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解封,旅遊網站為何向超級App靠攏?Agoda執行長直指2大挑戰
全球大解封,旅遊網站為何向超級App靠攏?Agoda執行長直指2大挑戰

「(旅遊業)如果要有競爭力,科技就是最重要的核心。」這句話由線上旅遊網站(OTA)平台Agoda執行長Omri Morgenshtern來說,最貼切不過。

Omri Morgenshtern是以色列MarTech(行銷科技)公司Qlika的創辦人暨執行長,主要瞄準的是線上行銷的優化,在2014年被Agoda的母公司Booking Holdings收購,Qlika團隊也順勢併入Agoda負責行銷系統。Omri Morgenshtern則一路從資深產品負責人做到營運長,最終在今年7月被指派為Agoda執行長,是極少數科技背景出身的旅遊產業高層。

從價格到退費,OTA的核心骨幹:科技力

Omri Morgenshtern_Agoda執行長_齊彥喆_Agoda台灣副總經理_2022_12
Agoda執行長Omri Morgenshtern在12月初快閃台灣2日,這是他第3次來台。
圖/ 蔡仁譯攝影

撇除旅遊的美景、美食、人情味與一切美好,OTA(線上旅行社)建立在數據與轉換率之上,特別像是Agoda這類跨國營運的企業,計較的是個位數甚至是小數點後幾位的轉換率差距。另外,全球已經逐漸邁入完全解封,被動地迎接旅客等同於一種衰退,讓OTA的科技創新只會愈來愈快。

儘管無法細部指出每一項Agoda技術應用與發展,Omri Morgenshtern仍強調大量數據與AI支援的科技力是Agoda的骨幹,「舉例來說,對Agoda最重要的事情是『價格』,以前就是靠人力去看,甚至手動計算定價。但是現在消費者可以訂房的通路廣泛、旅行目的地也很多元,比的就是誰演算法寫得比較好。」

他提到,光是「知道Agoda之外的所有平台的房間價格」,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當量體大到一定程度,就不是單用爬蟲或是人力可以完成的事情。

更不用說要是發現對手提出更低的房間價格時,要馬上決定是調價、給優惠券還是回饋;但如果要調價又牽涉到平台與供應商(飯店)之間的協調溝通——這些決定要在幾秒內完成,否則消費者會馬上轉頭離開。

Omri Morgenshtern又舉了一個例子:「退款」。預訂後可以退款,是許多消費者在選擇房間時的考量之一,但並不是所有的飯店都提供退款。Agoda透過後台的數據與龐大的用戶量,如果可以預測消費者取消的房間,會立刻被另一位消費者訂走,那就算飯店不提供退款,Agoda還是能提供消費者退款的選項,「所以我們有超過1,000名工程師,都在做這些消費者看不到的事情。」

而Omri Morgenshtern也提出他對於東南亞科技人才的觀察——有很好的天份,但是經驗不足。解決方法就是用50%的在地人才、50%的海外人才,藉此互相學習、碰撞出更多的火花,「當把不同的人才放在一起,魔法就發生了。」Agoda除了在大本營曼谷之外,也在印度、新加坡、特拉維夫設有研發中心。

Booking.com與Agoda隸屬同一集團,如何避免惡性競爭?

Booking Holdings版圖
圖/ Booking Holdings 2021年財報

Agoda隸屬於Booking Holdings,是年營收約110億美元的龐大巨獸,旗下還擁有Booking.com、旅遊元件搜尋引擎KAYAK、餐廳與訂位網站OpenTable與租車公司Rentalcars.com等服務,雖然界線逐漸模糊,像是Agoda也逐漸開始提供交通、機票、活動等服務,但是Booking.com與Agoda之間的主力商品「飯店」算是完全重複,在同步擴張全球市場時,兩者如何做出差異?

「我以前寄信給Booking.com的人,他們都不回信。」Omri Morgenshtern笑著說,等於間接證實了2家公司曾存在的緊張關係,「但現在他們會馬上回我訊息了。」最主要的差別是2017年Glenn Fogel上任Booking Holdings執行長,要旗下的事業部門有更多的整合與合作。

據了解,Agoda與Booking.com已經完全做到房源共享,並有明確的分工。Agoda主要著眼於亞洲市場,並相當強調「價格」敏感度;Booking.com的強項則是在歐美地區。另外,就是Agoda做了相當多在地化調整,不同地區看到的介面會有些許不同,Booking.com則較是全球統一的規格。

「但從公司規模來看,Booking.com遠大於Agoda(Booking Holdings財報並未揭露個別營收),光是開始互相合作、對話,對於Agoda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Omri Morgenshtern說。

OTA往「一條龍」服務前進,會造成壟斷現象?

由於OTA紛紛開始「跨界」,Booking.com提出了「connected trip」,不只賣飯店還要賣機票與旅遊體驗;又或者賣體驗的Klook,也開始往賣飯店與機票。當OTA都開始包山包海,未來的發展會走向哪裡?

Agoda
Agoda也不再只有訂飯店的功能,機票、活動體驗也都包含其中。
圖/ Agoda

Omri Morgenshtern認為,OTA的確有往「超級App」前進的趨勢,在單一平台就能包辦消費者旅遊的大小事,但主要會面臨2大挑戰:

  1. 價格:希望消費者一站購足,也要提供價格誘因,考驗平台與供應商的訂價能力。
  2. 服務:提供的商品鏈變長,仍要確保服務品質一致;假設飛機延誤了,其他同時預訂的商品也要能同步修正。

而既然愈來愈有一站式消費的趨勢,是否代表OTA會走向巨頭壟斷,像Booking Holdings這樣的巨獸只會透過併購變得更加龐大?

Omri Morgenshtern的答案是否定的,「現在併購受到的檢視比過往嚴格很多,監管機構也都在看有沒有壟斷的可能性。」像是Booking Holdings在2021年以近20億美元,收購歐洲機票OTA集團Etraveli Group,雖然英國反壟斷機構在今年9月批准過關,但歐盟的反壟斷監管機構卻仍在深度調查中。

另外,就是合作有時比併購更具有彈性,「當你把公司買下來,就要對他的營運虧損負責,不如採用多家合作的方式,選擇上也更有彈性。」Omri Morgenshtern說。現在打開Agoda頁面中的「活動體驗」頁面,也能看到商品是由KKday等供應商提供,「大家都想提供全面性的服務,反而是個別廠商在單一垂直領域做好的最好時機。」言下之意,就是垂直領域做得深、做得好,就不怕沒人找上門來合作。

不管如何,在全球旅遊產業逐漸回復到以往甚至超越過去水準的同時,同時也是版圖發生變化的時刻,包含南美洲的航空公司整併、飯店集團向度假村拓張、OTA之間的競合關係,旅遊產業的型態還在持續進化當中。

責任編輯:林美欣

關鍵字: #旅遊網站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