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雲端發票找到金礦!這款記帳App如何挖掘商機,吸引Pchome、生活市集目光?
從雲端發票找到金礦!這款記帳App如何挖掘商機,吸引Pchome、生活市集目光?

打開IG瀏覽限時動態,可以看到近日有不少好友,都在分享發票中獎的喜悅。綜觀全球,許多國家都有推行「電子發票」,但提供獎金的這項誘因,是台灣獨有的特色。

除了可以拿獎金,加上民眾習慣使用非現金支付,已經養成多數國人使用載具的習慣,以台灣規模最大的發票記帳App「發票存摺Invos」來說,目前用戶數超過600萬,平均每一個月紀錄5000~6000萬張發票。

「發票存摺Invos」是麻布數據科技集團旗下的一款產品,執行長陳振榮從這海量的發票數據中,看到了金礦與商機,分析消費者的購物習慣,讓企業有做商業決策的依據,Pchome、生活市集都採用這項服務,而故事要從疫情空無一人的街道開始說起。

疫情打亂商業運作,過去經驗都不適用

2021年三級警戒期間,無法餐廳內用,民眾也減少外出,背後影響的是整個商業的運作,比方說更多人選擇在家煮飯、小孩都待在家,玩具、3C用品銷售暴增,品牌做行銷、產品包裝的方式,完全不適用過去經驗。

一般來說,零售業者想更了解消費者行為,或是特定的通路業績好壞時,都會委託市調機構去找數據,大致可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直接跟大型通路的POS機台交換數據,好處是可以看到消費者買的商品細項;缺點是缺乏用戶本身資訊,無法追蹤消費者輪廓(性別、年紀等)。

shopping carts
疫情造成許多行業不能營業,影響了消費者活動範圍,也直接造成市調機構難以追蹤相關數據變化。
圖/ Markus Spiske

另一種方式是去找到一群消費者,鎖定這群人並紀錄他們所有的消費行為,再做深入分析。優點是可以知道用戶輪廓;缺點是多數數據是靠用戶記憶,跟現實可能會有落差,以及無法得到即時數據。

疫情造成許多行業不能營業,影響了消費者活動範圍,也直接造成市調機構難以追蹤相關數據變化,陳振榮與他的團隊,看見了背後大好機會。

雲端發票每日更新,讓商家如同用Google Map找客戶

消費者只要有申請雲端發票,其每筆交易都會自動帶入到發票存摺中,系統除了可以自動兌獎,還能提供用戶每月消費開支統計。

發票存摺團隊將發票數據去識別化後,就可回推涵蓋線上、線下,幾乎所有通路的銷售情況,進而做到精確的市場調查服務,並將此服務發展成「引客數據invosData」的獨立品牌。

「很多原本在用調研服務的客戶,都跑來找我們。」陳振榮觀察,品牌的痛點是,疫情導致市場競爭模式改變,需要客觀市場數據輔助決策,但是傳統的市調資料因為不夠即時,加上疫情後消費者行為出現巨大改變,因此難以滿足需求。

雲端發票存摺
發票存摺團隊將發票數據去識別化後,就可回推涵蓋線上、線下,幾乎所有通路的銷售情況,進而做到精確的市場調查服務。
圖/ Invos雲端發票

陳振榮形容,傳統市調機構比較像是拿著地圖,比品牌的位置、消費者的位置,兩者精確的點出來,品牌以此作為下一季或隔年的行銷策略依據,但是疫情下的消費行為是每天在變。

原本的地圖無法使用,引客數據更像是Google Map,鎖定品牌跟消費者的位置後,自動化規劃出一條最適合的路徑。一般市調機構可以知道三個月或半年前的市場狀況,雲端發票數據因為每天都會更新,最快可以看到三天前狀態,「客戶在發現(疫情)政策改變時,就馬上知道並做出調整。」

AI幫商品分類,Pchome、生活市集都在用

這背後需要下的苦功不少,陳振榮表示,這些資料基礎,是依照發票品項的分類的處理,但是同一瓶飲料在不同通路的定義、命名、標籤可能都不同,引客數據團隊透過AI機器學習的幫忙,將商品分成1200多種細項、區分出超過10萬家通路,且持續滾動更新中。

有了這些資料分類後,品牌可以付費查看這些資訊,擬定出營運策略。現在引客數據已經可以做到透過發票數據,知道消費者屬於哪一個族群。比方說賣碳酸飲品的業者,可以知道消費者是健身的人當成能量飲在喝,還是開車的人當提神飲料,又或者是瘦身的人當作代餐。

引客數據
引客數據可以從年齡、通路,分析消費者行為。
圖/ 引客數據

此外,引客數據進一步透過這些資料,做出三大模組,包括:「市場銷售趨勢」、「熱銷商品」、「用戶追蹤模組」,有需要的品牌業者付費後,可以在介面上勾選需要的資訊,來查看需要的內容。

現在包括Pchome、生活市集等業者,都參考引客數據的資料,作為挑選產品、市場分析、廣告投放的依據等等。

陳振榮分析,傳統的市調機構專注在客製化、高單價的服務,比方說品牌要開發新產品,就可以委託調查市場是否存在,因此仍有其獨特競爭優勢;引客數據的優勢在於提供標準化、相對費用低的服務,可以即時觀測出消費者的行為變化

引客數據
引客數據最快可以看到三天前的市場變化與數據。
圖/ 引客數據

綜觀市場,陳振榮表示有許多市調公司,開始注意到傳統市調的弱項,開始向其他發票對帳App採購發票資料庫,要說發票App自己跳下來做的,目前只有引客數據一家。透過發票數據去觀測市場變化,引客數據成功抓住了獨特的市場立基點,從看似不起眼的發票數據,挖掘出全新商機。

責任編輯:侯品如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AI浪潮下的眼睛革命:信驊科技如何用一顆晶片,看見產業未來
AI浪潮下的眼睛革命:信驊科技如何用一顆晶片,看見產業未來

當前智慧製造與AI應用正加速深入產業現場,影像監控的功能已從單純的錄影與回放,進階為結合AI技術的即時感知與判斷系統,為產業升級提供核心助力。以伺服器管理晶片(BMC)站穩腳步的信驊科技,這回瞄準更具應用想像力的產品:全景影像處理晶片,並透過結合AI與邊緣運算的技術升級,推進為「沈浸式影像AI視覺晶片」。

「我們希望從『看到』進化到『理解』。」信驊營運長謝承儒說。回首三年半前,他帶著在半導體產業的深厚經歷加入信驊,接下當時仍在探索商業模式與初始階段的Cupola360全景影像晶片(以下簡稱Cupola360)。面對信驊在既有伺服器管理晶片領域的成就,想在這個明星產品之外開拓新天地,無疑是技術與營運思維的雙重挑戰。而這場轉型,不僅是產品的升級,更象徵IC設計公司在AI時代中角色的重新定義。

從「賣晶片」到「賣方案」,破格思維為產品找到新出路

過去的監控系統畫面多以分割格呈現,資訊破碎且不直覺,常讓管理者疲於辨識。信驊推出的Cupola360,試圖以更貼近人眼的視覺邏輯,重構監控系統的觀看方式。不同於傳統攝影機拼圖式的影像拼接,這顆晶片能即時整合來自多個方向的畫面,以最符合人體的視角,提供使用者一體成形、無縫切換的全景視覺體驗。

「Cupola360就是扮演眼睛的關鍵角色。」謝承儒說,晶片若是單獨販售,對於終端使用者來說不僅延長了產品落地時間,也無法將Cupola360的優勢有最大程度地發揮。「你不能用過去那套賣IC的方法賣Cupola360。」想打破框架,謝承儒不僅掌握產品特性,也從自身經驗洞察產業現場在視覺巡檢上的關鍵痛點,進而找到最佳切入點。

他進一步指出,在高科技製造業、傳統工廠乃至大型設施管理中,人工巡檢普遍存在低效、不易標準化的問題。人員巡檢耗時費工,且常因操作不一致、記錄不完整而產生誤差,嚴重影響管理者對產能、設備稼動率甚至異常狀況的判斷。謝承儒舉了一個例子,倘若工程師未確實記錄與機台互動的時間,管理者可能錯估產線使用率,進而做出錯誤的投資與調度決策,這無形中都將造成企業營運的巨大成本。

意識到這些痛點,謝承儒為Cupola360找到了市場的定位與價值,成為管理者的現場分身,同時亦可解決巡檢不便、人為記錄失真、跨廠區監管成本高昂的問題。為降低市場導入門檻,信驊團隊自己打造攝影機硬體與軟體平台,將360度視野、即時影像拼接與AI模組整合成一站式解決方案,讓潛在客戶能一眼看懂產品的功用,並快速理解如何落地應用。

AI加持下的現場分身,不是監控更是判斷與決策工具

Cupola360 整合 AI 模組,從影像即時判斷到工業應用。
Cupola360 整合 AI 模組,從影像即時判斷到工業應用。
圖/ 數位時代

如今,Cupola360不只能為娛樂活動現場帶來全景的體驗,更成功打進製造產業工廠端,如鴻佰科技AI伺服器燈塔工廠、臺鍍科技熱浸鍍鋅廠等,協助第一線人員提升管理效率。「但我們想讓Cupola360從看清楚邁向懂得判斷。」謝承儒說。正是這樣的推進,讓團隊必須整合AI技術,同步拉高產品開發所需的成本資源。因此信驊選擇申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希望藉由計畫補助加速升級,並串連更多場域端的合作資源。

「我們是個資源相對有限的團隊,晶創IC補助計畫幫助我們打通開發節點,鏈結更多場域與合作夥伴,讓產品不只存在於實驗室,而能快速落地。」謝承儒說,即便是上市公司,面對新產品線的龐大研發投入與市場開拓,政府計畫的協助仍至關重要,尤其在建立產業生態系、提供資源整合方面,扮演了加速器的角色。

信驊在導入AI技術後推出的「沈浸式影像AI視覺晶片」,除維持即時全景拼接與低功耗優勢外,進一步整合AI推論能力與客製化模型載入平台。這意味著客戶可以針對不同場域,如車流偵測、人流分析、機台運作識別等,快速導入符合需求的演算法,並大幅減少對雲端資源的依賴。

謝承儒表示,信驊不是在做監控,而是在幫助產業看得更清楚並做出更精準的判斷決策。這些應用遠不止於人流統計或安全監控,更深入到營運管理的核心。例如,工廠產線上不同操作人員的互動時間、無效待機狀態,甚至是否專心工作,都能透過Cupola360搭配演算法清楚掌握。而在公共空間的場域中,它能精確計算人流密度、移動熱區;在智慧城市的街口,則可協助辨識違停車輛、交通瓶頸與車流動線,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這套解決方案具備極高的彈性與擴充性,對於強調資安保密的客戶,信驊只提供晶片與模組,讓系統整合商或客戶自行決定部署邏輯;對沒有開發能力的客戶,則能直接採用信驊設計的完整方案。謝承儒更透露,Cupola360未來將積極與混合實境(MR)技術結合,在全景影像上疊加即時數據,提供超越肉眼的感知與資訊視覺化,讓管理者能從遠端「親臨現場」,並快速掌握一切所需的資訊。

走入百工百業現場,加速產業轉型腳步

謝承儒期望,讓AI晶片成為各行各業的「第二雙眼」。
謝承儒期望,讓AI晶片成為各行各業的「第二雙眼」。
圖/ 數位時代

「我們讓邊緣運算最需要的算力留在最該發揮的地方。」謝承儒自信地說,只要有了沈浸式影像AI視覺晶片,設備就能擁有一雙能處理各種外界訊息的眼睛。這項產品不只為信驊開啟第二成長曲線,也向業界展示來自晶片設計起家的台灣公司,也能走向平台思維與系統整合的道路,成為真正能解決痛點、創造場景價值的科技夥伴。

從晶片到平台,從靜態監看到即時判斷,從單一市場到百工百業,Cupola360不只是信驊的一次勇敢挑戰,更是AI時代下一場「重新定義看見」的產業實驗。隨著這雙「AI之眼」在各行各業加速落地,也讓人們對於一個更智慧、更高效的未來擁有更加清晰的想像。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信驊科技
- 創辦人:林鴻明
- 核心技術:伺服器遠端管理系統單晶片、電腦與視訊延伸系統單晶片、360度影像專用處理晶片
- 資本額:新台幣3億7800萬元
- 員工數:135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