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虧損10年,磨出亞洲「矽水膠隱眼王」!這家小公司有何本事翻轉營收?
連續虧損10年,磨出亞洲「矽水膠隱眼王」!這家小公司有何本事翻轉營收?

今年底將從興櫃轉上市的視陽光學(以下簡稱視陽),迄今股價約兩百元,是台灣興櫃市場裡第三高價股,它之所以被資本市場追捧,就是因為該公司的主力產品——矽水膠隱形眼鏡,市占率高居全球第5、亞洲第一的地位。

H1獲利翻倍 攻新品轉上市

相較傳統水膠製的隱形眼鏡,添加矽的矽水膠,透氧性較傳統高出3倍起跳,人們戴著它,可以戴得更久且舒適,因此備受消費者愛戴,這帶動視陽去年稅後淨利達4.4億元,不僅年成長超過200%,更創下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獲利更來到3.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近一倍。

lens-4818784_1280.jpg
圖/ pixabay

然而,亮眼的財務數字背後,成立於1998年的視陽,在變成亞洲矽水膠「一哥」前,卻是一家曾經超過10年沒賺錢、經營權還一度易主的公司。

視陽最早是由監視器廠源興科技的創辦人溫生台成立,原先主攻傳統的水膠隱形眼鏡,但因為設備並不先進,加上戰線一次擴及品牌、代工兩大事業,導致連年虧損,資金屢屢捉襟見肘,最後不得不在2009年將公司的經營權,交給前稱為達信科技、也就是現在的偏光片大廠明基材。

明基材接手的第一個決定,就是收手競爭者眾多、視陽在其中優勢並不強的水膠隱形眼鏡,轉而把資源投入市場才成形、技術門檻更高的矽水膠。

矽水膠由博士倫、視康等業者在1999年推出,主要是為了解決傳統隱形眼鏡透氧率低,導致長時間配戴不適的問題;但由於產品原料成本高、技術難,導致價格較傳統貴一倍,因此早年屬於量少價高的利基市場。

矽水膠之所以難做,在於其原料「矽」具有與水互斥、材質偏硬的特性,因此誰能把矽水膠做得含水量高並讓人戴得舒適,誰就能在市場勝出。

身為後進者的視陽,先是前往歐洲聘請四大廠:博士倫、視康、愛爾康、酷柏的退休員工當顧問,還請對方每月飛來台灣指導技術,同時,其母公司明基材更投入矽水膠的原料「矽」的研發,擺脫原料只能進口、無法客製化的限制。

視陽副總經理吳滄松回憶,為了突破技術瓶頸,公司員工除了採買競品自己試戴、翻找國際文獻,還要抽時間和明基材工程師,討論如何讓矽與水兩者相容的配方,光這幾個動作,就花掉公司超過兩年時間。

2011年,視陽終於找到第一個客戶。只是,這名總部在歐洲的隱形眼鏡通路商,仍在觀望視陽的製造經驗,當時沒有擴大下單,「原本以為客戶會下百萬片起跳的訂單,但實際上……只有10萬片的量。」吳滄松說。

打進歐洲 國際4大廠也關注

不過,視陽終究還是出了貨,此舉引來獨攬矽水膠市場的4大廠關注,當時它們甚至用找代工廠的名義,與視陽展開接觸,企圖一探其技術基底,「對方一開始不相信啊,甚至還有人請律師來說我們侵權!」明基材前董事長、視陽董事游克用指出。

當時這些業者,更對視陽提出五花八門的要求,包括提升透氧率到3位數以上、含水率要從一般的38%提升到50%。為了證明自身實力,視陽傾全公司之力配合,甚至經常熬夜開會,為的是在一周內給潛在客戶滿意答案。經過兩年、挺過種種挑戰,但視陽並沒有因此奪得大廠訂單。

不過,經歷大廠磨練,已讓視陽的技術愈挫愈勇。2015年,一家歐洲業者找上它,提出要用「雙盲挑戰」,也就是讓民眾在不知道品牌的情況下,一左一右分別配戴視陽與他牌的隱形眼鏡做測試,視陽為了迎接挑戰,還在公司打造驗光室,並請來驗光師調整產品,前前後後花了1年,才拿下訂單。

視陽光學
圖/ 今周刊

2016年起,視陽開始對幾位客戶大舉出貨產品,帶動公司在該年首度轉虧為盈、終結連續超過10年的虧損。後來,國際4大廠擴大對矽水膠的產量,讓成本與售價進一步下降,市場需求因而打開,身為矽水膠最大代工廠的視陽,過去6年營收也從當初的4億多元,翻逾4倍至去年的近20億元。

目前矽水膠對視陽的營收占比近7成,對比其他台灣同業晶碩、精華、優你康,矽水膠的營收貢獻都小於3%,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所長張慈映指出,視陽就是因為掌握了配方與原料,又練了10年功,因此搶得了矽水膠商機的先機。

但她提醒,其他業者並非沒有準備,待矽水膠價格進一步下降,也許競爭更加劇烈。此外,未來經濟環境變數大,消費者是否會選擇較貴產品,也是矽水膠市場是否繼續成長的另一隱憂。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促銷、折扣、集點換購早已成為零售標配,顧客對優惠不再陌生,卻也因此變得難以被打動。若想持續吸引目光,單靠傳統優惠不能只是基本配備,必須進一步創造差異化的體驗。

面對這樣的挑戰,家樂福選擇從「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與顧客的互動方式。一般的集點換購模式,多半是在結帳時累積貼紙、等待兌換,如果集點不僅只是交易過程實現的獎勵機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吸引力的行為,活動本身就有了新的生命。

為此,家樂福祭出「好選品 + 遊戲化」雙軸策略,不僅強化換購商品的吸引力,更嘗試讓集點換購活動變成一場好玩的任務挑戰——像在玩一款輕鬆上手的小遊戲,讓消費者在互動中獲得樂趣與回饋。

根據〈2025 Google 遊戲產業交流會〉觀察,近三年內 22 至 25 歲輕度玩家成長超過 5%,短時間、低門檻、無壓力的遊戲體驗愈來愈受青睞,尤其隨著手機普及、使用情境碎片化,這類療癒、好上手、有回饋感的休閒小遊戲遂登上日常消遣主流。

而今年,家樂福就在自家 App 推出小遊戲《家有超市》,讓消費者既能享受樂趣,還能在現實中獲得實質回饋。透過任務導向的玩法,讓會員每日打開 App、完成任務、參與抽獎;簡言之,多玩一點,就多得一點。

這場從集點換購切入、讓顧客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具黏著力的遊戲化體驗,也為零售數位玩法開出新局。它為家樂福帶來了什麼驚喜成果?背後又藏著哪些零售經營新思維?

好選品勾住人心,遊戲機制拉長互動

在集點換購普及、邊際效益逐漸下滑的零售市場中,單靠集點回饋幾乎難以再創新鮮感。有鑑於此,家樂福選擇不拚折扣,而是精準出牌——打出「有感選品」與「數位體驗」雙王牌。

首先,換購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廚具系列都是換購活動中的人氣品項,與量販通路的客層有著高度關聯。家樂福近期與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一系列強調收納便利與簡約設計的鍋具,鎖定小家庭與年輕族群。從「消費者在意什麼」出發,精準切中生活應用需求,為集點換購創造實質吸引力。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圖/ 家樂福

其次,家樂福嘗試將數位體驗融入集點換購活動中。集點活動雖然常被用來提升顧客回訪與忠誠度,但要持續吸引消費者參與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如何賦予其新鮮感與使用動機。為了提升集點活動的趣味性,家樂福將集點機制結合遊戲化,於 App 内推出一款角色扮演休閒小遊戲——《家有超市》。玩家在其中扮演超市店長,透過合成商品和解鎖寶箱來完成各項任務,累積的鑽石可用來兌換優惠券或參加扭蛋抽獎活動。此外,遊戲場景中不難看出南僑讚岐、桂冠、好萊牙膏等品牌元素,讓品牌在虛擬環境中入駐,此舉拓展了零售與品牌之間,透過實現“零售媒體”的一環,共同給到消費者互動體驗的新界面。

從集點到體驗,《家有超市》提升顧客黏著力

從每日簽到到完成任務換回實體回饋,家樂福不只拋出誘因,更著眼打造可持續參與的體驗。透過遊戲化設計,將原本只在交易瞬間發生的回饋機制,轉化為日常互動,強化顧客的集點動機與品牌黏著度。

於是,會員不再只是集點兌換的使用者,而是每天願意開啟 App 的參與者。此外,也不能忽視消費者對「誠意」的敏感度,此次活動選品具吸引力,流程設計簡單且回饋實在,就是因爲這樣在實用與情感兩端都建立起信任,也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更為穩固長久。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圖/ 家樂福

以 Menastyl 鍋具換購結合《家有超市》小遊戲為例,活動期間即成功吸引近 9 萬人參與,總登入超過 146 萬次,其中近 2萬人至少回訪 7 次——代表用戶不只是點進來看一次,是真的「玩了又玩」;扭蛋抽獎次數則超過 62 萬次,優惠券兌換率達 30.8%,遊戲用戶更穩定佔 App 每日活躍用戶數 8%——這代表參與者不僅止於體驗遊戲流程,而是有實際導流至通路兌換,形成後續消費轉換,會員黏著度與顧客參與度皆有感提升。

從集點升級到數位串聯,家樂福 App 打造全方位會員體驗

隨著家樂福 App 從滿足基本的會員功能進化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橋樑,整合即時優惠、多元支付與個人化推薦模組,提升使用便利性,透過 App 內建小遊戲養成會員每日打開 App 的習慣,也有機會為後續 O2O、OMO 的行銷活動提供更穩定的數據洞察。

透過遊戲化設計,在消費之外持續創造打開 App 的理由,家樂福的成功經驗正為數位零售開拓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但這場遊戲,或許才剛開始。當零售品牌對消費者不再是僅僅販售商品,而是著力於經營接觸、培養習慣、創造停留,會員經濟的布局也隨之變得更為複雜。如何有效應對消費者互動的多樣性,無疑是所有零售品牌都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家樂福又會怎麼玩?令人拭目以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