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熱到機場跑道融化、地鐵如烤箱!但為什麼家裡都沒有冷氣吹?
歐洲熱到機場跑道融化、地鐵如烤箱!但為什麼家裡都沒有冷氣吹?

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夏天。

一股致命熱浪正席捲歐洲,刷新歷史最高氣溫紀錄,擾亂著人們本該正常的生活。

高溫警報、野火肆虐,歐洲熱炸了

當地時間7月19日,英國最高氣溫首次突破40℃,英國此前的最高氣溫為2019年的38.7℃。

倫敦希斯洛機場是第一個突破40℃大關的地方,在當地時間7月19日中午監測到40.2℃的氣溫,而後林肯郡的康寧斯比測到40.3℃的溫度。從薩里郡到南約克郡,英格蘭東部大片地區的氣溫在39℃到40℃之間,至少有34個氣象站創下紀錄。

高溫
圖/ 愛范兒

在英國政府首次發布的「紅色極端高溫警告」之下,人們在周一和周二居家辦公,僅在必要時使用公共交通,氣溫預計週三才會下降。

這些數字在我們看來或許並不意外,但英國是一個以頻繁陣雨、溫和天氣聞名的國家,以供暖而非製冷為主,對這種極端的炎熱毫無準備。

高溫之後是火災肆虐。

在倫敦東部郊區溫寧頓村,黑煙滾滾,多棟房屋被毀,15輛消防車和約100名消防員前往救火;倫敦東部郊區達格納姆發生火災後,有兩人因吸入煙霧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在更北部的米爾頓凱恩斯鎮,一間托兒所陷入大火。出於火災風險,政府提醒民眾不要燒烤、野泳,並小心滅煙。

火災
圖/ 愛范兒

極端氣溫同樣影響了交通。當地時間18日下午,因高溫天氣導致一部分機場跑道出現缺陷,英國盧頓機場一度停運;英國空軍也暫停了其最大基地的飛機起降,因為「跑道可能已經融化」;由於軌道在高溫下有彎曲的風險,鐵路網大部分的路線開始限速。

機場
圖/ 愛范兒

交通大臣Grant Shapps指出,英國的鐵路網絡無法應對極端高溫,需要「很多年」的升級,才能應對更熱的氣候。大部分沒有空調設施的倫敦地鐵好比「烤箱」,也暫停了服務。

英格蘭南部和東部的供水公司警告稱,需求增加導致一些家庭的水壓降低,甚至供應中斷。此外,Google雲端服務和甲骨文在英國的服務器遭遇了與冷卻相關的當機,兩家公司都把意外關機歸咎於高溫。

英國之外,極端高溫也烘烤著歐洲和北非的大部分地區。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摩洛哥和克羅地亞爆發了野火。Axios報導,7月10日到7月17日,西班牙最高氣溫在39℃至45℃之間,共有678人因高溫而死亡;7月7日至7月18日,葡萄牙有1063人被熱浪帶走生命。

火災
圖/ 愛范兒

巴黎一度攀升到41℃,人們在城市地鐵、公園樹下、噴泉四周避暑。由於森林大火,希臘當局已指示雅典東部彭特利附近四個地區的人們撤離,在雅典東部可以看到濃煙和火焰。

希臘火災
希臘
圖/ 愛范兒

熬過一個沒有空調的夏天

「哪裡涼快哪裡待著去」,在這個夏天或許是一句美好的祝福。快步經過空調外機的熱氣,再進入房間迎面涼風,或許沒有什麼比這更能標誌夏天的到來。

但對於歐洲來說不是這樣。根據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2021年的報告,不到5%的英國家庭安裝了空調,大約一半的製冷需求來自辦公室,其次是零售店和醫院。

一個主要原因是「性價比不高」,歐洲很多國家都位於北緯40度以上,即便是夏天也很少超過30℃,有些地方每年用到電扇的時間最多2週。法國南部如戛納,裝空調的倒是比較多。

歐洲渡假別墅
圖/ 圖片來源/casaolivi

英國住宅的設計,甚至根本沒考慮如何應對夏天。倫敦大學學院教授Tadj Oreszczyn指出:「我們是一個以供暖為主的國家,而不是一個以製冷為主的國家。」比如,在一些較舊的建築物中,穿過走廊的熱水管道可能沒有隔熱,淋浴用的熱水將熱量散佈到整個公寓,它克服著寒冷的冬天,卻會加劇熱浪的威脅。但近年來熱浪席捲歐洲,空調普及率仍然低。因為開銷大和安裝麻煩,想裝空調也是有心無力。

有網友表示在法國裝了一次空調,安裝空調(一台室內機加室外機),不僅要花錢買機器,還只能請持有專業空調安裝證書的公司購買配件和安裝設備。機器價格、安裝費、調試費等加起來,平均支出在2500歐左右,法國的最低工資標準到手才1200歐。

更麻煩的是,如果住在公寓等有業主委員會的地方,安裝空調必須在業主大會投票,討論會不會吵到鄰居、影響美觀、傷害樓體等問題,半數以上同意才可以安裝。

2019年的夏天,法國巴詩威百貨電器的銷售人員僅售出了350多台空調,基本上都是移動式空調。因為這類空調不需要許可證,價格在450-900歐左右。

不過,羅浮宮、圖書館、超市和比較大的餐館等公共場所是有空調的。

英國對空調安裝也有嚴格要求,不允許安裝在建築的表面。這就意味著空調必須安裝在屋頂或者地面,需要加裝延長的銅管,花費甚至超過空調價格。

此外,在德國,一台1.5匹空調價格700多歐,安裝費1100歐,電費更是一筆巨大支出,大約0.3歐/一度,普通人一個月收入也就2000多歐。

當然,在使用空調的同時,空調可能導致的氣候問題也需要關注。

根據國際能源署2018年發布的報告,到2050年,給空調機供電的燃煤和天然氣發電廠排放的溫室氣體將接近翻倍,這些排放將導致全球變暖,可能進一步加劇人們對空調的需求。

熱
圖/ 愛范兒

英國政府也指出,由氣候變化驅動的氣溫上升,可能會增加對冷卻系統的需求,這些系統會消耗大量能源,並可能違背英國到2050年將溫室氣體淨產量減少到零的目標。

但當酷熱難耐,不使用空調可能致命。所以有科學家認為,解決辦法不是說服各國不再使用空調,而是讓空調更節能,比如製定空調的能效標準、逐步淘汰製冷劑等等。

「史上最熱夏天」屢屢刷新,這次熱浪又從何而來

氣候變化正在導致氣溫上升,並不令人意外,我們幾乎一直在刷新「史上最熱的夏天」。科學家們指出,歐洲熱浪頻率和強度的增長速度,比地球上「幾乎任何其他地方」都快。全球變暖自然是眾所周知的原因,因為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現在的平均氣溫比19世紀後期高約1.1℃。

全球變暖不僅僅意味著極端氣溫有了更高的「起點」,它影響著大氣和海洋循環。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員Kai Kornhuber發現,歐洲的熱浪在過去40年中的頻率和強度有所增加,與急流(jetstream)的變化有關,許多熱浪發生在急流暫時一分為二時,「兩個分支之間留下了弱風和高壓空氣區域,這有利於極端高溫的積聚」。

與此同時,世界主要洋流之一「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也在發生變化。

2021年,德國波茨坦氣候研究所高級科學家Efi Rousi博士通過計算機模擬表明,隨著世界變暖,洋流減弱會導致大氣環流發生變化,使得歐洲夏季更加乾燥。

北極熊
圖/ 愛范兒

歐洲熱浪的持久,還可能與北極以更快的速度變暖有關:北極與赤道之間的溫差減小,這導致夏季風的減少,從而使天氣系統持續更長時間。

根據最近的一項專家研究,現在熱浪的平均發生頻率是工業化前的3倍,並且溫度會高出1.2℃。英國氣象局科技主管Stephen Belcher表示,如果繼續高排放,「我們可以每三年看到一次這樣的熱浪」。

「熱」是一個「年更」話題,似乎每年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新聞:「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天」「破高溫紀錄」「熱炸了」……

關於氣候變暖,人們經常會持懷疑態度——這到底是人為導致,還是只是自然演變?

2021年8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氣候變化報告指出,氣候變暖約95%-100%是人類活動造成,約0-5%是自然因素所致。

如果升溫突破《巴黎協定》制定的1.5℃「安全線」,這對許多國家來說將是災難性的,極端高溫事件將更加頻繁、持續時間更長、強度更高。

在周一的彼得堡氣候對話會上,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明確表達了他對氣候危機的立場——各國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一半的人類處於洪水、乾旱、極端風暴和野火的危險地帶。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倖免。然而,我們繼續滿足我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最讓我困擾的是,在面對這場全球危機時,我們未能作為一個多邊社區共同努力…….

各位閣下,這必須是決定性氣候行動的十年,這意味著信任、多邊主義和合作。我們有一個選擇,集體行動或集體自殺,它在我們手中。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ifanr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