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對公司員工發出一封信,以影片方式陳述,台積電今年第三季業績再度破紀錄,營收、毛利、稅後純益,皆再創新高,展望明年將持續成長。
魏總裁說,因疫情使半導體科技業躬逢其盛,迎來獲利高峰,台積電同仁這三年來辛苦了。隨著疫情的結束,市場對終端科技產品需求減少,全球消費電子正在進行庫存去化,顯示半導體市場逐漸從高峰回歸正常的階段。
魏總裁鼓勵台積電員工趁此期間多休假,不過量產在即的3奈米,以及3奈米以下的製程研發相關人員,不在鼓勵休假範圍。
終端市態漸凍,技術領先的台積電一定最晚反應
台積電「罕見」地發出此內部公開信,釋放出從2020年下半年起的「疫情行情」已經正式「落幕」。台積電處於半導體供應鏈的前端,由於技術領先、產能龐大、客戶關係良好,是IC設計公司最後「砍單」的供應商,因此台積電對景氣的「感受」與其他公司不同。
景氣好的時候,台積電最先知道,因為IC設計公司會搶先在台積電下單。
景氣不佳時,台積電最晚知道,因為IC設計公司除非「萬不得已」,不會立即減少在台積電的訂單。
如今台積電公開透露訂單狀況不若前兩年的熱絡,鼓勵公司同仁趁此時機休假,正式宣告半導體產業的「苦日子」已來臨。
其實半導體景氣從今年第二季起「疲態已現」。在俄烏戰爭的衝擊,以及歐美各國通膨高張下,消費力道大不如前。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電視等市場需求不振,加上前兩年累積的庫存,成為電子產品產業鏈的「夢靨」,「去庫存」成為各公司的首要任務。
各家庫存去化,將成代工業關注的沉重負荷
從IC設計公司、零組件供應商、通路商、組裝廠、終端產品品牌商等,經兩年的「供不應求」導致「超額下單」、「長短料」,因而累積很高的庫存。
從今年第二季起開始去庫存,需一段不短的期間來消化,預估恐怕到明年下半年,方有恢復正常庫存水準的可能。
盡管半導體市場一片「風聲鶴唳」,然而有些統計資料,仍未能及時反映此狀況。
美國半導體協會(SIA)每月發布的全球半導體營收指出,今年1到8月的累積營收達4037.3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間的3436.2億美元,成長17.5%。
今年8月全球半導體營收為473.6億美元,較2021年的473.2億美元僅成長0.08%,與之前兩位數高年成長率相較,顯示全球半導體產業景氣已開始走下坡。
從台灣晶圓代工廠的營收來看,台積電、聯電,今年每季營業額皆創下歷史新高。
台積電今年第三季營業額達6131.4億元,較去年第三季的4146.7億元,大幅成長47.9%。
聯電也不惶多讓,今年第三季營業額達753.92億元,較去年第三季的559.07億元,大幅成長34.9%。
不過二線晶圓代工廠,第三季營業額就無法創高,疲態展現。力積電與世界先進,今年第三季的營業額,皆較第二季衰退,顯示這兩家公司已受到景氣影響。
力積電今年第三季營業額為191.85億元,較第二季的218.32億元,衰退12.1%。不過與2021年第三季的172.91億元比較,則成長11%。
世界先進,今年第三季營業額為133.27億元,較第二季的153.01億元,衰退12.9%。不過與2021年第三季的118.78億元比較,則成長12.2%。
由這四家晶圓代工廠的營業額來看,半導體上游的景氣從下半年開始下滑。
市場拉力不再,在不景氣時持續投資是成為領頭羊的秘訣
IC設計公司的營業額表現是另一觀察指標。
聯發科今年第三季營業額為1421.6億元,較第二季的1557.3億元,衰退8.7%。與2021年第三季的1310.8億元比較,成長8.5%。
在智慧型手機庫存高張的不利情況下,聯發科的表現可圈可點,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聯發科產品多元化,除了手機外,還有網通IC、電視IC、智慧裝置IC等,能減輕景氣下滑的影響。
聯詠由於主力產品為處於風暴中的面板驅動IC,因此今年第三季的表現很不理想。聯詠今年第三季營業額為195.64億元,較第二季的314.58億元,大幅衰退37.8%。與2021年第三季的383.4億元比較,大幅衰退49%。聯詠今年的業績表現相當辛苦。
瑞昱第三季營業額為297.74億元,較第二季的305.02億元,衰退2.4%。與2021年第三季的289.55億元比較,則成長2.8%。由於瑞昱在網通IC著墨很深,因此即使PC市場不佳,瑞昱還能有不差的表現。
宏碁的營業額可以讓我們一窺PC市場的走向。宏碁今年第三季營業額為649億元,較第二季的723億元,衰退10.2%。與2021年第三季的811億元比較,衰退20%。宏碁的業績顯示PC市場陷入衰退泥沼。
從台灣晶圓代工廠、IC設計公司及PC公司的財報來看,雖然電子產業早從今年第二季起,即開始供需逆轉,二年多的大多頭行情已進入尾聲。今年第三季因公司業務型態不同,仍有部分公司業績持續創高,不過這可能是最後的高點。
景氣不佳時,台積電屬「落後指標」,如今台積電開始面對現實,鼓勵員工多休假,可見台積電已感受到客戶砍單的壓力,以往供不應求,產能利用率超過100%的「好日子」,已結束。
台積電持續對3奈米以及以下更先進製程加緊研發,無視於不景氣的來臨,這是台積電保持持續領先的重要策略。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