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看完黃仁勳GTC演說精華:AI不是泡沫?AI工廠進度到哪了?「輝達好朋友」又多了誰?
3分鐘看完黃仁勳GTC演說精華:AI不是泡沫?AI工廠進度到哪了?「輝達好朋友」又多了誰?

「感謝各位的付出,讓美國再次偉大。」輝達GTC大會的主題演講上,黃仁勳以這句話做結。

今年的輝達GTC大會移師華盛頓特區舉辦,外媒普遍解讀,在川普政府力推「美國製造」政策的背景下,輝達此舉具有強烈的政治意味。川普目前正在亞洲訪問,根據《路透社》報導,預計於週三與黃仁勳會面,也讓這場演講更添政治張力。

而黃仁勳的主題演講,也印證了本屆GTC大會的政治宣示定位,他一再強調「美國製造」的重要性,並表示,目前輝達的新一代Blackwell晶片與AI超級電腦系統,從晶圓到整機都在美國本土完成。

在這樣的背景下,黃仁勳揭示了輝達下一階段的三大方向:強化「美國製造」產業鏈、推進AI工廠量產部署,並透過跨界結盟進軍 6G、自駕與企業決策。

《數位時代》整理出黃仁勳本次 GTC 演講的三大重點,帶你快速掌握輝達最新的技術與戰略布局。

重點一:讓美國再次偉大!重建「本土製造」產業鏈

「川普要求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製造業帶回美國。對於美國的國家安全與經濟而言,製造業回流至關重要。」黃仁勳表示,經過九個月的努力,輝達成功於亞歷桑那州開始量產Blackwell晶片。

在演講播放的影片中提到:「從亞利桑那與印第安那的晶圓,到德州的系統,Blackwell與未來的AI工廠世代都將在美國製造。」輝達以畫面具體呈現這張新產業地圖:台積電於亞利桑那州的晶圓製造、德州休士頓由鴻海興建AI基礎設施系統的機器人工廠、位於印第安納州的HBM記憶體封裝、到德州的系統組裝,以及在維吉尼亞州設立AI工廠研發中心。

台積電亞歷桑那.png
GTC DC大會上,展示出台積電亞歷桑那廠的製造畫面。
圖/ NVIDIA

延伸閱讀:SHOPLINE廣代唱空城?雙11前夕團隊爆「集體出走」:發生什麼事?電商廣告投手有多操?

重點二:AI工廠強化中!進入量產部署階段

「AI工廠」已從概念走向實際量產,成為AI時代的核心基礎建設。黃仁勳指出,生成式AI帶來的運算需求遠超過傳統資料中心,輝達的角色正在從晶片供應商,變成打造AI生產線的系統設計者。

他表示,AI工廠的核心技術是「極致協同設計(Extreme Co-Design)」,輝達將晶片、伺服器與網路進行「一體化設計」,使效能提升約10倍、每token成本降至1/10。在NVLink 72高速互連系統中,可讓72顆Blackwell或144個GPU在同一機櫃中協同運作,總頻寬達130TB/s,相當於全球網路高峰流量。

協同.png
透過「極致協同設計」的一體化設計,讓AI降本增效。
圖/ NVIDIA

黃仁勳透露,目前輝達已出貨約600萬顆Blackwell GPU,至2026年前不含中國的訂單金額可達5,000億美元,顯示市場需求仍在高速成長。目前GB300正在出貨,新一代AI超級電腦Vera Rubin則預計明年生產,採全液冷、無線纜設計,每座系統重達兩公噸、內含超過130兆個電晶體。

他指出,一座1GW等級的AI工廠將部署約8,000至9,000台此類機櫃,構成未來AI基礎設施的主力。輝達推出的NVLink Switch、Spectrum X乙太網路交換器、BlueField 4 DPU與ConnectX9 SuperNIC等產品,都是為了支撐AI叢集的大規模高速互連。黃仁勳強調,輝達正全力擴產,確保AI時代的「算力供應鏈」能跟上需求爆發的速度。

此外,面對AI泡沫化的討論,黃仁勳點名Cursor、OpenEvidence、Eleven Labs等AI模型都十分強大,這讓使用者願意自主付費使用,他認為這種現象使得AI產業進入了「指數級增長」:模型越變越聰明,導致更多使用者樂於付費,進而推升算力需求。

延伸閱讀:一張圖揭露AI熱潮真相!「輝達好朋友閉環」為何推升AI泡沫風險?

指數成長.png
黃仁勳認為優秀的AI模型會推升使用需求,進而導致算力需求提升。
圖/ NVIDIA

重點三:結盟諾基亞、Palantir,跨足6G、自駕、企業決策

除了AI工廠的布局之外,輝達正透過結盟加速擴張,讓AI滲透更多產業場景。黃仁勳透過一系列跨界合作,讓輝達的算力與生態系走出資料中心,延伸至通訊、自駕與企業決策領域。

面對通訊領域,輝達於本週宣布向諾基亞(Nokia)投資10億美元,黃仁勳則進一步解說雙方的重大合作:將共同開發新一代6G基地台架構。輝達同步推出全新產品線「NVIDIA Arc(Aerial RAN Computer)」無線通訊系統,結合Grace CPU、Blackwell GPU與ConnectX網路晶片,可同時執行無線通訊與AI運算。

諾基亞將把Arc納入其未來基地台設計,並與現有系統相容,使數百萬座基地台可直接升級至6G。黃仁勳強調,這是美國在AI時代重新掌握通訊技術主導權的重要機會,他表示:「讓下一代無線網路,建立在美國技術之上」。

延伸閱讀:輝達也攻AI光通訊戰場!CPO是什麼?CPO概念股有哪些?圖解共同封裝光學技術

針對自駕領域,輝達宣布與Uber合作,將DRIVE Hyperion自駕平台導入Uber的全球叫車服務。這款平台整合攝影機、雷達與光達等感測系統,已被Lucid電動車、賓士等車廠採用。未來,搭載輝達技術的自駕車可直接連結Uber,用戶將能在App上叫到這些車種。

企業應用領域,輝達宣布與Palantir深化合作,將其GPU加速運算與CUDA堆疊整合進Palantir的Ontology 資料平台。黃仁勳表示,這將讓Palantir能以更高速度與更大規模處理結構化與非結構化資料,應用於政府、國防與企業決策場景。

延伸閱讀:Google推出免費AI研究基礎課程!Gemini主管教你寫出更好程式碼,3堂課AI技巧一次收

其他亮點:發表量子電腦連結系統NVQLink、強化開源生態系

除了主軸的AI工廠與產業結盟外,黃仁勳也展示了輝達在「下一世代運算」上的佈局。

在量子計算領域,輝達發表全新架構NVQLink,可直接連結量子電腦與GPU,用於量子誤差修正與AI協同運算。美國能源部已宣布與輝達合作,將以此技術建置7座AI超級電腦,推進科學研究。而CUDA系也持續演進中,其中CUDA-Q平台已經能夠配合NVQLink,來計算量子電腦與GPU的協同演算。

NVQLINK.png
NVQLink架構。
圖/ NVIDIA

開源生態系方面,輝達已經將多款模型開源至Hugging Face與GitHub,提供新創公司、研究人員等開發者自由下載與應用。「我們有23個模型名列排行榜,涵蓋了從語言模型到物理人工智慧模型等各個領域」,黃仁勳表示。

延伸閱讀:AI提問攻略!善用「3字規則+7組萬用提示詞」,問出ChatGPT、Gemini專業級回覆

日產電動車電池大突破!新固態電池續航翻倍、拚2028量產,能撼動中國電池7成市佔?

關鍵字: #Nvidia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