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在30日舉辦了2022年台灣技術論壇,總裁魏哲家在演說中這麼說道,「不管客戶成不成功,我們的對手都會有自己的產品。但台積電不會,我們會和客戶一起成功。」
台積電用信任串起客戶,魏哲家點出最大優勢
綜觀產業,台積電主要競爭對手三星(Samsung Electronics)、英特爾(Intel)等都擁有自己的IC設計團隊,客戶投片時難免會擔心IP(矽智財)被剽竊、抄襲。畢竟當今專利認定界線模糊,尋求法律途徑又曠日費時,在科技競爭的競賽中,無法負荷耗時的司法流程。
對此,魏哲家強調:「我們的承諾是不自己設計產品,因此和各IC設計商合作,都是獨一無二,不必擔心我們會搶你的產品,肯定是各位成功後我們才有可能成功。」
現今,半導體不再只是企業間的技術競爭,更與詭譎的地緣政治捆綁在一起,因此,台積電深化晶圓代工角色,守住「僅有代工」的界線,是在商業上強而有力的優勢。這也不難理解,為何魏哲家會在演說結尾時,透過投影螢幕上大大的「Trust」字眼來表達台積電立場。
魏哲家:3DIC、數位轉型、供應鏈在地化是重點
魏哲家也在演說中,發表了對三項對先進製程發展的看法。
首先,魏哲家點出「3DIC(三維積體電路)」的重要性。他表示,現今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與運算有關,舉凡自動駕駛、數位醫療、數位貨幣、高效能運算(HPC)都需要更好、更強的算力支持,如何提升晶片效能成為產業重要課題。
魏哲家認為,「單靠transistor(電晶體)整合已經不足以滿足我們的要求,要靠3DIC。」在系統化來臨的時代,魏哲家表示,透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提升系統性能、降低功耗。
其次,魏哲家指出,半導體市場的擴大不僅僅源自於先進邊緣設備,諸如手機、電腦等需求,在數位化的浪潮下,即使是成熟的產品,對於半導體的需求也不減反大增。魏哲家舉例,他曾經問過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GM)都將晶片應用於何處,「他們告訴我,現在一部車子裡需要的半導體,每年增加15%」。
最後,魏哲家談及了供應鏈變化趨勢對於擴廠的影響,「一輛5萬美元的汽車,只要少一個5毛的IC零件,就沒辦法發貨」。因疫情導致全球「斷鏈」的期間,部分企業透過庫存累積來降低此一風險,卻也促使成本上升,在這樣的情勢下,供應鏈區域化成為不少廠商的新目標。
魏哲家說:「供應鏈管理還牽扯到地緣政治,大家當然也都要區域化」。這些因素造成半導體市場成長,導致先進、成熟製程供給短缺,刺激提升產能的計畫浮現,也意味著台積電仍有著大量的擴廠需求。
3奈米將量產,2奈米將採用「最好的工藝」
此外,魏哲家也透露了先進製程的最新進度,目前3奈米確定將於今年下半量產。魏哲家說,3奈米究竟要採用哪種工藝其實「考慮了很久」,不過最終還是決定使用FinFET,「3奈米最初來還是要考慮到品質、實用性。」
至於2奈米的部分,台積電透露,將採用新的奈米片 (nanosheet) 技術,並於2025年量產。這將會是電晶體密度最高、性能最好的晶片工藝。
責任編輯:侯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