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eta、Google到推特都大炒魷魚,CEO頻頻道歉!這些巨頭做錯了什麼?
從meta、Google到推特都大炒魷魚,CEO頻頻道歉!這些巨頭做錯了什麼?

最近Facebook母公司Meta、推特以及其他科技公司紛紛開始裁員。多年來急於擴充公司規模的科技領域創始人和執行長們正排隊傳遞同樣的信息:對不起,我們走得太快了。

週三,Meta首席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向全體員工承認自己的過錯。祖克柏說,公司將裁員1.1萬人,占到現有員工總數的13%。祖克柏告訴員工,他曾認為疫情后有關線上業務的急劇轉變會是永久性的。 「我錯了,我要為此負責,」祖克柏說。

幾天前,特斯拉首席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接手社交媒體平台推特後將員工人數削減了約50%。公司聯合創始人、去年之前一直執掌推特的傑克·多西(Jack Dorsey)向公司表示歉意。多西周日發布推文稱,「我在公司規模擴張方面走得太快了。我為此道歉。」

馬斯克_推特
馬斯克大刀闊斧整治推特。
圖/ shutterstock

加密貨幣交易公司Alameda Research以及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創始人山姆·班克曼-弗里德(Sam Bankman-Fried)本週四詳細講述了公司最近幾天發生的事情。他也對員工說,「我很抱歉」。

隨著近幾個月來科技公司的裁員力度不斷加大,整個科技行業的公司都在重複這種形式。雲通信公司Twilio首席執行長傑夫·勞森(Jeff Lawson)在今年9月份致員工的一封信中宣佈,公司將裁員11%。他說:「我要為選擇更快擴充團隊負責。」、「現在,也是我做出公司要集中精力並裁員的決定。」

執行長們的說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期科技行業急劇下滑所帶來的衝擊。長期以來科技行業都在高速增長。但正如投資者常常被告誡那樣,歷史並不是未來業績的可靠指標,科技公司高官們的聲明顯現出人們在繁榮時期可能出現的持久性錯覺——對於其中一些高管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需要應對嚴重的經濟低迷環境。

兩年前,科技公司發現人們因為疫情居家後,花在上網的時間大幅增加。因此,科技行業的高管們迅速組織招聘,利用這一市場機會並積聚人才。

自疫情發生以來,祖克柏將公司的員工人數增加了80%以上,達到約8.7萬名員工。從2020年初到今年9月份,谷歌母公司Alphabet增加了近6.8萬名員工,增幅約為57%。同期推特的員工數量增加了一倍多,Twilio員工更是增加了兩倍,達到8992人。

meta, VR, 祖克柏
meta近日大裁員超過萬人。
圖/ meta

延伸閱讀:祖克柏憔悴面容,對Meta員工談話曝光!裁員是18年最艱難的決定,我的錯

但兩年後,從數字廣告到計算機晶片等各種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都出現大幅下滑,而經濟前景不佳也讓消費者不斷減少支出。今年以來,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Nasdaq Composite Index)已經下跌逾30%。

高管培訓公司Talentism執行長傑夫·亨特(Jeff Hunter)表示,各個公司都在調配人員來應對這一狀況,讓自己能領先於競爭對手。

「一切都發生了。他們賺了一大筆錢。他們還不想輸掉人才大戰。」亨特說,「然後狂歡突然就結束了。」

祖克柏在周三的講話中回顧了疫情開始時科技行業營收激增。 「許多人預測,這會是永久性的加速。我也這麼認為,所以決定大幅增加投資。」、「不幸的是,事情並沒有像我預期的那樣發展。」

此前,Meta表示公司歷史上首次連續兩個季度出現廣告業務營收下滑。

最近幾週,整個科技行業都在進行裁員,僅社交媒體類公司就解雇了超過1.6萬名員工。晶片製造商英特爾表示正在裁員,互動健身平台Peloton Interactive經過四輪裁員將員工數量減到一半左右。在線經紀公司Robinhood Markets也表示正在裁員,今年8月份宣布將裁減約23%的職位。

疫情期間,許多科技產品和服務供不應求,公司快速招聘員工的動力很強。

amazon
最近,亞馬遜的業績堪稱史上最糟。
圖/ unsplash

亞馬遜就是如此。當美國人居家隔離時,都通過線上購買日常用品,亞馬遜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許多美國人的生命線。從2020年到2022年3月,亞馬遜員工數量翻了一番,達到約150萬名。公司為滿足急劇增長的市場需求,開設了數百個新倉庫、分揀中心以及其他物流設施。同期亞馬遜的利潤幾乎翻了三倍。

最近,亞馬遜的業績堪稱史上最糟。公司首席執行長安迪·賈西(Andy Jassy)一直在試圖快速調整業務,適應不同的大環境。今年第二季度,亞馬遜的藍領員工數量減少了近10萬人。不過亞馬遜表示,為滿足假日購物季需求,目前正在增加倉庫人手。

延伸閱讀:史上第一間,亞馬遜市值蒸發1兆美元!AWS拉不動,全球電商龍頭怎麼了?

科技投資者、思科前首席執行長約翰·錢伯斯(John Chambers)說,當前正在進行的裁員也反映出企業自然會重新評估業務前景,這在長期繁榮時期是很難做到的。 「增長掩蓋了很多錯誤,12年不間斷的增長意味著我們有點虛胖,」錢伯斯說。

今年7月份,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將在2022年剩餘時間裡放緩招聘節奏。公司首席執行官桑德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當你處於增長過程中時,很難花時間做出應有的調整。」、「這樣的時刻也給了我們機會。」

那些被迫宣布裁員的科技公司高管們都希望不必再次經歷這種教訓。

圖片社交平台Snapchat所有者Snap今年8月份宣布將解僱20%的員工,此前公司員工總數在兩年內增長了65%。 Snap首席執行長埃文·斯皮格爾(Evan Spiegel )表示:「這種幅度的裁員將大大降低不得不再次裁員的風險。」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