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組合商務(composable commerce)是目前業界最新的熱門關鍵字。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表示:「至2023年,採用可組合方法的機構在安裝或啟用新功能的速度,將比競爭對手快上80%。」
可組合商務一開始是作爲行銷術語來使用的,現在已成爲一種開發方法,主要是將傳統商務解決方案中常見的各式服務,分離為個別的微服務(Micro-services),如產品目錄、產品推薦或是商品銷售等;再根據想提供的體驗,選擇一些優勢的服務元素,將它們集結或「組合」為專為特定業務需求打造的客製化應用程式。
簡單來說,可組合商務就是從單一或眾多廠商中,精挑細選最好的功能來滿足業務和客戶的需求。
Gartner亦指出,人們對基於API 的數位商務的期望正處於頂點,而可組合商務目前還處於浪潮的初期階段,除是個嶄新的概念外,大部分的企業用戶也並不完全瞭解「可組合」的潛力。
9大問題都要考慮!可組合商務困難點在哪?
其實,從眾多廠商中,各別挑選應用程式進行組合採用,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而且此概念已存在二十多年,然而實現起來還是頗爲不易。
企業用戶常認爲,數位成熟度有利於數位轉型的加速;但事實上,技術系統之間若整合不當,對於行銷和客戶體驗成功反而會形成更大的阻礙。當企業轉向分離服務 (decoupling services) 時,必須謹記隨之而來的是更高的複雜性和更多的整合數量。
此時,透過在統一的平台下修剪系統、實現應用程式現代化並整合技術,企業能夠獲得合理的技術堆疊,從而強化客戶體驗、降低成本、精簡行銷工作流程、大幅減少程式碼維護工作、終結資料散落各處的情況,還有助於企業與不受舊技術限制的公司競爭。
若要採用「可組合化」,企業需要嚴謹考慮一系列的因素:
•商家的成熟度 :商家必須具備數位成熟度,擁有深厚的開發者資源或預算,並且可持續使用開發者資源。
•客製化的局限 :雖然基於API 的平台存取發展健全,但底層的程式碼基礎(codebase)是封閉的,無法進行客製。
•認知到沒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解決方案: 更新、「更現代」且彈性的開發方法,並不代表能因應複雜的業務需求。
•固定選項缺乏靈活性: 隨開即用(Out of the box)的功能組合,僅能支援基本的商務情境。
•需要內部調整以適應: 由於缺乏內容或體驗管理功能,必須針對店面情況量身開發或整合
•缺乏數據: 平台並未內建提供分析功能
•無AI支援分析 :需使用原生技術或透過合作夥伴實現
•總體擁有成本(TCO) :應將授權費用、技術導入、內容和其他服務費用納入考量
•客戶成熟度: 取決於業務需求(如客戶可能希望快速建立店面)
除了內部系統的變動之外,企業還必須全盤考量這些變動對整個歷程中無數個接觸點的影響,儘管它們看起來像是挑戰,但通過正確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將它們轉化為機遇。
導入後更靈活,縮短新產品上市時間
此外,企業必須考慮到在建置無頭商務(Headless Commerce)時,從需要布建完整的電商和內容網站的初期,到各個新網站和功能持續支援和擴展的時期,皆需要大量投注更多心血。這涉及更複雜的技術環境,需要良好的開發與測試方法,同時也必須培養前端開發技術專業知識。
當企業需要從單一平台建構 B2B 和 B2C 的多頻道商務體驗, 無論想走可組合商務的路線,還是繼續使用原有的技術,如Adobe提供的組合式平台和電子商務體驗的相關方案,可以協助企業因應挑戰,建置商務平台。
大多企業總是不情願持續更新自身的技術,尤其是當舊系統深植於其業務架構中的時候。然而,很多企業亟欲超越「組合式」,進入「模組化商務」來建立靈活、可擴展的架構。模組化方法對總體擁有成本具有正面影響,因為此種方法意味著,如果更好的模組出現,便可更換不同模組,最終將使公司更彈性靈活,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透過選擇和設計更優質的架構,企業可望在現今數位加速的世界中蓬勃發展。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