錼創搶頭香登錄台灣創新板!全球首家量產Micro LED,將投入世代顯示器技術
錼創搶頭香登錄台灣創新板!全球首家量產Micro LED,將投入世代顯示器技術

隨著Micro LED巨量轉移技術出現突破,而高解析、可撓曲、可折疊等優點,可與OLED競爭的技術優勢,不但成為次世代顯示技術的發展重點,更是面板廠與LED各廠競逐新技術投資佈局關鍵所在。

Micro LED廠錼創科技(6854)今日舉行市前發表會,成為台灣首家登上創新板掛牌的上市公司。為了配合上市,錼創也將辦理現金增資6,305張,掛牌股本為10.7億元,最快將於今年第3季掛牌上市。

新創業者登台灣創新板上市非易事

台灣證交所為鼓勵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及創新能力或創新經營模式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籌資,因此在2021年第3季開板,但要登上台灣創新板掛牌上市並非易事,由於證交所限制較多,申請的企業必需擁有關鍵核心技術,或具創新經營模式的公司,才可以申請上市。

另外,由於募資難度也較一般上市櫃公司門檻高,導致創新業者望之卻步。從2001年第3季開板迄今只有3家業者申請上市,但未來證交所將持續推動生醫科技、智能製造、人工智慧、共享經濟等,新興產業在創新板掛牌。

而創新板也非一般投資人能加入,創新板除了開放合格法人投資,自然人還得有2年證券交易投資經驗,淨資產得達1,000萬或近2年度平均所得達150萬才得加入。

高效率、低功耗、可撓曲、可折疊優勢強

MicroLED顯示器的技術優勢具備高效率、低功耗、可靠度高與壽命長,高亮度與對比,同時具有超快反應速度與高精密高解析,並且還有TFT-LCD面板無達做到的可撓曲與可折疊的優點,錼創董事長李允立指出,相較現行主流TFT-LCD與OLED都具有相對明顯的優勢。

錼創目前主要有三大產品線,包括PixeLED Display on TFT、PixeLED Matrix on PCB以及μ-PixeLED on CMOS,分別應用於大尺寸拼接顯示器、消費性電子產品、車用顯示器、穿戴裝置以及AR眼鏡等產品上,而錼創更是全球首家量產MicroLED的LED業者。

錼創在2019年建立第一條Micro LED生產線,包含磊晶、晶粒製造、巨量轉移、巨量檢測及巨量修補等完整的生產技術,且同時具備自製設備與調校能力,係目前全球少數有出貨實績,而且經過客戶品質驗證的MicroLED廠商。

錼創科技董事長李允立
錼創科技董事長李允立
圖/ 吳秀樺攝影

李允立說,錼創自行研發波長亮度高均勻性的6吋RGB LED 晶圓,以及高良率RGB Micro LED晶片,並透過巨量轉移搭配巨量檢測及巨量修補,根據不同客戶需求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能使廠商加速進入Micro LED產業鏈,讓Micro LED產業得以更加蓬勃發展。

巨量轉移大突破,各廠爭相投資

然而,巨量轉移是目前MicroLED 商業化的最大的挑戰,但錼創則是致力突圍巨量轉移的瓶頸點,有重大突破。

李允立說,相較於過去傳統真空吸附點測分選(Pick & Place)技術,錼創則是在 Micro LED 晶片中導入磁性材料,利用電磁力進行點測分選,良率可達 99.9%,並且同時開發巨量定址修復技術,一舉突破過去Micro LED巨量轉移的困難點。

錼創雖然已經克服技術問題,但李允立坦承,Micro LED還有成本過高的問題與挑戰,因此錼創也提出大幅降低製造成本的完整解決方案,包括磊晶、晶片處理、巨量轉移以及模組設計,成為產業中發展最領先的廠商,也於如此的優勢,更讓台灣上市公司友達(2409)、光寶科(2301)、富采(3714)與韓國的三星等大廠加碼投資,成為董事會成員之一,其中三星為最大股東。

錼創上市前業績發表會
錼創上市前業績發表會,各大廠老闆站台相挺
圖/ 吳秀樺攝影

MicroLED多元的終端應用多

由於顯示器扮演著人機互動介面上重要的角色,具有多項優點的MicroLED顯示器結合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能創造多元的終端應用。李允立說,MicroLED可利用TFT與PCB做為背板,達到可摺疊與彎曲的功能,未來可運用在大型顯示器、電視、行動穿戴裝置、汽車零組件等領域。

另外,Micro LED更是車用透明顯示技術的重要關鍵,李允立說,可以運用在車窗、或者擋風玻璃等特殊顯示使用,隨著各項終端產品導入Micro LED應用之後,未來業績成長可期。

根據調研機構Omdia研究指出,目前市場上LCD、OLED已完全滲透各個領域,2022年市場規模恐下降至1450億美元,市場趨近飽和,但是MicroLED的優勢,可廣泛應用於超大尺寸、透明車用顯示器、AR眼鏡,可以做到LCD、OLED難以達到的市場需求,預估到2028年Micro LED市場規模可達98.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16%。

隨著全球各區域主要品牌大廠紛紛發表Micro/Mini LED自發光大型顯示器展示品,市調單位TrendForce最新研究,Micro LED大型顯示器將走向家庭劇院等級及高階商業展示市場,預估2022年Micro LED大型顯示器晶片產值將達5,400萬美元,至2026年有望上升至4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204%。

另外,TrendForce也表示,Micro LED鎖定家庭劇院與高階商務展示市場,隨著時間的推進技術障礙也將逐一被克服,Micro LED大型顯示器的發展將在2026至2030年進入高峰期,單年度Micro LED晶片產值有機會衝上百億美元。

李允立也看好Micro LED的相關運用,目前整體 Micro LED已有實質訂單,隨著更多Micro LED 導入的商機,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00%以上,對於未來營運將持續樂觀看待,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可以看到單月損益兩平,明後年營收會有令人驚豔的數字出現。

責任編輯:吳秀樺

關鍵字: #MicroLed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業務平台升級 助攻業務行銷數位力
國泰人壽業務平台升級 助攻業務行銷數位力

國泰人壽持續推動數位轉型,第四屆數位業務發表會近日登場,發表AI創新應用及數位工具升級成果。會中亮點包括升級業務行銷工具「新業務平台 NAP 3.0」(New agent Platform, NAP)導入三大 AI 功能,並率先試辦「全場景人臉辨識計畫」,以提升業務通路服務效率與專業能力;並特地邀請新加坡保險同業MDRT(百萬圓桌會員)業務菁英參加,同台分享跨世代客群溝通與數位轉型實務經驗,泰國人壽更派出策略創新長等高階主管來台參與盛會,期能攜手海外同業彼此交流,為國壽業務部隊經營開創新視野。本次發表會活動吸引逾400位業務人員到場,另有2萬人透過線上直播參與,創下發表會收視人數歷史新高。

國泰人壽自2022年起每年舉辦數位業務發表會,透過新技術、新應用發表,協助業務人員更掌握科技趨勢與善用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於發表會中表示:「國泰人壽的數位工具不斷進化,NAP從5年前戰情室藍圖規畫,現已成為業務同仁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落實了效率工作與輕鬆生活的承諾,期許進入AI時代,國壽同仁以更堅實的底氣疾風前行。」強調保險服務已邁入智慧新時代,作為台灣保險業數位轉型的先驅,國泰人壽持續投入創新科技,為業務夥伴打造全方位的數位工作環境。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副董事長李長庚(左3)及總經理劉上旗(右3)率領高階主管,出席數位業務發表會,展現公司對數位轉型的高度重視。
圖/ 國泰人壽

此次發表的「新業務平台NAP 3.0」導入三大AI新功能:一是「文件智慧識別」,透過AI大型語言模型(LLM)輔助智慧字元辨識技術(Intelligent Character Recognition,簡稱ICR),當業務夥伴為客戶進行保單健檢時,不需手動輸入,就能透過ICR拍照將資料正確帶入相關欄位;二是「自動生成圖文」,讓業務夥伴運用AI自製賀卡轉傳給客戶,利用生成式AI技術產生各類情境圖文,讓業務員有源源不絕的話題可以拜訪客戶;三是「AI COACH口袋教練」,能協助業務人員模擬真實銷售情境,透過話術指導與即時修正建議,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與專業服務水準。再搭配「FitBack健康吧」增進與客戶的互動,提供完整且深度的保險資訊,成為業務人員的最強後援。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NAP「AI COACH口袋教練」協助業務人員模擬真實銷售情境,透過話術指導與即時修正建議,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與專業服務水準。
圖/ 國泰人壽

「新業務平台NAP 3.0」平台使用率已達到100%,深獲業務人員肯定,今(2025)年國泰人壽更率先實現試辦「全場景人臉辨識計畫」,應用於投保、保單變更、保費付款授權、理賠申請及據點臨櫃辦理等五大保險服務流程,業務夥伴可協助客戶使用NAP平台完成人臉註冊,暢行國泰人壽全服務平台,除了讓客戶能享受快速、安全且便利的數位服務,亦能強化業務通路的服務效率,預計年底前將全面推行。

在培育業務人員專業能力方面,國泰人壽優化「C-Learning」內部學習社群平台,以遊戲式的學習模式,提供教育訓練及時事分享,提升學習動能;更透過「集團全攻略」匯聚人壽、產險、金融及健康四大核心服務素材,讓業務人員能夠開拓例如企業主、新手爸媽、超跑車主、銀髮族等不同客戶族群,並透過工具獲得實質的銷售幫助。未來,國泰人壽將持續落實集團「BETTER TOGETHER共創更好」的品牌精神,深化AI技術應用,打造「人機協作」的最佳典範,優化數位服務功能,攜手業務夥伴開創保險服務的新局,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