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升息資金流出亞洲!韓圜重貶創13年新低,南韓財長:不擔心資本外流
美國升息資金流出亞洲!韓圜重貶創13年新低,南韓財長:不擔心資本外流

通膨壓力導致市場風聲鶴唳,世界各國央行為壓抑通膨進而大舉升息,然而不同利率差異改變熱錢流向,進而點燃資本外逃壓力,而美國聯準會(FED)激進調升利率,與其他國家利差擴大,讓國際資金大舉流回美國,亞洲國家貨幣日圓、印度盧比、泰銖也跟著競相貶值。

由於南韓和美國的貨幣利差擴大,韓圜更貶至13年低,上週南韓央行(BOK)坦承有資本外流風險,宣布升息兩碼(0.5%)、升幅創該國史上之最,但韓國財長秋慶鎬(Choo Kyung-ho)卻胸有成竹表示:「不必擔心短期的資本出走風險。」

7月15至17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辦的G20財長會議中,秋慶鎬接受訪表示,資本外流不是利率差異此單一經濟因素造成,投資人也會評估經濟等其他因素,而目前南韓經濟仍在緩步復甦,因此他並不擔心會有嚴重的資本外流。

根據《CNBC》報導指出,秋慶鎬認為利差擴大等單一因素不會引發資本流出,但投資人決策會受到經濟體質等影響。但事實上,利差缺口先前也發生過幾次,但是韓國未有重大資本外流。有鑑於此,他不認為光是利率差距就會釀成資本外逃,但是美國聯準會激進升息確實會造成憂慮。

由於各國央行升息引起資本外逃,流入到穩定、報酬率相對高的國家,例如美國聯準會調高利率,有很高的機率會吸引資金流入美國。

秋慶鎬也指出過去也發生過多次的利差,但南韓並沒有經歷資本外流;他同時指出,近期資本也流入國內,特別是國家債券市場,有助於緩解對資本外流的擔憂。

美國6月在升息3碼,是1994年以來最激進的升息;隨後6月份通膨率達9.1%,也創下40年來最高。南韓國內的通膨率也寫下24年來最高漲幅,7月南韓央行升息2碼,從基準利率1.75%提高到2.25%,這是1999年來單次最大幅度的升息,為有效抑制失控的通膨。

亞洲熱錢競相流出

美元持續走強,對於全球經濟是顆炸彈,疫情以來美國為了紓困振興,透過了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如今慢慢升息收緊,讓全球各國發抖,特別是亞洲新興市場國家。

瑞穗銀行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印度擔心資本外流,特別是以美元計價的債券,利息負擔加重;國內企業依賴進口的天然氣石油,持續的貿易逆差,在美國積極升息和印度經濟疲軟的情況下,資本外逃的疑慮更為嚴重,更意味印度盧比將承受大貶的壓力。

亞洲國家中,日本日幣狀況最慘。上週日幣兌美元更是貶破139關卡,創下24年來新低點。

新台幣美元日圓.jpg
新台幣美元日圓

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Kuroda Haruhiko)向來以貶值帶動出口的態度,逆勢與全球央行作對。目的都是為了透過強勁出口、刺激消費,來拯救日本乏力的經濟。同時,企業的加薪與通貨膨脹必須同步進行,才能讓民眾接受物價的上漲。

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的泰國,鑒於美國升息也未能倖免。今年泰銖兌美元貶值超過8%,但鴿派的泰國央行似乎不著急,目前泰國基準利率在0.50%,而六月份CPI卻達7.66%。

旅遊觀光則是泰國經濟體的曙光,隨著泰國防疫規則的鬆綁,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國際觀光客流入,帶動經濟發展與外匯收入,有利支撐泰銖。

最重要的是該國經濟體的基本面,例如出口大國的印尼,對外出口石化燃煤、棕梠油、貴金屬等,此類商品出口力道強勁,讓貨幣的表現相對抗貶,這是資本是否外流的關鍵。

然而,與南韓半導體科技產業相似的台灣,對於南韓央行的政策,又或是亞洲各國的經濟動向,更需謹慎面對。

資料來源:CNBC
責任編輯:吳秀樺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