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搬到京都住了。選了一個安靜巷弄的京町家,散步10分鐘左右就有知名觀光景點,20分鐘以內就有世界遺產。每天除了工作、研究外,就是在鴨川旁讀書、世界遺產散步巡禮的平靜生活。
許多朋友來問經營管理、高度人才簽證或是關於房地產買賣、日本生活之類的問題。關於經營管理或高度人才簽證的申請技術以後再談,先藉本期專欄來分享一下決定搬到日本的部分心得。
遠距工作、線上商業模式「超展開」
今年10月國慶邀請了號稱「橘色惡魔」的京都橘高校來台精彩演出。如果是動漫迷或許都知道,日本動畫《吹響吧!上低音號》中的立華高校就是以京都橘高校為模型,2016年前後,我參與執行的地方創生的活動恰好就是以此主題的動漫聖地巡禮,其中就訪問了橘高校。
以此為起點,在執行了幾件產學合作案的經驗後,2019年第一次和當地的不動產公司進行合作,並設立了辦公室。當時看好隔年預定舉行的東京奧運,以及台灣每年將近500萬人次的赴日觀光(如果加上中、韓和香港等廣義日本文化圈的東亞地域客群,則可達每年近 2,000萬人次)以及inbound 產業的未來發展性。
但是千算萬算,都沒有預料到新冠疫情。或許全世界的學者專家也沒有任何人能想像到這疫情竟然綿延影響全球3年,也使得原先水面下衝突的中美衝突浮出水面,接連而來的俄烏戰爭、經濟通膨和衰退隱憂,都使得全世界對於未來充滿不安。
我在2020年夏天猶豫許久,最後決定解約撤退。現在看起來是正確的選擇,認賠停損也使我保留部分資金有了轉圜的餘地。對於像我們這種資本並不寬裕的小新創公司而言,即時變動的靈活性乃是一大關鍵,如果當時繼續耗下去的話後果不敢想像。順便一提,前幾天我刻意繞過去看,結果曾經的房源,現在出租變成了化妝品護膚的工作室,也感受到京都在失去大量觀光客後的地景和產業型態變化。
其次,蔓延超過2年的全球疫情使得遠距視訊+在家工作已經成為新常態,這使我重新思考固定地理位置的意義。
雖然我認為實體見面,感受到對方的眼神、觸碰到對方手的溫度仍是不可或缺、最理想的討論方式;但即使疫情完全結束,遠距工作和線上商業模式將繼續發展進步。
例如京都的不動產便是一例,有些傳統京町家的買賣賃貸,在過去都有複雜的禮儀和身份確認流程,甚至連契約印章都有龜毛的規定;但現在全部線上搞定。事實上,我這次的房產契約、水電瓦斯開通完全在線上完成,當天進入日本後直接交屋入住。
如果伴隨商業溝通和契約模式的數位線上化不可逆,固定地理位置的辦公室是否可以靈活調整?把一個固定的水泥建築辦公室變成在河岸邊、有陽光有綠蔭的空間呢?有人說旅行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跑到別人活膩的地方」,從中感受非日常的差異性和愉悅感」,所以是否可把工作賦予某種跳脫日常的旅行氣氛呢?
最後,敝公司的2B業務和客戶本來就大多集中在海外,後來也獲得了一些半官方組織的計畫採用認可;再加上今年以來日圓的大幅走貶更使得投資門檻相對平易近人,目前經營管理簽證的最低資金需求為500萬日圓,換算成新台幣約合120多萬元,這對一般小型新創公司而言也不算太難的條件;即使是非傳統的商業模式,例如高度依存網路傳播和營運的YouTuber或內容創作者,只要能提交具備合理性和說服力的營運計畫書,也有可能獲得審查官的同意批准。
以前玩光榮《三國志》、《蒼狼白鹿》之類的歷史模擬遊戲時有句名言:玩家人在哪裡,哪裡就是前線、是首都。做為一家新創小公司,靈活變動性是我們的最大強項。
在人生已經邁入40的中年,經過一番思考後決定再來挑戰一次,也給自己重新沉澱、進修和充電的機會。放慢腳步走在草花相伴的神社旁,也重新到學校拿起書本念書,在造訪京都4、50次後,再度前來長住,不能不說是第二人生的展開。
對了,上面寫到20分鐘內有世界遺產,其實這是個宣傳口號。京都市周圍有14個世界遺產,基本你只要住的不太偏僻,20分鐘內一定可以有世界遺產的(笑)。
責任編輯:傅珮晴、蘇柔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