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能讓台灣處於戰爭的颱風眼?《紐時》評「矽盾」能否成護身符
半導體能讓台灣處於戰爭的颱風眼?《紐時》評「矽盾」能否成護身符

中國軍演不斷,台海兩岸關係日漸緊繃,半導體產業究竟能否成為「護國神山」自然成為外界的討論焦點。近日《紐約時報》刊文,談論在兩岸關係緊張之際,半導體是否有辦法嚇阻中國武力,讓台灣在看似危險的暴風圈中,處於最安全的颱風眼。

中國依賴台灣半導體產業,台灣也依賴中國市場

中國與台灣關係日漸緊繃,但感到緊張的不只是台灣自己,仰賴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世界各國,都擔憂可能會一併受到牽連。各家科技公司都需要台積電代工的先進晶片,為遊戲提昇更精細的畫面,或者提昇智慧型手機的性能。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行程中便包括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會面。

希望確保半導體供應穩定,一直是美國近年致力的方向,為此也力邀台積電、三星等先進製程廠商赴美設廠。雖然張忠謀曾多次表示,半導體供應鏈是世界各國通力合作的結晶,試圖在一個國家內建立供應鏈難度很高,而且在美國設廠的成本非常高昂,沒辦法維持與以往相同的獲利能力。

身處風暴中心,台積電也盡量避免地緣政治相關的議題,在政治角力中向特定陣營靠攏,儘管接受日本、美國邀請前往當地設廠,但他們同時也在南京擴廠,而目前絕大多數先進製程的廠房都還位於台灣本土。

2021年,中國進口的半導體產品總額達到4,300億美元,其中36%來自台灣,這固然代表中國重度依賴台灣的半導體產品,但對台灣半導體廠商而言,中國同樣是不能輕易得罪的大客戶。

先前中國在台海周圍展開軍演時,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曾捐出30億元推動國防教育,並加強反制中國對台網攻等用途,聯電也火速切割,聲稱曹興誠早已不是榮譽董事長,並澄清他的發言與聯電價值觀不同。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表示,沒有人會公然與台積電對立,他認為對台灣產業來說,「每個人都知道我們是他們的朋友,即使是中國。」

矽盾能否保衛台灣?專家看法不一

不過,美國近日獲得總統拜登簽署的晶片及科學法案,可能會加速半導體產業劃分陣營,該法案要求取得美國政府補助的企業,10年之內不得於中國或不友善國家建設新廠,或者擴充先進製程產能。

台灣也很可能會加入由美國主導的Chip4會議,勢必會讓半導體產業面臨選邊站的時刻。當半導體產業與中國劃分得越加明確時,也有可能削弱中國發動戰爭的阻力。

過去多年來,半導體產業究竟能否嚇阻中國進攻台灣,專家們看法不一。《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前海軍副部長理查.丹澤(Richard Danzig)的說法指出,這些互相依賴的關係,雖然在和平時期看起來非常重要,然而一旦戰爭火苗點燃時,就會被一起燃燒殆盡。換句話說,在戰爭的浪潮面前,這些看似能阻卻戰爭意圖的理由,不一定能發揮作用。

澳洲記者克雷格.艾迪生(Craig Addison)曾在著作中發明「矽盾」一詞,認為各國對半導體產業的依賴,勢必導致中國對台灣的軍事行動,引發以美國為首的各國干預。如同波灣戰爭時,美國為了科威特與伊拉克發生衝突。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是一種另類的「相互保證毀滅」機制,一旦台灣遭到攻擊,被毀滅的就是仰賴先進晶片技術的各種電子產品。但前立法委員許毓仁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指出,半導體產業確實提供了台灣一定的安全保障,聲稱台灣正處於風眼當中,一個看似最危險,可能實際上最安全的位置上。

資料來源:New York TimesVoice of America

責任編輯:侯品如

關鍵字: #半導體產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方睿科技完成億元募資,以數據驅動商用不動產新革命,打造地產科技生態系全面升級
方睿科技完成億元募資,以數據驅動商用不動產新革命,打造地產科技生態系全面升級

在亞洲創投市場相對低迷的這兩年,投資人出手愈發謹慎,新創募資的門檻明顯墊高,尤其是處於早期階段的新創團隊,要在短時間內說服投資人點頭注資,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就在這樣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方睿科技卻交出一張令人矚目的成績單。2025年4月成立,同年9月就達成首輪募資新台幣1億元的目標——投資人包含多位上市公司企業主以及家族辦公室,從零到億,方睿科技只用了短短5個月,在資本市場普遍謹慎、投資人出手趨於保守的當下,其募資速度與成績,顯得格外亮眼。

究竟,方睿科技是如何獲得投資人青睞?答案藏在兩個關鍵要素裡:一支讓投資人信任的明星創業團隊,以及一個切中市場痛點、充滿潛力的巨大生態系。

一個規模龐大卻長期被低估的市場——商用不動產

方睿的創辦成員多為連續創業家,具備扎實的產業經驗與過往成功紀錄,這是建立投資人信任的第一塊基石;但真正讓資本市場眼睛一亮的,是他們選擇切入的賽道——一個規模龐大、卻長期被低估的「商用不動產」市場與背後的生態系。

「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需求非常穩健,屬於剛需市場,」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尤其近年來受到台灣戰略地位改變、台商回流等外部環境因素影響,更讓這塊市場需求持續攀升。這個市場卻長期被忽略——多數人只看到住宅不動產的熱絡交易,卻沒注意到商用不動產背後的龐大商機。「過往的技術門檻與商業模式都受到限制,只看交易金額又小於住宅市場,既有業者沒有誘因與資源去整合。」

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方睿看到其市場與背後生態系的潛力,致力透過數據與科技推動產業升級。
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方睿看到其市場與背後生態系的潛力,致力透過數據與科技推動產業升級。
圖/ 數位時代

從交易金額來看,商用不動產的規模確實只有住宅市場的十分之一,但真正的商機,在交易完成後才正要展開。「我們認為,商用不動產市場不應只有前端的租賃、買賣等交易,還包括交易背後衍生的各種服務需求,」方睿科技營運長陳致瑋解釋,當企業完成辦公空間的租賃或購買後,接下來就會產生一連串的服務需求,像是室內設計規劃、辦公家具採購、保全系統建置、資訊設備安裝等,這些都應被納入商用不動產市場的範疇內,過去這類服務缺乏共同的連結中心,而方睿完整的不動產資訊正好能成為整合的核心載體。

深度且完整的資訊整合,成就邁向產業 AI 轉型的關鍵

有了好的賽道,運用紮實技術結合不動產領域專業轉化出的高執行力,更是方睿脫穎而出的關鍵!
得力於跨領域中頂尖的技術與產業人才,在過往30餘年無人成功整合的孤島數據,方睿團隊僅用了短短數月就有階段性成果,並預計在今年度推出全新的商用地產智慧平台。

「正確、深度的資料整合是絕對必要的。新時代的 AI 要具備差異化競爭力,關鍵仍在於是否擁有足夠且深厚的領域數據。前期這些準備,是值得的投資。」方睿科技技術長郭彥良指出。

方睿科技獨創商用地產智慧平台,以全維度整合破碎資訊,提供企業清晰精準的決策依據,並成為產業資
方睿科技獨創商用地產智慧平台,以全維度整合破碎資訊,提供企業清晰精準的決策依據,並成為產業資訊的連結中心。
圖/ 方睿科技

未來方睿將能透過智慧演算法協助企業解讀市場趨勢、預測價格走向與分析潛在風險,並從專業角度揭示過去不易察覺的關聯與洞見,為使用者提供高度精準且正確的答案。無論是企業需求或專業人士,都能從中獲得莫大助力。

以數據為基礎,方睿也能進一步開發各種領域內專屬的 AI 工具,包含空間規劃、資訊收集,甚至能自動化產出專業報告書。

擴大徵才,同時培養新時代跨領域人才

隨著 AI 新時代到來,每個人都希望將科技與 AI 應用於自身專業。然而,不動產這樣深度的垂直領域,往往缺乏適合的環境。若沒有真正融合科技思維的團隊與文化,就難以培養具備轉型能力的人才。

身為在 AI 原生時代誕生的企業,相較於近年流行的「AI First」,方睿的企業文化反而是「Think First, AI Second」。執行長吳健宇表示:「我們認為在 AI 時代,最關鍵的是『高認知人才』──能理解技術的可能性與侷限,並融合自身專業,讓 AI 發揮最大效能。」

「我們經歷了許多時代,從數位轉型到 AI 轉型。技術固然是產業升級的關鍵,但產業累積的行業知識與深度智慧也是金礦。我們必須結合兩者,才能開創新時代。」吳健宇強調:「我們希望有更多高認知、願意嘗試並接受新技術的產業人士加入,一起探索更多可能性。」

方睿科技以Think First AI Second的核心文化打造專業力與科技力兼具 的團隊
方睿科技以Think First AI Second的核心文化打造專業力與科技力兼具的團隊
圖/ 方睿科技

目前,方睿正擴大徵才中。無論是不動產領域的專家,或對 AI 與科技應用懷抱熱情的人才,都誠摯邀請加入團隊,共同打造引領產業轉型的下一個關鍵平台。

方睿科技官網: https://www.funraise.com.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