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管會到6月底統計,全台國人開立各銀行數位存款帳戶近1,277萬戶、季增8.7%,季增幅首度跌破1成、下探有該統計來新低,又以剛擠入前五大的連線商銀(Line Bank)季增11%到123萬戶,較上季達5成的高成長,成長力道明顯趨緩。
今年三家純網銀才加入各銀行數位帳戶混戰,開辦數存戶銀行增加到38家,為何反讓國人圈粉開戶的衝勁頓失?
銀行認為有三原因,一、Line Bank第二季台幣活儲高息從2.2%降到2%,其他銀行更競相推3%高息,降低對Line Bank開戶誘因,二、強美元時代,部分銀行推出非數存戶的美元高利定存,也降低整體數存戶開戶意願,三、數存戶開戶數已趨近飽和,進入高原成熟期,又以前五大數存行愈趨明顯。
據金管會統計,位居「數存王」的台新銀6月底數位帳戶達284.5萬戶,季增僅1.6%,國泰世華銀161.6萬戶、永豐銀124.3萬戶,各季增5.3%及5.2%,老四Line Bank季增11%,老五第一銀行季增僅7.8%,前五大數存行的季增幅較上季全面走低。
銀行主管說,這顯示當數位帳戶衝破百萬戶後,各銀行轉以獲客、和客群經營獲利間求取平衡,「若只靠衝開戶數,反會被獲客的高利率,拖垮賠錢」。
該主管坦言,現在各銀行的數存部門,都面臨了一大挑戰:衝高了開戶數,卻賺不了錢,該怎麼辦?又該如何將這些上千萬的數位帳戶「變現」?
「這兩年內部一直在盯數存客群的商品滲透度與利益貢獻度」,一家行庫高層坦言,數位帳戶因年輕族群占了七成,貢獻度的確較差。
他說,數位帳戶最好「滲透」的商品,第一個是信用卡,之後可帶動信貸、房貸、外匯、基金等理財商品。
該如何讓數位帳戶「變現」?近年各銀行跨出的第一步,是要讓數位帳戶「動起來」,如台新銀從今年下半年起,Richart舊戶須有美元或人民幣活存、或是3000元買基金才享有1.185%活存高息;第一銀iLeo夢想帳戶要享1.2%高息也新增得刷卡消費、或存1000美元的門檻。
簡言之,各銀行用投資、消費、或是再多存錢,要讓這些數存戶從銀行的負擔,轉成銀行的獲利。
金管會是從2016年開始公布數位帳戶統計、2019年改按季公告,過去十季、每季成長率都介於11~22%,但今年第二季的季增率卻一舉掉到8.7%,較去年同期成長53.5%,與早年倍數、及近兩年仍有6成的高成長相較,顯示數位帳戶成長已進入成熟高原期。
延伸閱讀:
美國晶片法補助 潛藏政治利益分配隱憂
明年勞保費率調升至12% 千萬勞工保費負擔將增加
四川大限電 太陽能引爆漲價效應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