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才荒燒到各行各業,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於日前現身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展望新世代人才培育論壇——技職人才培育講座」,鼓勵學生及早探索自我興趣,學習一技之長。
「不一定要會唸書才能進台積電!」,張淑芬在演說中特別勉勵學生,應當及早探索自己想要什麼,不一定要書念得好,人格更重要。另外,她也鼓勵在場學生,半導體廠什麼樣的人才都需要,即使是晶圓廠,也需要財會、採購或技術員等各類員工。
張淑芬也特別分享了基金會攜手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104人力銀行等發起的全國高職技術人才就業計畫,幫助迷惘的孩子習得專業技能並步入職場。曾有個孩子特別寫信謝謝張淑芬幫助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進入大金空調擔任冷氣維修技師,「那時我覺得非常感動。」
張淑芬表示,技職教育的軌道,可以讓一個孩子養活自己和背後的家人,也能降低社會問題。而張淑芬所看到的社會問題,也正是目前半導體廠業面臨人才困境的原因之一。
大學科系開放、少子化衝擊半導體技職人才庫
台灣在大學科系廣泛開放申請的情況下,技職體系的碩士年年增加。論其原因,主要是台灣在大學一間間開設、招生下,大學生人數暴增,促使技職人數連年下降。
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指出,「高教的設立思維,不應該是雨露均霑」。他認為,如此會把許多原先能進入在高職習得一技之才的優秀人才送入大學,喪失習得技能的機會,造成技職體系的人才流失。
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原先對接各行各業的技職畢業生人數不斷降低。半導體、電子資通訊等的大廠開始搶技職人才後,因為有著強大薪酬優勢,就如同食物鏈一般,經過篩選後,造成傳產、服務業找不到人的狀況。
另外,這與社會普遍的刻板印象也有關聯,張耀文指出:「實際上你去看,台科大、北科大的學生資質其實很不錯。」以當今活躍的半導體企業來看,如瑞鼎科技董事長黃裕國、封裝產業的矽品資深副總簡坤義等,也都是技職體系出生,「他們都做得非常好。」
少子化的衝擊更可能讓半導體缺工情形雪上加霜。從上圖的數據上明顯可看出,到了2028年,台灣的技職新生人數將會跌到谷底,僅剩下約85,000人,為十年來新低。然而,光台積電就需要五、六萬人,雖然並非全都是技術型員工,但加上大大小小的電子、機械、傳產等產業,幾乎是供不應求。半導體是台灣如今最強盛的產業,若無法從根源改善人才難題,將大幅影響未來國家競爭力。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