,反而能開闢出獨特的技術道路,為產業帶來真正具差異化的解決方案。

也正因如此,盧超群始終強調「主權產業」的概念。他直言,若AI是全球未來20年的鑽石產業,那麼台灣不能只有護國神山,還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產品、平台與價值鏈,才能藉此掌握從設計到應用的一條龍自主能力。

「台灣擁有設計能量與製造基礎,理應能做出最適合邊緣裝置與在地應用的AI微系統,這不只是為了競爭力,而是責任感。」他說。展望未來,鈺創科技也提出「Six-I's」作為下一階段技術布局藍圖,亦即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半導體(Semiconductor)、異質整合(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記憶體內嵌(DRAM-In)與個人智慧(Personal Intelligence)等6大面向。其廣泛的涵蓋範圍,將從雲端到邊緣端展開全方位布局,試圖在AI浪潮中建構出屬於台灣自己的創新戰略陣地。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鈺創科技
- 創辦人:盧超群
- 核心技術:專精型緩衝記憶體產品、USB高速傳輸產品及3D感測影像產品
- 資本額:新台幣32億5600萬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鼓勵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