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被柏林、奧斯汀兩廠拖垮!福斯執行長看好2025年要當電動車龍頭
特斯拉被柏林、奧斯汀兩廠拖垮!福斯執行長看好2025年要當電動車龍頭

特斯拉在全球廣設廠房、大舉擴充產能,卻可能是致命的策略失誤?福斯執行長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近日評論,同步在各地設廠的困難挑戰會讓特斯拉筋疲力竭,成為福斯超越特斯拉的好機會。

「伊隆必須同時在奧斯汀(德州)及格林海德(柏林附近)開設兩間非常複雜的工廠,同時還得擴充上海的產能,這會讓他耗費大把力量。」迪斯本週在福斯位於德國狼堡的公司總部向員工表示,「我們必須捉住機會迎頭趕上,2025年時我們就能領先的一方。」

兩座新廠成特斯拉燒錢熔爐,福斯執行長喊2025超車登頂

特斯拉德州廠及柏林廠陸續在今年3、4月啟用,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預計這兩間新落成的廠房預計今年可生產12萬輛Model Y,但為了達到生產目標,特斯拉得耗費心力讓兩間工廠的運轉上軌道。

柏林廠上線三個月內,就實現了週產能1,000輛的目標,馬斯克也在推特上祝賀,「恭喜柏林超級工廠團隊成功在一週內生產1,000輛車!」而德州廠最新消息則是達成週產能5,000輛的成績。但馬斯克預期最終年產能將達到50萬輛,勢必得再花費一番功夫提昇運轉。

gigafactory berlin
馬斯克先前透露,柏林、德州兩座新廠已成為特斯拉的燒錢熔爐。
圖/ Tesla

事實上,馬斯克稍早也對外表示,德州及柏林廠是兩個「巨大的熔爐」,燒掉了特斯拉大把金錢,讓公司損失數十億美元。德州廠在新型4680電池方面產能很低,然而製造傳統2170電池設備尚在中國無法出口。

且柏林、德州廠將啟用不久,又傳出特斯拉計畫在7月暫停上海廠兩週生產,以升級產能讓工廠能夠更接近週產能22,000輛電動車的目標。

特斯拉接連的擴產計畫,讓福斯認為是個可趁之機。迪斯看好晶片短缺將開始緩解,將可以緩解供應鏈中斷,以及車輛成本上升的問題,加速追趕特斯拉的腳步。

迪斯表示,福斯現在的營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來得高,且由於半導體短缺問題開始和緩,福斯也正在提昇德國及中國的電動車銷量。

今年5月披露的第一季財報中,福斯營收為627億歐元,與去年維持在相同的水準,但營業利潤包括避險投資達到85億歐元,大幅高於去年48億美元的水準。

福斯、特斯拉差距有多大?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這番超越特斯拉的信心滿滿,迪斯上個月參加金融時報Future of Car峰會時,才吐露特斯拉成長速度超出他的想像,要超越特斯拉恐怕不是那麼容易。

雖然福斯電動車產能在今年第一季大幅成長74%達到53,400輛,電動休旅車ID.4在大受消費者喜愛,佔據超過一半的銷量,也多次在歐洲擠下特斯拉的銷量寶座,但整體而言比起特斯拉31萬輛的交車數,仍有不小的差距。

Volkswagen
彭博分析師認為,福斯有可能在2024年超越特斯拉,但馬斯克並不認同這個預測。
圖/ shutterstock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福斯計畫在2026年前投資520億歐元,預計今年交車數將達到70萬輛,而特斯拉則預計今年產能上看150萬。雖然福斯的產能仍不到特斯拉一半,但已經大幅縮小了兩者間的差距。

「2025年前超越特斯拉」這不只是福斯自吹自擂的白日夢,研究公司彭博資訊也預測,最快2024年福斯就有望超越特斯拉,將這位電動車王者拉下它的寶座。

彭博分析師認為,電池價格會是接下來電動車競爭的關鍵,而福斯已經在供應鏈上投資300億歐元,包括2030年前在歐洲建立6間新電池工廠,這會使他們獲得龐大的競爭優勢。

不過,馬斯克本人對這個預測倒是不太認同,他更看好中國電動車廠的表現,並強調特斯拉從來沒考慮過任何競爭對手──言下之意或許是,特斯拉並沒有從任何車廠感受到競爭威脅。

但在物價通膨、原料大漲的經濟環境下,特斯拉也面臨著巨大挑戰,除了鋰價過高讓馬斯克苦不堪言外,特斯拉近日也持續裁員縮減營運成本,稍早還大砍200名自動駕駛團隊員工。嚴峻的經濟環境加上兩座燒錢的大熔爐,特斯拉能否維持過往亮麗的財務表現,恐怕還是未知數。

資料來源:InsideEvs金融時報Bloomberg

責任編輯: 吳秀樺

關鍵字: #電動車 #特斯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